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贫二代”呼吁改革教育模式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0-20 15:48:42 | 来源: 人民网 |
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而农村贫困大学生是“贫二代”中颇引人关注的群体。调查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高失业率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
怎么解决农村学生因上大学致贫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要是给农村生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让他们能更多地进入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能找到好工作。让教育能扮演实现阶层流动的角色——通过教育,彻底改变农村生的命运,让他们走出大山,一人得富贵,全家脱贫。这其实是不顾现实的空想,只有少数学生能获得这种机会,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这就是“画饼充饥”,让他们在升学致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有专家抱怨,现在的教育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承载阶层流动的功能,并把原因指向教育与就业公平。教育和就业公平,固然影响农村贫困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但就是实现完全的教育和就业公平,教育也无法再承载阶层流动的功能。这其实是社会附加给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所不能承受之重,我国教育的功利化和竞技化,都与此有关。
必须承认一个基本现实:就是扩大农村生、贫困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我国能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不会超过10%——总不至于把所有大学都变为重点大学;不管怎样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只有5%到10%。就是实现就业公平,能找到目前社会公认的好工作的学生,只会是少数,像国家公务员招考,今年就2万多人,而2016届大学毕业生超过750万!
我国早已在2002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上大学或许还具有改变命运的重要功能,毕竟上大学者是少数。而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再寄望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就不是那么现实了。绝大多数上大学的学生,只能进入非重点大学,他们找工作,也只能降低期望值。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农村的孩子有很大部分中考之前就无缘重点大学,引起舆论关注,可全国范围内,能进重点大学的学生,也只有5%。
对于教育问题,不能只发表情绪化的意见,而必须直面现实问题。在笔者看来,我国要重视教育与就业公平,给农村学生创造公平环境,但如果维持现在的教育体制,就解决不了农村大学生“贫二代”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取消高等教育的身份、等级,不能制造出重点大学与普通高校的差距,这样所有大学都值得学生选择,上大学也就不再盯着所谓的重点大学。在我国,很多农村学生更多的只能进职业学校和一般大学,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这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才是教育的出路,也是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出路。其次,不能再用升学改变命运,来教育农村学生读书,来设计农村教育模式,围着升学而转的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为什么教育致贫,而非致富,这值得思考。我国的教育,不能再采取现在的升学教育模式,而必须回归生活教育,结合生活现实,教给学生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技能。目前,我国建设新农村,采取的办法是用一些人才计划,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些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是,只有走出农村才是改变命运。按照这一逻辑,农村的局面将永远无法改变。能走通改变命运之路的人,将越来越少。
承担太多非教育功能的教育,会变得扭曲。我国的教育,已经承载不起阶层流动的功能,因此,就不应该再按阶层流动的功能,来设计教育模式,而应该把教育作为完善个体,提高个体能力的途径。与此同时,社会应该给不同身份的人同样的社会福利保障,缩小行业和岗位的收入待遇差距,不是用劳动的三六九等,对应教育的三六九等,一边制造等级,一边打通等级间的流通渠道,对人才的评价,淡化学历与身份,关注能力与素质,这就形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局面。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