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蒸腾乡土间——各地乡村春节民俗文化大赏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4-02-06 11:18:54 | 来源: 经济日报 |
乡野烟火处,年味渐浓时。
南北小年一过,除夕在望,新年的味道更加浓郁热烈。纷繁多彩、热闹非凡的年俗,总是在大江南北的广袤乡野中最先登场,将过年“氛围感”率先拉满,仿佛在提醒着所有人,年味不仅仅是喜庆的味道,更是家味、故乡味。
乡土之间,除旧布新、迎春接福、拜神祭祖等老传统依旧隆重,“村晚”“村超”“村BA”、年货美食“大集”、非遗技艺展示互动、文旅美景推介等新年俗越发火热。地理迥异,风情有别,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与乡村振兴下的新鲜活力,在这个春节凝聚,成为一场盛大的乡村文化狂欢“盛宴”。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张家村的孩子欢舞“非遗”鸳鸯龙。新华社发(谭云俸 摄)
在老民俗中传承浓浓年味
金龙游动追逐戏珠、十番锣鼓热闹喧天、原始傩舞古朴神秘……在安徽省黄山市,著名的“祁门红茶”之乡,长长的非遗民俗表演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绕着历口镇的茶园鱼贯而行,周围热烈的喝彩声和鼓乐声交织在一起。
这是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一见的祁门县非遗活动“踩街”,各个乡镇都在这时“掏出家底”,村民们早早把代代传承的才艺演练了再演练,不仅仅为了比拼谁更能展示徽州文化之美,更是传递他们一年丰收的喜悦,和来年更上一层楼的期盼。
在黄山市屯溪区,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间,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徽州非遗民俗黎阳仗鼓雄壮敲响。32只火红的仗鼓共同击响,有如春雷,配合悠扬的笛声和清脆的云锣,瞬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此时,东北正是冰雪皑皑。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镇徐马村的“农家乐”小剧团正唱起《小拜年》:“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大年初一头一天……”锣鼓、秧歌、快板、二人转……唱腔嘹亮,舞姿热烈,引得在场村民阵阵喝彩。这是最富有东北特色的鲜活民俗,春节在即,连“猫冬”都充溢起热气腾腾的年味。
65岁的郑伟远远看着两个孙女,孩子们随着祁门“踩街”的队伍奔跑跳跃着,不禁感慨:“老的年俗一样没少,看得人比以前多出许多。”事实上,这场“踩街”的观众超过千人,不少都是从外乡赶来。“孩子们能看见我小时候看过的年俗,才能把传统的年味记住、传承下去。”他说。
各地乡村传统年俗里蕴蓄与传承的丰厚文化,如繁星数之不尽,但都在用最热闹喜庆的方式,表达着大家对春节的情结,对“过年”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在一年一度的历史与礼俗文化重现里,亿万中国人的精神与情感强烈聚合,家庭、亲族、故里、民族和国家,在这一场场千百年也不曾减损的仪式感中,愈发深厚地合为一体。
在新年俗中升腾文化自信
老年俗里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一批“村”字头IP的新年俗文化,已从乡野泥土中蓬勃生发——“村晚”“村超”“村BA”“村VA”……乡土气息的“才艺天花板”们不但没有受到冷落,反而屡屡“出圈”,甚至火出海外。
在黄山市黟县深山里的柯村,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却因为举办了2024年的首场安徽省级“村晚”,迎来了1500多人前来“围观”。
“快看!凤灯来喽!”在一片欢呼声中,当地非遗表演雉山凤舞带着遍身金光闪动的“凤灯”游弋而来。只见彩凤口衔牡丹,点头、伸颈、展翅、摆尾,一片飞金流彩。
徽剧、杂技、相声、舞蹈……台上,安徽各地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高潮迭起;台下,上千名观众挨挨挤挤,孩子被扛上肩膀,后排村民纷纷站上了板凳,台上在闹,台下在笑。
1981年的小年夜,全国第一台“村晚”诞生于浙江丽水。这种完全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村晚”,既有别于传统年俗单调的舞龙舞狮闹花灯,也不同于曾经的年节“送戏下乡”,而是“放下锄头去排练、放下筷子当演员”,村民们有了自己成为“民星”的舞台。
