两岸|Observe

跨越海峡的年味儿:台湾女孩的东北年夜 “食” 光之旅

作为一个来自台湾的女孩,我从小到大都是在台湾过年。这几年,我与妈妈、弟弟来到大陆,跨越海峡感受过东北的春节,觉得东北的春节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与台湾有着太多的不同。     

   

跨越海峡的年味儿:台湾女孩的东北年夜 “食” 光之旅

 

迎接乙巳蛇年春节的到来(作者供图)

 

台湾地区的年俗充满丰富的中华文化意涵。从除夕夜的祭祖仪式到全家团聚的围炉夜宴,每一项年俗都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除夕当晚的围炉夜宴是重头戏,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睦。年夜饭菜色更有着深厚的寓意,比如“长年菜”就寓意着长命百岁且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咬断;年夜饭里的鸡则寓意能够开创事业(闽南语:食鸡会起家);甜粿、甜枣、糖果意味着甜甜好过年、甜甜大赚钱;在白饭上插纸糊的“春仔花”代表米饭有剩余,意味着年年有余。     

  

随着时代的变迁,围炉夜宴的形式也在悄然演变着。过去,传统的围炉多在厨房的灶台旁进行,而如今则常见于客厅或餐厅,使用电磁炉或瓦斯炉进行各式料理。然而,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围炉所承载的意义始终不变,那就是全家团圆、共享美味、共度佳节的情感连结。  

      

从烹饪方式上来说,台湾年夜菜肴更注重摆盘和食材的原汁原味,海鲜菜品多以清淡鲜美为主。东北的年夜菜则是豪爽大气,很多都是大盆大盘的,分量十足,以实惠、饱腹为特点。东北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没有过多的拘谨,只有毫无保留的热情与欢乐。这种氛围让我深深感受到,东北的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情感的凝聚,是对家庭、对亲情最热烈的表达。在这个热闹的夜晚,我仿佛也成为了东北大家庭中的一员,被这温暖的氛围深深感染,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幸福。    

    

跨越海峡的年味儿:台湾女孩的东北年夜 “食” 光之旅

 

 在东北,蔡如瑜与东北老板一家共度除夕,共品美食(作者供图)

 

记得第一次在东北过年,我们与热情的东北老板一家共度除夕。为了这顿年夜饭,我们精心准备了台湾特色的姜母鸭,而老板一家则备好了东北年夜饭的经典菜肴,诸如皮冻。皮冻通常用猪皮熬制而成,猪皮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其中的胶原蛋白溶入汤中,冷却后凝固成晶莹剔透的皮冻。吃的时候切成小块,加入酱油、醋、蒜末等调料拌匀,口感爽滑 Q 弹,清凉爽口,是东北年夜饭上的开胃凉菜。“杀猪菜”是东北春节期间的一道传统佳肴,一般由五花肉、血肠、酸菜等食材组成。五花肉肥而不腻,血肠鲜嫩爽滑,酸菜酸香开胃,三者搭配在一起,炖煮出浓郁醇厚的味道,是东北人过年餐桌上的常客,体现了东北人豪爽、实在的性格特点。溜肉段是将猪肉切成小段,裹上面糊炸至金黄酥脆,再与青椒、洋葱等配菜一起炒制,加入适量的调料。成品外酥里嫩,咸香可口,是一道很受欢迎的下酒好菜,为春节的餐桌增添了丰富的口感。东北粘豆包则主要由黄米面和豆沙馅制成。黄米面的外皮软糯香甜,包裹着细腻的豆沙馅,口感粘糯,味道香甜。粘豆包既可以蒸熟直接吃,也可以放在锅中油煎,煎至表面金黄,别有一番风味。它不仅是美食,还寓意着生活甜蜜、幸福美满。有的家庭还会准备一些甜品小吃如糖葫芦,酸甜的山楂裹上一层晶莹的糖衣,口感脆甜。还有冻梨、冻柿子等,这些独具东北特色的甜品冰冰凉凉,别有一番风味,为年夜饭增添了一份甜蜜和欢乐。   

