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600年藏戏传承中绽放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4-05-06 10:56:15 | 来源: 新华社 |
“五一”期间,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当地藏戏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送上特色表演。
广场中央戏台上,鼓点轻快、钹声铿锵,戴着黄面白发面具的藏戏演员唱腔高亢激昂;台下,观众聚精会神,不时随着演员表演一起大笑。
尼玛次仁和徒弟在扎西曲登社区表演雅砻扎西雪巴藏戏《诺桑王子》。新华社记者 普布次仁 摄
藏戏是一门集歌舞、表演、说唱、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已有600多年历史。相传在公元15世纪,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立志在西藏的每条江河上架一座坚固的铁索桥,为雪域民众造福。为了募集建桥资金,多才多艺的唐东杰布自己编剧、谱曲,组织了一个由美丽贤惠的七姐妹组成的歌舞班子,到各地表演募捐。在修路架桥的同时,他为雪域文化培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藏戏。第一个藏戏队的成立之地——扎西曲登也被誉为“藏戏第一村”。
通过世代演绎,《文成公主》《苏吉尼玛》《诺桑王子》《顿月顿珠》等,或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或取材自民间神话传说,多反映人们的不屈抗争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传统藏戏剧目。2006年,扎西雪巴藏戏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藏戏流派之一。
“直到今天,戏台上仍会悬挂唐东杰布的唐卡。”扎西雪巴藏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尼玛次仁说。
传统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无需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整体上看,藏戏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在同一台藏戏中,又会出现红、白、蓝、黑、黄等不同颜色面具,代表不同身份。“比如蓝色面具代表猎人,黄色面具代表高僧、官员等。”尼玛次仁说。以戴黄色面具为主的扎西雪巴是白面具藏戏的杰出代表。
这是5月1日罗布林卡景区的藏戏表演。新华社记者 洛卓嘉措 摄
“我们这里,人人都会表演藏戏,也喜欢看藏戏。”尼玛次仁今年52岁,16岁就开始学习藏戏。1996年他戴上黄色面具,第一次以主角身份登台,转眼已近30年。如今,作为传承人,他带领着一支30多名演员的队伍,每天在藏戏传习基地指导年轻人排练。
29岁的阿旺罗布是最新入队的徒弟。为了提高水平,他每天练唱好几个小时。“藏戏一直是西藏百姓的心头好,有朝一日,我也要戴上黄面白发的面具,向国内外观众展现藏戏魅力。”阿旺罗布说。
藏戏传承中,在尊重和保留传统藏戏精髓的同时,尼玛次仁的队伍还借助现代科技声、光、电等效果,配以滚动的藏文、汉文字幕,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要让人们更爱看藏戏。”尼玛次仁说。
以往,藏戏主要在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进行表演;如今,不少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也有了藏戏表演。越来越多的藏戏演出通过抖音、微信等互联网平台走向全国各地。
藏戏小演员排练剧目《苏吉尼玛》。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藏戏小演员为表演伴奏。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目前,西藏恢复发展154支藏戏表演队,13人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为持续培养新生力量,自2015年起,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引导相关场馆聘请老师免费教授藏戏,目前已培养学员超200名。“00后”德吉白珍是其中一员。她在剧目《苏吉尼玛》中饰演苏吉尼玛。凭借出色演出,德吉白珍曾于2022年斩获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小梅花”奖。
“我从8岁开始学藏戏,以后会更加用心学,让更多人看到年轻演员的演出,领略藏戏的青春活力。”德吉白珍说。
记者:李华、刘洲鹏、魏冠宇
编辑:贾真、刘梓桐
相关新闻
- 2023-09-18发现西藏:带你感受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
- 2020-12-24了解格萨尔藏戏,也许你才可能进入“丁真的世界”
- 2020-12-15当藏戏“遇见”京剧
- 2020-06-17阿坝古老藏戏《折嘎》获新生:从流浪艺术到民俗戏曲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