2016年,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成立,“村晚”开始初具年俗气候,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村晚”,2023年初,文旅部发文鼓励各地将“村晚”由春节拓展至四季。如今40多年过去,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村晚”已然成为扎根数以万计乡村的新年俗。据文旅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今年春节期间的“村晚”热度刚起,“才艺天花板”就层出不穷,玩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花样: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村晚”上,西装革履的村干部领舞“科目三”火热出圈;
在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苗寨中,4个“90后”苗族小伙组成的“苗人三蛮”乐队,在“村晚”上唱响了自己创作的民谣,村里的姑娘们也穿上民族服饰,在电音中走出了T台超模范儿;
上千公里之外,山西临汾的一场“村晚”和凤凰苗寨“村晚”进行了直播连线。临汾村民们拿簸箕黄豆当乐器,配合唢呐和非遗晋南威风锣鼓,演奏出一首首电音热曲,上演了一场南北“村晚”大联欢;
在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今年的“村晚”更将和已经成为流量IP的“村超”融为一体,小年夜在体育场开启狂欢;
在海南文昌,村镇排球迎春赛刚火热开打,比赛现场还同时举办歌舞戏曲,爬椰子树、椰子保龄球、椰子拔河等接地气的演出和趣味活动,年味满溢……
在这些“村”字头的新年俗中,最自信的主角,都是村民自己。“村超”上,传承发展苗侗民族音乐的萨玛乐团就一唱“出圈”,乐队主理人吴水得说,“村超”“村BA”这样的舞台,展示了新一代民族文化传承者的能力和自信。
2023年,全国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已经超过46万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在柯村登台献唱徽剧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汪育殊说:“在‘村晚’舞台上我不是‘角儿’,村民才是真正‘角儿’。”他曾参加过的送戏下乡数不胜数,但他直言在如今这方全新的百姓舞台上,这份发自心底的文化自信最动人心。
春节“流量”助推乡村文旅
全家一起从安徽合肥赶去柯村村看“村晚”的游客何娟,还在当地年货“大集”大包小包采购,柯村村党支部书记柯文平已经在兴奋地向村民宣布刚刚出炉的大数据:“咱们今天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了200万,现场农特产品就收获了3万元销售额,直播还‘带货’销售了大约33万元!”
春节期间,仅安徽省就“端出”5000多项文旅惠民活动,其中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正是其中的“大菜”。以“游购乡村 好物迎春”为主题的年货市集在各地陆续举办;“祈福禄 赏非遗”乡聚年俗之旅、“龙凤呈祥 民俗风情”水美乡村之旅、“乡聚古村 多彩民俗”新年之旅等专为春节开发的旅游线路纷纷发布;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在春节不断推介土特产“走”向千家万户……
老传统和新年俗各放异彩的同时,大大小小的年货美食“大集”、节庆氛围浓厚的非遗体验互动、热烈的民俗节目汇聚……“白天+夜晚”全时段、“线上+线下”全衔接、“传统+时尚”全消费融合场景,正在全国各地乡村将新春新年味推向高潮。
“看不完,根本看不完!”自媒体人王琰说,手中还在忙着直播安徽铜陵犁桥水镇上演的烟花秀,“白天播了年货集市,美食‘大集’,晚上还有主题灯展,太欢乐了。”和她一样的很多自媒体人在春节期间都将镜头焦点对准了乡村文旅,“毕竟是年味最足的地方,今年随着旅游业复苏,更加热闹了。”她说。
这个春节,已然成为乡村文旅产业新的流量入口。山西和湖南之间“村晚”直播连线的线上观众,瞬时就达到了近800万人,而贵州榕江县即将开启的“村超”“村晚”合体上演,仅仅是预告就收获了海量关注。
各地乡村的非遗年货也在春节市场上备受欢迎。“前几天我还买了皖南非遗汪满田鱼灯,它的头、腹、尾都可以单独活动,非常灵动精美!”安徽姑娘雪来兴奋地说。春节临近,她和朋友们专门去逛各地有非遗项目参展的年货“大集”,不仅给自家采购年货,更作为新春节礼,赠送给外地的朋友们。从河北来到黄山的游客孙伟华说,“用非遗年货作为礼物太特别了,自带中国历史传承在里面,又有心意又有文化。”暗藏大巧的文房四宝、流光溢彩的徽州漆器、茶香飘逸的绿茶红茶……许多非遗技艺制作产品更是火热到了海外市场。
