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红色印记丨逐梦太空·香港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21-06-23 11:18:27 |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无垠宇宙,浩瀚大海。从太空到深海,中国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嫦娥揽月,天问奔火,筑梦天宫……中国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让世界目光聚焦东方奇迹。这其中,内地和香港的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一起向着星辰大海的征程共同前进。
同心协力 逐梦太空
嫦娥揽月,蟾宫挖宝。在香港理工大学精密机器人实验室,嫦娥五号模拟器尤为显眼。在中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的探测任务中,香港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助力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挖土”成功,这是香港科研团队在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中的又一次高光。
对于获邀参与这次具开创性意义的太空任务,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启亮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他说:“第一件事就觉得荣幸,第二就是觉得真的很重很重的担子,真的是责任重大,所以我们都要很小心地去做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很多挑战的,就是很担心每一个环节,因为有什么失败呢?主要就是小的环节上面,所以我们要每一步都很小心。”
香港理工大学制造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正样部分包含两个采样器、两个近摄相机,并配备一套“初级装封系统”用于密封并保存样本于样本容器中。
容启亮教授说:“这两样东西,以前都是没有人做过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国家去月面采样;那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以前的采样,俄罗斯做过的是钻进去的,美国做过的是找人上去挖掘,那两个都跟我们现在表面挖掘不一样,在这方面呢,我们是没有做过的,这两个都是挑战,因为你没有做过,所以要预备好有不同的可能性去设计这个采样器。”
在香港理工大学精密机器人实验室的诸多展板上,展示着理工大学的多项成就,除了嫦娥系列外,还有天问一号火星相机等诸多太空科研的研究成果。高光频现的内容,也展示着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工作者同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的新征程。
容启亮教授说:“很感谢国家能够信任香港的科技能力,去为国家贡献。我们跟内地的团队,基本上是不一样的,但我们都能够紧密合作,最紧密的时候,差不多每一天都要汇报我们的进度。在参与国家的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展出了很多科技,那我们也身体力行,希望把科技发展在民用事业上面,我们一直都这么做的,做一些由太空事业所发展的研究成果,拿到民间去使用,这样使我们民间的科技能够再进一步。”
上下求索 梦想成真
登陆火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火星表面的地形复杂,大气层稀薄,而火星表面随时可能出现的沙尘暴,加上火星与地球通讯有约5至20分钟的延迟,凡此种种增加了登陆火星的难度。因此,选择一个安全而具有科学价值的着陆点至关重要。
2017年至2020年间,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教授吴波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邀请,率领团队进行火星全球的分析和评估,研发创新的地形测量及地貌分析方法,协助选取火星着陆点。
吴波说:“我们对候选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选取了火星的北半球最大的一个撞击盆地,叫做乌托邦平原的南部区域作为天问一号的首选着陆区。最后我们就综合地形地貌详细分析的结果,成功地搜索出了若干个着陆的椭圆,跟天问一号的任务管理团队以及科学家们来进行最后的选择。最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的地点其实就在我们建议的最佳着陆椭圆的中心点附近。”
当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吴波教授内心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吴波说:“今年5月15日早上,当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的消息传回来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久久不能平息。天问一号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非常具有雄心的探测任务。它要在一个任务中间完成环绕火星、着陆火星、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三项非常重要的目标。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是第一次,注定会载入史册,我们见证了这样一个历史,同时我们团队作为天问一号探测任务中间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们也参与了历史,这是多么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情。”
吴波教授及其团队也计划未来把此次成功经验,更多地运用在其他天体的研究中。吴波说:“我们这个团队目前也正协助国家的有关航天部门进行后续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的一些准备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地创新,利用我们的测绘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来协助国家航天部门进行探测区域的选取和规划。我们也会继续参与国家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以及小天体的探测任务。这些探测任务能够帮助我们回答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比如地球上面的水是怎么来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根本性的科学问题。”
深空探测 不断求进
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唯一拥有国内外太空任务实战经验的高等院校,自2010年起参与国家多项太空探索任务。香港理工大学秉持“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校训,多年来于深空探测的领域上不断求进,致力透过顶尖科研及创新科技,为国家太空任务作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说:“我们学校其实制造有个系,原来是叫制造工程系,现在是叫工业及系统工程系,我们这个系的制造方面还是能力很强。其中就有容启亮教授的团队,他们在10年前就开始参与了国家的航天项目,包括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然后天问一号。还有一个团队是吴波教授的团队,我们有个土地测量和地理资讯系,他们主要是测量方面的专家,是地形地貌测量分析方面的专家,也是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工作。所以我们这个是有比较长的历史,一直是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而且真的每次都是实战性地参与了工作,为国家的航天项目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贡献。”
回顾历史,香港理工大学参与国家太空探索任务为时已久。2004年,为国家航天局设计防静电工作服。2013年,协助嫦娥三号拍摄月貌全景,为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分析。2015年,研发微型卫星平台及分离装置,支持长征六号“一箭20星”任务。2018年,研发多项先进技术,支援嫦娥四号登陆月背。2020 年,监视天问一号着陆情况,为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分析与评估。2020 年,协助嫦娥五号采集月壤样本,为着陆区进行地形地貌分析。
滕锦光也指出,香港理工大学参与国家重要的科研项目,充分印证了香港科技界拥有顶尖的科研实力,也显示出香港有能力在国家太空探索及科研发展上担当重要角色,参与国家重要的科研项目,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滕锦光说:“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对香港的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能够为国家航天科技的发展做贡献。第二,能够把自己的实力显示出来,提升我们学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还有一个我觉得也很重要,我们能够在香港参加这些国家的项目,也能够提升我们香港民众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自豪感。所以这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教育。”
展望未来,基于香港理工大学在航天科技领域已经取得的成绩,香港理工大学决定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最近,香港理工大学已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聚集地质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在航天科技的不同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总台记者 刘志敏 周伟琪 朱丹 金东 李志强 冯良辰 王瀛 赵龙 吴怡然 魏可枫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