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郑道聪泉州开讲闽南文化:精神相通最重要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0-20 16:29:08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泉州10月19日电 (廖静)“尽管闽台两地青年能共讲闽南语,但最重要的是要精神相通。”19日,台湾台南市政府文献委员郑道聪跨越海峡,来到福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开讲“闽南文化在台湾的演变”,探寻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渊源。
说到“闽南文化”,郑道聪显然很内行。他说,在台湾的闽南文化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大陆化,二是本土化。为此,他图文并茂,利用历史图片、历史典故、文献资料等多个方面展示“闽南文化”如何“游走”台湾。
郑道聪表示,现如今台湾民众对妈祖、关帝爷信仰较为广泛、浓厚,而这些“神”都是来自大陆。闽南文化在台湾流变的特征很明显,即使是在日据时期,当时闽南语歌曲还被继续创作着。
如今在台湾保存下来的中国文物,其中瓷器是福建漳州16世纪中期瓷器的延续。“十个去六个留”,郑道聪用广泛流传的闽南语歌谣道出了当年闽南人去台湾的心酸,“厦门、石狮蚶江、福州马尾等在这过程中逐渐成为渡台的重要渡口。”
郑道聪说,在台湾的年节、民俗与大陆无异。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有近7000万人在讲闽南语。而台湾的2300万人口是闽南语的“忠实粉丝”。近年来,台湾群体性回大陆寻根证明,大部分台湾的姓氏也是源于大陆。
如今,大陆与台湾的闽南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学者互相讲学外,“蚶江对渡、天后宫祈龟、妈祖庙进香……两岸共庆民俗活动络绎不绝;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等闽南传统文化交流不断。
两岸还保留一些特有的民俗,如七娘妈生做16岁,送王爷船等。两岸民众热衷自己的文化,常年来往于闽台两地的郑道聪先生觉得,闽南文化研究需要两岸合作。这次,他邀请泉州侨联、博物馆等人士共同合作,一起解决一些研究困境。
郑道聪谈到,“我主要研究台湾的民俗宗教跟传统文化,常到大陆尤其是闽南地区一带交流采风。”如果在台湾文献上发现有记载,他就经常叫大陆的朋友帮忙,共同找寻两岸共有的民俗或者建筑渊源等。
台湾通俗文学《周成过台湾》、郑成功劝降荷兰人的小故事、施琅将军关于台湾的文献描述、两岸的郑成功画像收藏图片……郑道聪认为,台湾民众爱的不仅仅是大陆的文学艺术,还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份深厚感情。
在《安平晚渡》等渡台的清代画家的作品中,大都描写去国怀乡的情怀。研究文献的郑道聪指出,在一幅《赤嵌夕照》的作品中,不再只有去国怀乡,更多的是作者对居住地的自然美景的赞美。然而,在台南城市的历史图片中,有文庙、关帝庙、西方建筑等,与泉州、漳州等闽南城市无异。
作为台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人,郑道聪不仅致力于两岸的文化研究,也非常关注两岸的未来。他认为,闽南文化在两岸的交流,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化技艺,它的背后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台湾和大陆有着紧密的关系,应该好好把握。(完)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