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1-10-14 11:08:36 | 来源: 央视网 |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几天,《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正在昆明举行。在目前全球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今天,这次大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希望能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制定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以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10月12日下午,在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讲话中就提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以《荀子·天论》中的这句话开篇,深刻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科学阐释了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描绘了未来的愿景,鲜明提出了中国主张、方案和举措。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全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目前已经有196个缔约方,我国是最早签署的缔约方之一。本次在昆明召开的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人和自然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未来的地球家园将要变成什么样?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三大愿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席黄润秋说:“三个地球家园愿景的提出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大会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也为全球的生态和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集中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了阴影,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能够实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样的愿景,从而构建美好的地球家园?习近平指出,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永生说:“习主席这次提出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实际上是中国长期探索可持续现代化的一个结晶。我们过去走的一条道路更多的是学习西方的经验,这个经验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们也付出了相当大的环境代价。现在认识到这条道路是不可持续的,需要实现绿色转型,现在提出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实质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现代化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过去工业文明时期的发展模式行不通,必须要进行转型,那么人类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是怎样的?如何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习近平给出了答案,他提出了四点主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贤刚说:“都是中国经过广泛实践产生的一些方案,通过绿色发展路径,通过生态文明实践,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道路,可以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可复制的、可推广的一些模式和路径。”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席黄润秋说:“这四点主张描绘了启动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蓝图或者是路线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为当今全球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几天,在江苏盐城,一群“自带饭勺的小鸟”引起了观鸟爱好者的关注。这群小鸟名叫勺嘴鹬,因为嘴巴像把勺子而得名,全球只有600多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每年的九十月份,“小勺子”都会长途跋涉来到这片湿地进行迁徙中转。但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鱼塘,鸟类无法停歇。
江苏盐城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说:“通过与承包鱼塘的渔民协商,退渔还湿,营造鸟类生存环境,湿地修复后,既为鸟类提供了固定的高潮位栖息地,又能让广大游客看到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
这是国内首个鸟类高潮位栖息地。两年来,经过政府和民间组织科学的维护管理、精心保护,这里不仅吸引了多种极危、濒危鸟类在迁徙时前来栖息,还作为候鸟高潮位栖息地具有重要价值和标杆意义,受到国际鸟类保护界的瞩目。
这些年在中国,像这样以生态保护为先,致力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还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中国政府也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不久前亚洲象群北移南返之旅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行之不辍,未来可期。在人类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三点务实可行的东道国举措。他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国家公园以“国家”之名,承载着保护生态系统的使命。为了将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进行更好保护,我国加快了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经过五年试点后,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贤刚说:“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通过国家公园的建立,可以对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年前,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作出了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又宣布,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永生说:“单一强调碳排放、减排,或者是单一强调生物多样性,可能都不能解决各自的问题。所以中央提出要把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让减排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解决方向也是要纳入生态文明的整体布局。”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三个务实的东道国举措,表明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决心。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这些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面向未来,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让我们从春城昆明出发,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关新闻
- 2021-10-14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 2021-10-14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纪念邮票发行
- 2021-10-13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昆明宣言》
- 2021-10-13海外华侨华人热议: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携手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