     

在东北,年夜饭的时间比台湾早些。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完年夜饭,春晚的节目恰好拉开帷幕。这时,只见主人家拿出面粉,准备和面。在东北,春节吃饺子是雷打不动的习俗,寓意着新旧交替,更承载着团圆与吉祥。饺子馅的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猪肉白菜馅的白菜谐音 “百财”,寓意招财进宝;芹菜馅的芹菜谐音 “勤财”,象征着勤劳致富;韭菜馅的韭菜谐音 “久财”,饱含着对长久财富的期盼。

 

跨越海峡的年味儿:台湾女孩的东北年夜 “食” 光之旅

 

蔡如瑜与家人一起在台湾过春节(作者供图)

 

在台湾和大陆的东北,我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温暖人心的年味儿。从台湾到东北,跨越海峡的距离不再让人感觉遥远,更让我体会到了两种文化的交融和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亲切。每一道菜,每一个习俗,共同串起了我对春节最美好的记忆。(作者:蔡如瑜) 

台湾同学的回乡路|回家过年,是游子与家人的重逢仪式

2025-01-23

中新网1月23日电(李柏涛)传统农历春节,寓意着阖家团圆,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它承载着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同时也是联结两岸情感与文化的纽带。

 

在这个重要时刻,无论身在何处,两岸同胞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情。许多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同学,也踏上返乡之路,回家过年。

 

我们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几位台湾同学归家途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一段段温馨的两岸“年味故事”。

 

今天“讲故事”的台湾同学,是在暨南大学读书的吴怡萱。她的“年味故事”是这么开始的……

 

“回家过年,是游子与家人满怀期待的重逢仪式。”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羊城的年味也变浓了。

 

街头巷尾的商铺中循环播放的贺岁歌曲,也好像在提醒在外求学的游子们,“回家过年的日子快到了!”

 

对我而言,在海峡两边,有三个“家”,一个在湖南,一个在台湾,另一个在广东中山,而今年,我要回中山过年。

 

从广州到中山,只不过“一程车”的距离,但每一次春节前的归家,总像是一场游子满怀期待的重逢仪式。

 

清晨,静谧的校园门口,将要踏上归家之路的同学们,大大小小的行囊中,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上车,回家吧。”父亲轻轻的一句话,仿佛瞬间拉近我与家的距离。

 

坐在副驾上,路旁的树影飞驰而过。

 

一路上,父亲的每句话,总是离不开家,离不开家里有关过年的事。

 

“家里买了新春联,布置得特别喜庆。”

 

“你妈妈特意买了乳鸽,说是寓意平安吉祥。”

 

……

 

看着父亲认真又期待的表情,心里涌起一阵暖意。也许,这种朴实又真切的情感,才是归家旅途中最打动人的风景。

 

“到家了。”

 

此时,清晨的寒意早已被和煦的阳光驱散,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母亲早已站在家门口等候,一个熟悉而温暖的拥抱,融化了旅途的疲惫。门楣上倒贴的“福”字和大大的春联,为这份归属感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别忘了你的小任务。”父亲提醒道。

 

我收拾好行李,赶忙把新买的“中国结”挂在客厅中央。

 

“红彤彤的,这样才有中国年的味道。”母亲满意地笑了。

 

“来吧,一起包包子吧。”母亲一声令下,我和弟弟妹妹们也加入做饭的队伍中,大家双手都沾满面粉,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团圆的笑意。

 

父亲和我说,回家过年,“不仅是一段路程,更是一种情感的回归。”

 

母亲告诉我,回家过年,“承载了对团圆的渴望,也在无形中延续着亲情的温度。”

 

在新的一年里,我的愿望依然简单而真挚,“愿每一位归家过年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愿家人的笑容与新春的灯火,照亮未来每一个幸福的日子。”(完)