“这个春节感受到了大家对乡村的关注,希望借由春节的文化活动,能让更多人了解徽州文化,来乡村玩一玩住一住,为我们的文旅发展带来更多助力!”柯文平说。
“村文化”盘活乡村振兴“春水”
一场贯穿春节的乡村民俗文化“盛宴”,正在激起更多的“村文化”涟漪,盘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村晚”“村超”“村BA”等IP,正激起更多地方借势打出乡村文旅品牌、亮出乡村文化特色,开拓更多维度的振兴路径。贵州“村BA”“村超”的火爆,带动了当地旅游、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相关收入大幅增长,将赛事资源转化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效益,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引擎、新动力。“去村里看比赛”带动了贵州旅游的新风潮,“村超”更是已经将民族文化、全民足球氛围和新媒体运营方式融为一体,打造出了富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据了解,“村超”还将加入全国各地美食文化推介和民间足球邀请赛等方式,进一步提振市场活力,带出“超经济”。
在黄山太平湖畔,春节期间前来游玩的旅客不但可以赏玩徽州山水,更可以体验采茶、舞灯等等当地特色民俗活动。“特色文化让游客深度走进乡村,并能够保持长期和乡村之间的连接,成为更多偏僻乡村的宝贵资源。如今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将这种资源和市场开拓得更快更广。”当地民宿经营者梅娉艳说,乡村文旅的发展也会赋能更多新业态,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
乡村非遗文化的大量“走红”,也在倒推非遗产品谋求创新发展,进而以产业带动传承。安徽省级非遗汪满田鱼灯本是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民俗,春节期间游村的大鱼灯最长达8米。近年来,汪满田村把鱼灯民俗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产业,开发文旅项目,设立非遗制作体验工坊,传播鱼灯文化。如今,各种小尺寸鱼灯作为文创产品走向市场,来皖南的游客都愿意买上一盏,将富有徽州年味的纪念品带回家。而汪满田村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资源,每年仅鱼灯销售额就超过20万元。
作为省级非遗,今年春节销售火爆的安徽铜陵白姜,近年来也随着传统文化的火热,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发展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农户”的模式。铜陵市如今鲜姜年总产值可达约1.8亿元,从业农户2600余户,拥有加工销售企业35家。“口味、包装,都在随着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升级服务。”非遗技艺传承人金如林说。
安徽省文旅厅副厅长邵海卫说,这场春节期间的乡村文化活动“盛宴”,不仅在于丰富节日期间优质供给,满足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更在于有效推进了农文旅融合,发挥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增长的综合效益。各地乡村正在将人文典故、乡土民俗、传统工艺、非遗产品、传统体育项目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文旅多样化发展路径,推动文化和旅游“潮起来”“热起来”“火起来”。
“泥土味”温暖人心,“烟火气”升腾信心。由“民星”唱主角的春节乡村文化“盛宴”,用万千乡村年味,让世界目光投向中国几十年来的乡风文明之变、精神文化之变。
新春新景开新宴,迈入新年,期待乡村文化旅游“新美味”不断,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力量。(朱青 刘美子 水金辰)
相关新闻
- 2024-02-04“村晚”开场!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
- 2024-01-22近800万人在线观看!这场“村晚”直播秀出乡村非遗技艺新活力
- 2024-02-06联合国官员向中国人民致以春节问候
- 2024-02-05北京石景山游乐园将恢复迎春庙会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