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年俗流变,让春节历久弥新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1-02-20 10:24:18 | 来源: 光明网 |
牛年新春正式开工。与往年相比,刚刚结束的这个春节假期,多了些特殊意味。最突出的一点是,很多人以“就地过年”代替了跨越千山万水的回家团圆。据统计,全国共有1亿多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
不过,“此心安处是吾乡”,春节期间,“原年人”花式过年,也过出了“新年俗”“新年味儿”。如以往走家串户的线下拜年被网络“云拜年”等方式取代。可以说,特殊的2021年新春,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年俗的大变迁。
其实,年俗一直就是流变不居的。从农耕时代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网络时代,年俗的变迁一直在进行,并且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快而加速演变。曾几何时,网购年货、线上抢红包等还被称为“新年俗”,但如今这些早已经成为常态。而今年春节期间,云团聚、短视频拜年又成为新年俗。如某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小年到初四,平台拜年视频为1.3亿个,同比增长11倍;此外,媒体报道称,由于就地过年的流行,不少年货快递从“老家”反向流向城市。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别的分量,它的一个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团圆、团聚。但是,团圆的方式本身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曾经它意味着年轻人从工作地回到老家与父母团圆,后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父母“进城”和子女团圆。而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今年春节期间,不少人是在“云端”和家人团聚。抢红包、在线喝团圆酒、短视频隔空拜年等等都让团聚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今年春节1亿人原地过年成“原年人”,这首先当然是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其也未尝不是深嵌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之中。如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数量自2014年达到峰值2.53亿人后,已经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本来就因为城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等原因告别了“家”与工作地分离的状况而选择“就地过年”;此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网服务的升级,也让团聚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未必每个人都需要在春节这样一个时刻“回家”,或者说依赖于线下的团聚。
事实上,年俗本身就是应时而变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的一个缩影。比如,今年春节的相关祝福视频中,排第一位的主题就是健康,而不少地方也提倡团圆饭用公筷,这与我们正在经历的疫情无疑有直接关系。而直播年夜饭、短视频拜年等成为一项新年俗,也与我们业已习惯的互联网生活,形成了一种呼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无论是短视频拜年,还是抢红包,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春节期间的一种特别呈现,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过年”“年味”“团聚”等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都在被重新定义。从通宵达旦地排队购买春运火车票到高铁、自驾的流行,从打电话到直接语音,从发短信到录制短视频,从网购年货到家乡邮寄“年货”,我们都在不断创造新年俗,也在适应新的年味。正是在这种传承与创新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春节历久弥新,一代代人也以此积蓄前行的力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作者:朱昌俊)
相关新闻
- 2021-02-19品文化大餐 享多彩生活
- 2021-02-19正月初五迎财神,这些年俗你知道吗?
- 2021-02-19就地过年带来“新民俗” 未来的年还可以怎么过
- 2021-02-19年味需要青春赋能 文化需要青春表达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