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紧锣密鼓推进 数字经济立法提速

5月7日至6月6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分别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安全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数字经济工作进行法规制度设计。这也意味着,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将迎来立法保障。

 

今年以来,地方数字经济立法动作频频。《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3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将于6月1日实施;此外,江苏等地也将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立法日程,并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业内认为,立法保障有利于数字经济更好实现规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数据安全、数据交易等核心产业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

 

央地立法动作频频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日前公布,加快数字经济领域立法步伐位列要位。不只是全国层面,数字经济立法也成为不少地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

 

早在2021年3月1日,全国首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当年9月1日,《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今年以来,地方数字经济立法多点花开、加速推进。5月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GDP比重为40.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918.1亿元,同比增长16.4%,占GDP比重达22.1%。条例指出,北京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创新实践,也存在一定的瓶颈制约,亟须制定一部数字经济领域的综合性地方法规,落实体现国家政策和上位法精神,并将北京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上升为法规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并非个例。《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近日经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将于2022年6月1日实施。该条例强调,数字经济发展应当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数字经济全要素发展体系。此外,江苏等地也将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立法日程,并在紧锣密鼓推进。江苏拟针对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大量涌现,与此同时,也衍生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平台垄断、能耗排放等负外部性问题。当前的法律规制已无法满足数字经济监管和社会治理的需求。因此,数字经济立法亟待加快。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经济立法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和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和权益安全的同时,助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吴琦说。

 

各地立法各有侧重

 

围绕数字经济立法,各地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性。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数字经济立法基本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流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安全、数字立法体系保障等方面。但主要一线城市立足于数字经济场景落地,其他一些省份则依托当地产业特点,着重选择数字核心产业中的1-2项作为突破点。比如中西部地区更多强调算力建设,东部城市更加强调数据资源流通交易。

 

吴琦认为,各地数字经济立法的相同点,一是强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领域的立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二是重视数据安全、数据交易领域的立法,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活力;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各地数字经济立法,在注重结合当地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与国家现行法规和标准的融合。在吴琦看来,这也是各地立法的不同所在。如北京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旨在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浙江从法规角度明确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与路径,助力企业和政府数字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总体来看,数字经济立法呈现东部先行、数据为要的特征。首先,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东部沿海地区走得更快。如浙江、广东已实施数字经济相关促进条例,北京、江苏等已将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日程。其次,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领域立法成为数字经济立法的重点。比如《上海市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等先后出台。

 

激发产业增长后劲

 

业内认为,在立法保障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或迎高速增长期。其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安全、数据交易等领域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立法是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盘和林表示,数字经济立法为数字经济带来规范效应,未来数字产业发展将更加有序,无序扩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将大为减少,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在立法保护下,通信产业、数据产业、网络安全产业等都将迎来较好发展。”

 

记者注意到,不少地方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中已经明确了产业支持重点。

 

比如,北京强调,支持开展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培育推广智能网联、智能公交、无人配送机器人、智能停车、智能车辆维护等新业态;支持互联网医院发展,鼓励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机器人手术、智慧药房等新型医疗服务;支持农业、制造业、建筑、能源、金融、医疗等领域产业互联网发展。

 

此外,北京将通过资金、项目、算力等方式,支持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和开源项目建设,鼓励软件、硬件的开放创新发展,做大做强高端芯片、新型显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

 

在产业化发展上,河南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园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实际,规划本行政区域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求引导和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园区,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江苏立法拟明确,重点推进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其中,在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数字产品制造优势领域,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优势产业链;发展互联网相关服务,以及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等数字产品和服务,构建安全可控、开放协同的现代软件产业体系。

 

业内认为,用好立法权,制定出高质量、符合当地实际同时又可复制、能推广的数字经济法规制度,是各地数字经济立法的关键。

 

吴琦建议,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立法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要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立法,促进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边远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数据资源对接、数据产业合作。二是要有利于强化自主创新,扶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统筹布局“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要有利于解决数字鸿沟、能耗排放等问题。针对老年人需求与特点开展指导和培训,加快产品与服务的适老化数字化改造;探索将数字经济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推动数字经济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