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寻亲”:4.38亿年前的江夏鱼找到“亲兄弟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3-05-26 16:44:56 | 来源: 新华社 |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团队
在距今4.38亿年前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地区志留纪早期地层中
发现了九江江夏鱼化石
新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化石。(受访者供图)
经研究,本次发现的九江江夏鱼
和此前在湖北武汉发现的后棘江夏鱼
同为盔甲鱼类真盔甲鱼目曙鱼科
是一对失散了数亿年的江夏鱼“兄弟”
这一发现将后棘江夏鱼生存时代向前推进了至少200万年
相关成果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专业学术期刊
《地质学报》(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发表
九江江夏鱼的生态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盖志琨介绍
盔甲鱼类的头被一整块头甲包裹
身体则由零散的鳞片和软骨组成
如今能以化石形式保留的也只有这些部分
武宁地区这次发现了15块江夏鱼的头甲标本
但未见完整的身体保存
江夏鱼“兄弟”的头甲整体形态非常相似
共同的典型特征是鼻孔前方有一个豁口
其主要差异在于中背棘和内角的形态
九江江夏鱼的中背棘较尖 内角呈棘刺状
而后棘江夏鱼的中背棘较圆润
内角呈较为宽大的叶状
九江江夏鱼(上图)和后棘江夏鱼(下图)。(受访者供图)
研究人员推测 在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
中国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曾是一片广阔的海洋——扬子海
该海域又被进一步分为上、下扬子海
两者之间存在狭长的浅海海域——九江海峡
它纵贯东西 北临鄂豫古陆 南接华夏古陆
江夏鱼“兄弟”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推测
湖北武汉和江西武宁分别位于鄂豫古陆南侧和华夏古陆北侧
两地最近处直线距离相距不足200公里
研究人员认为 在志留纪早期
盔甲鱼类可能通过九江海峡完成了跨扬子海的南北迁徙
从而使真盔甲鱼类能够沿着扬子海北缘
向东、西分别扩散至安徽巢湖和湖北京山
盖志琨说 相关地层研究显示
两地之间均处于海底坡度极缓的近岸浅水区
这一环境背景为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
在两地之间的扩散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
盔甲鱼类在武宁地区的多样性较为丰富
包括大庸鱼科、修水鱼科、汉阳鱼科、曙鱼科和古木鱼科
涵盖了同时期其他地区盔甲鱼类的所有类群
武宁地区可能是盔甲鱼类的早期辐射演化中心
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一个为已灭绝生物开展的“寻亲”之旅
记者:袁慧晶
鸣谢: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盖志琨
相关新闻
- 2023-05-25穿越千年的“神话”,“九层妖塔”里藏着什么秘密?
- 2023-05-224K影像记录丨水下千米级深度沉船遗址布放永久测绘基点 载人潜水器深入拍摄
- 2023-04-23领队说考古:大松山墓群里的“最炫民族风”
- 2023-04-2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活”起来才能“火”起来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