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时刻,见证对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4-12-23 15:26:15 | 来源: 新华网 |
2024年3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作业画面。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右)、宋令东(中)、王浩泽在出征仪式上。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拼版照片:上图是2024年4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下图是2024年10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交流的画面(新华社发韩启扬摄)。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发
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从左至右)安全顺利出舱(拼版照片)。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24年9月19日9时1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59、60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发(杨志远 摄)
这是2024年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背的模拟动画画面。2024年6月2日清晨,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4年11月12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观众近距离观察拍摄嫦娥六号取自月球背面的土壤样品。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2024年2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维护保养期间使用物理滤镜拍摄)。位于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4年11月30日在海南文昌拍摄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左)和二号发射工位(右)。2024年11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填补了中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星空下的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资料照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因其稀薄洁净的大气条件和极高的海拔高度,成了天文学家放眼星辰大海、窥探遥远宇宙的理想之地。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是北半球最佳天文观测站之一,随着国际合作与国家部署项目成功落地,融科研科普为一体的“高高原”特色天文科研科普基地正在加速建成。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发
2024年8月11日,在青岛大港码头,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海一号”远洋科考船解缆离境,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科考工作(无人机照片)。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2024年9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科考期间,“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潜作业,搭载十余名中外科学家探索深海。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年11月1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从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出发(无人机照片)。当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劈波向南、破浪出征,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
2024年12月7日,直升机将“雪龙”号上的货物运送至南极中山站。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2024年11月17日拍摄的靠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无人机照片)。当日,拥有最大11000米的钻深能力、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2024年3月28日摄)。此次科考历时50天,顺利完成中国-印度尼西亚爪哇海沟联合深潜任务。
2024年,“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仰望星空,创新驱动的“中国号”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年里,“蛟龙”入海、“双龙”探极、“梦想”扬帆……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矢志远航,乘风破浪再出发。
一次次奔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新华社发(沙晓峰 摄)
相关新闻
- 2024-11-20神十九航天员视频庆祝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5周年 致敬老一辈航天人
- 2023-11-20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四次飞行任务
- 2023-10-26高燃分享!一起回顾中国载人航天20年“名场面”
- 2024-12-20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新闻推荐
-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五号卫星 中国航天2025年开门红2025-01-07
- “重走海丝路之遇见妈祖”活动在湄洲岛启动2025-01-07
- 香港玩具展汇聚全球商家展示新品2025-01-07
- 两岸一家亲,这条路他走了36年2025-01-07
- “边检+”,让台胞往来更便捷2025-01-07
- 第二届“金陶笛杯”两岸陶笛邀请赛圆满收官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