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华文明|山西陶寺遗址:寻找最初的“中国”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11-03 10:49:52 | 来源: 新华社 |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襄汾县陶寺乡,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从1978年首次发掘至今,陶寺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手工业作坊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和普通居民区。考古实证表明,4000多年前,这里是一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
陶寺遗址被称为最初的“中国”,有哪些重大发现和重要文物实证了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带您一一解密。
考古发现,这里有一处面积约280万平方米的城址,距今4300年至3900年。
在陶寺遗址宫城的城墙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种“阙楼”式建筑。“阙楼”从宫城南东门的南城墙上延伸出来,共有两处,它有防御功能,也有礼仪作用。
陶寺遗址宫城南东门址
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怎样的场景?当时人们生活的器具有哪些呢?鬲、扁壶等文物为我们逐渐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鬲”就是煮饭的锅,“扁壶”用来打水。
扁壶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初步得出的结论,陶寺观象台形成于约4100年前,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陶寺遗址“观象台”
在陶寺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比甲骨文早近800年的成熟的文字,在一个扁壶上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朱书文字”。
陶寺王墓、宫城等所体现的“王权”社会,各类礼乐器所反映的“礼制”文明,以及最早出现的“铜器群”,均与夏商周三代文明以及逐渐形成的华夏文明有明显传承关系,是华夏文明众多根脉中的“主”根。
“一系列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可以被认为是最初的‘中国’,它提供了一个以政治为中心的国家都城遗址的范例。”高江涛说。
出品人:孙志平 赵东辉
监制: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柴海亮
统筹:王健 张旭东
主持人:危颖
记者:赵阳 姜含章
编辑:危颖
包装:夏勇 郝一林
海报:杨震男
书法:胡石
摄制:王江环
新华社音视频部
新华社山西分社
联合制作
相关新闻
- 2022-11-01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手工纺织有关
- 2022-10-21奋斗者·正青春丨陈国科:钟情田野考古 破解中华文明密码
- 2022-10-12“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古港——温州朔门古港揭开面纱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