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长江畔秋收见闻:稻田里藏了多少“黑科技”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10-19 10:23:59 | 来源: 新华社 |
金秋十月,稻田金黄,地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芜湖市迎来秋收。记者近日在芜湖市多地走访看到,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幕幕收割水稻、运送粮食的繁忙场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里投身于智慧农业实践的种粮人多了起来。
记者来到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种粮大户桂万发的稻田边竖立着一块写着“智慧‘芜湖大米’数字化硬件设备田间监测点”的标牌,不远处,一些农业数据收发器正在稻田里工作着。这些设备监测到的数据能实时传送到后台。
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一处稻田里的数据收发器。新华社记者 赵金正 摄
“我们已经收割500多亩水稻了,有的田块亩产量能达1300斤,智慧农业可作了大贡献。”桂万发点开手机里的智慧农业应用软件,土壤肥力、灌溉需求、成熟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智慧农业应用软件的项目负责人郭爽爽登录平台后介绍,截至目前,该平台覆盖了来自全国的308个经营主体,种植面积超过21万亩。
“通过卫星、无人机以及散布在田间地头的设备,我们的系统对水稻生长的13个阶段和49个关键决策环节进行梳理分析,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数据以及各类种植建议。”郭爽爽告诉记者,用户可针对不同地块进行精准施肥、除草、防虫治病,不再仅“凭经验”“靠感觉”。郭爽爽表示,数字化管理的稻田亩产可提升约10%,亩均成本可节省超过100元。
望着金灿灿的稻田,桂万发感慨万千。“以前种水稻,施肥、打药要用肉眼看、凭经验判断,要么施多了,要么施晚了,对产量可能都有影响。现在打开手机,平台就能提示怎么施肥。”他说,通过精准施肥追肥,每亩地比原来可节省施肥50斤左右。
据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农村发展局常务副局长马斌介绍,智慧农业云平台远程观察记录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指导”田间管理,受到不少种粮人的青睐。该区下一步将扩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覆盖范围,让最新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芜湖市近年来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先进农技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遴选发布稻麦无人农场、智慧稻米全程数字化种植等农业技术100余项。
在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村民将收割的水稻装车。新华社发(肖本祥 摄)
在芜湖市繁昌区,记者不时看到,收割机在稻田里忙碌着,粮食烘干中心、大米加工厂在不停地运转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运用,种粮人开始享受到智慧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正经历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
44岁的曹晶晶是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农场的创新实践者。他是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种粮大户,流转种植1200多亩水稻,今年尝试了不少“新农事”。
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种粮大户曹晶晶正在介绍无人农场运行情况。 新华社记者 赵金正 摄
“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片农田目前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不仅种粮效率提升了,就连病虫草害也降低了不少。”曹晶晶指着一片稻田说,他从去年开始和科研院所合作,以500亩地为“试验田”,通过收集、分析农业大数据,探索建设无人农场。“今年我购买了8台无人插秧机,使用后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效果也不错。”
为了种好“试验田”,曹晶晶还购买了4台无人机用于施肥。他说,今年种了3个水稻品种,有的品种现在已经小面积收割了,亩产量预计达1100斤,跟去年持平。有的品种得到11月上旬才能收割。“我正在联系无人收割机,希望也能在‘试验田’里试一试。对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曹晶晶说。
新华社合肥10月18日电(记者赵金正 姜刚)
相关新闻
- 2022-06-13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无人机植保大显身手
- 2022-09-19稻谷飘香 丰收在望
- 2022-09-01台湾农业专家扎根成都:培养乡建人才,找到了更大舞台
- 2022-10-12探访贵州遵义“世界辣椒特色小镇”:小辣椒“买卖全球”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