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沦为诈骗疫区了吗?
台湾诈骗猖獗,犯罪情况有所增加,已对台湾社会内部经济与安全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现在又传出多名政治人物与诈骗集团勾结,im.B公司以借贷媒合平台,塑造合法、正派、政商关系良好假象,将脏手伸入公领域,诈骗圈与政治圈勾结,恐怕成为另一种新的犯罪型态,台湾又再次沦陷为 “诈骗疫区”,成为全球笑话。
近年来诈骗案件数量急剧增加,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许多行业被迫关,连带失业率攀升,隔离措施让很多人利用网上找工作。根据台湾法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诈欺罪案件的年龄结构平均为31.3岁,约已占半数的犯罪人口,不论是因车手,或提供人头账户而犯罪,这几年屡传台湾民众被高薪工作诱骗至柬埔寨事件频传,沦为“猪仔”惨遭囚禁、凌虐,成为国际重大案件,凸显出疫情期间的台湾社会相当混乱。
诈骗业者利用网络提供大量的赚钱讯息,制造出各种低阶工作高报酬假象,吸引急需工作的求职者受骗上当。根据刑事局统计,2022年诈骗总数2万9000件,诈骗金额一口气来到69亿(新台币,下同),双双创下6年来新高。欺诈的范围正在显著扩大。其中又以假网拍、投资诈欺、解除分期付款,最多人受骗。
为了有效打击诈骗,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提出“新世代打击诈欺策略行动纲领1.5版”,将从“识诈、堵诈、阻诈、惩诈”4大面向积极打诈。不过,根据草根影响力文教基金会的民调显示,有超过5成民众不满意民进党当局打击诈骗的表现,超过8成民众认为台湾“现有法律”对于诈骗犯的刑责太轻;甚至有超过7成民众担忧,诈骗犯罪泛滥会造成安全问题。
消费主义之下,大家对于金钱与幸福感态度,都有高度期待的。欺骗业者抓住每个人都想要发大财的心态,以各种有关利益、金钱的消息,取得被害人的注意力与信任感,从中换取财物,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些伎俩是有用的。诈骗业者的行为通过各种网站、窃取密码与金钱,每个人几乎都无法幸免被诈骗业者网络攻击的经验。诈骗业者以多种方式破坏社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甚至在公领域上,还能对公共政策施加压力,尤其诈骗集团与政治人物勾结,更容易滋长组织犯罪。
诈骗集团除了骗年轻人去当猪仔,现在还把脏手已伸入政界,最近一桩“不动产借贷媒合平台 im.B”诈骗案传得沸沸扬扬,民进党民意代表陈欧珀遭爆料,与“不动产借贷媒合平台imB”诈骗案有高度关联,更遭指接受相关的企业赞助,日前已宣布退选。除了陈欧珀还有不少政治人物都牵涉其中。
“不动产借贷媒合平台 im.B”打着标售债权,声称“合法高获利”,吸引许多人投资,近日却爆出该平台负责人卷款逃跑,被害民众不只利息没拿到,连本金也拿不回来,逾 5 000人组成自救会,损失金额高达 25 亿元,这也是台湾首宗大型 P2P 借贷平台倒闭,引发社会关注。
诈骗集团与银行、政治人物勾结,政治人物与诈骗集团勾结明显了违反道德规范,以及法律规范,恐将成为新的犯罪类型。在古罗马时代,诈骗是最严重的犯罪行为之一,当时对诈骗的惩罚最为严厉,包括施以苦劳、褫夺公权,甚至流放。
依据台湾地区“刑法”339条明确定义与刑罚的程度。但是台湾社会内部因为诈骗,一年损失高达70亿,金额相当庞大,诈骗已经成为台湾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当诈骗行业成为一种经济犯罪,随着每年诈骗问题每况愈下,民众对于诈骗刑罚相当无感。
如何有效打击欺骗犯罪问题取决于,速度、数量、新手法等。执法单位不但要赶上诈骗手段更新速度、诈骗数量成长,以及如何因应不断变化的过程的能力。这也是台湾民众对于民进党当局打击诈骗较为缺乏信心的原因。
诈骗集团与政治人物勾结,已经破坏社会信任感,欺骗集团不只抢劫一般民众的钱包,就连“公共钱包”成为诈骗集团觊觎的对象,台湾沦陷为“诈骗疫区”,再次成为全球笑话,更让民众对于民进党打击诈骗犯罪,缺乏信心。作者 萧衡钟(台湾联合大学助理教授)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