展开全文

“两岸夫妻”盼除夕:年年回台湾今年留大陆

2024-02-01

中新网金华1月30日电(董易鑫)“之前,太太每年都会跟我回台湾过年。今年,我和太太在她的家乡过年。这次,我还预定了好几桌年夜饭,很期待大家除夕可以聚在一起。”1月30日,在浙江金华金东区,已来大陆发展二十余年的台胞卢国峰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卢国峰与太太张园园在浙江义乌相识相恋,如今已结婚21年。此前,他一直从事乡村规划建设。2023年,在当地政府邀请下,卢国峰决定在太太的故乡金东区落地“台湾水果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如今,该项目已基本建成。

 

“很多朋友想趁着过年期间参观一下,这也是我们没回台湾过年的原因之一。”卢国峰说,到了春季,产业园将种植第一批产品,后续还可能迎来研学团队。

 

据悉,该项目建设的核心板块智慧大棚已基本完工。该大棚全部采用数字化管理,包含对空气、土壤、水质的24小时监测预警,以及产出农作物的追根溯源等。此外,大棚本身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保证运作的同时将实现能耗最低,其钢材结构还可以抵抗12级风力。

 

“产业园是我们俩一起打拼的事业,以后还会有很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整个推进过程很辛苦,但是我太太几乎每天都陪着在工地盯进度,不停地调整。”卢国峰说。

 

为此,忙碌了一年的二人决定“解放双手”,把一大家子的年夜饭预定在餐厅——这对曾经一起开过台湾风味餐馆的夫妇更懂得“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厨师”,亲朋好友只需享受美食与欢聚。

 

谈及在台湾过年和在浙江过年的不同,卢国峰坦言,有一点令他印象深刻。“台湾比较小,大家生活的区域比较集中,经常能见到。我太太这边很多亲戚不生活在浙江,大家离得比较远,不能常常聚在一起,因此过年的团圆显得尤为珍贵。”他说。

 

“我的奶奶、外婆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还很不错。她们很疼爱我,总担心我们因为太忙而照顾不好自己。他这次请大家吃饭,也是为了小小‘证明’一下,他把我照顾得很好。”张园园说,台湾有一道年菜叫红鲟米糕,令她回味无穷。“有机会,我打算在家里尝试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还原一下。”(完)

展开全文

返乡台商台胞的过年“新心态”

2023-01-26

走亲访友、吃台湾小吃、分享大陆文创产品……从浙江绍兴回到台湾后,台商王俊评就开启了自己的“台式新春”。和往年不同,除了把传统年货带回家,他还与亲朋好友分享在大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今年春节假期,许多在大陆打拼、生活的台商台胞返回台湾过年。经历了各种环境的“风云变幻”,面对“迎新春”,不少台商台胞有了“新心态”。

 

邮票册、文创手提包、黄酒礼盒……这些均是王俊评返乡行李箱中的“新年货”,他告诉记者,“以前主要是带大陆特色美食回家,现在更多的是把文创伴手礼带回家。”

 

王俊评长期专注文创事业,新的一年他希望用创意、创新的形式,把2500余年历史的绍兴古城文明发扬光大。趁着春节返乡,他特意“打包”了一些文创产品,“想借此机会跟家人朋友分享,让他们知道大陆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创产品。”

 

“新年货”折射的是台商台胞的过年“新心态”。不同于以往,在大陆创业的台商陈建余和弟弟陈庆年“放平心态”,“空手”回了家,“以前香榧、珍珠等大陆特产都带过,今年没带年货,回家就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陪家人“喝上两杯”,见多年未见的好友,约朋友打高尔夫球,逛熟悉的小道……这个春节,兄弟俩每天的行程都满满当当。经历了疫情的“洗礼”,陈建余感觉到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健康第一,一家人幸福就好”。

 

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虽然过年的心态有所变化,但合家团圆的期待未变。

 

在新春的爆竹声中,台胞许芷玮与家人踏上了台北“放松游”。平日里,许芷玮跟随经商的丈夫在大陆工作和生活,春节期间她带着藕粉、绍兴黄酒等年货返乡。许芷玮受访时说,“今年我们一家人选择住饭店、逛景点,大家都比较轻松。”

 

中新网绍兴电 记者 项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