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感受文化产业新潮涌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0-11-24 09:46:47 | 来源: 光明日报 |
编者按
11月19日—22日,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并向世界各国文化企业发出合作共赢的真诚邀约。作为呈现本届文博会宗旨与特色的重要活动,光明日报社携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于11月21日共同举办主旨论坛。围绕“‘十四五’时期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使命”这一主题,与会者盘点分析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亮点与趋势,寻找长三角向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目标先行先试的机遇与空间,见证成立文化产业界广泛合作的平台与载体,共同助力我国文化产业以澎湃活力踏上新征程、创造新辉煌。本版聚焦主旨论坛,为您呈现精华内容。
长三角,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文化产业最为繁荣的区域之一。刚刚落幕的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既是对这一区域文化产业创新活力、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彩展示,也是对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新理念、新动能和新作为的集中检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文化产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作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等具体部署。此次文博会的举办,正当其时。
步入新发展阶段,怎样找准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坐标?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机遇、新使命,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又将如何作答?11月21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旨论坛在沪召开。一段段精彩发言、一项项扎实成果,共同助力长三角文化产业开启新征程,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观众在体验VR明信片。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摄/光明图片
壹、“箭在弦上”:瞄准新格局中新方位
既能登上“徐家汇藏书楼”,也能走进《庆余年》中的“范府”;既能碰触多项非遗技艺,也能观摩激烈的电竞比赛……虽然仍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蔓延的影响,但本届文博会展商数量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3%,达到1011家。专家分析认为,这得益于国内市场旺盛的交易需求及巨大的消费潜力。
文化创意、文化智慧、文化成果的碰撞与融合再次印证,文脉传承是最为内在的滋养;以文化之力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要深耕优势、自我加压、更进一步,努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高地,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论坛上,中宣部副部长傅华指出。
面向未来,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是与会嘉宾的共识。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看来,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到成渝双城经济圈,几大区域在地图上恰好勾勒出一张“弓”的形状,而长三角处于正中位置。“看这张经济的弓能将箭射多远,长三角一体化起到引领作用、龙头作用,也是引擎作用。”
向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当今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球最大自贸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些时代背景、发展大势,为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开拓了更大空间,使其有望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承担“提速器”的重要角色。
“面向‘十四五’,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题中之义。”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指出,“加强对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系统性研究,积极探寻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下,长三角文化产业一定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傅华说。
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观众在体验“竞速光轮”电竞游戏。新华社发
贰、“联盟”出击: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
作为国内外第一个以世界级大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文博会,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联合上海贸促会共同打造。今年9月,文博会一举获得世界展览业最重要的UFI认证,成为拥有国际展览资质的品牌展会,为展会打开了更大的国际“朋友圈”。
从第一届起步,到第二届跨越,再到今年的第三届,虽受疫情影响,文博会依然实现了参展规模、办展水平、社会影响的新提升。短短三年间,长三角文博会的快速壮大,折射的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合作与共创,成为贯穿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在本届展会上,发起成立了长三角文化产业投资联盟、长三角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联盟、长三角文旅专家智库等平台;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选择在长三角文博会首发、首秀,《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研究报告》等重要研究成果的发布,把各界对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思考持续引向深入。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一直在关注着文博会与论坛的举行。他认为,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后,长三角文博会再次燃动沪上。依托着中国经济和消费最活跃地区,长三角文博会对于充分发挥文化消费对消费经济的引领性作用、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主旨论坛上,由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文化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长三角区域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投资机构共同成立长三角文化产业投资联盟。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葛学斌介绍,未来,长三角文化产业投资联盟将发挥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发展平台三重职能,通过资本和优质文化项目的高效对接,既让资本找到项目,又让文化产业项目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
“这不只是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个重要的金融平台,对于解决文化产业领域资金供给不足的老问题,以及当下文化企业复工复产、转型创新发展等新问题,都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看作是资本市场看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信号。”刘士林说。
借助长三角文博会大平台,“联盟”出击,共耕共赢,不仅是三省一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三省一市推动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共同使命。
“互通的文化之根,是各种产业联盟能够形成、巩固、发展的内在基础。”在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看来,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区域共同的精神家园,以长三角文化共同体建设凝聚区域文化认同,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的文化动力和丰厚的社会资本。
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上,观众在浙江嘉兴展区参观。光明网记者 丛芳瑶摄/光明图片
叁、“数字共生”:共绘美好未来新图景
沪苏浙皖四地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脉相承,拥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却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和优长——
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宜兴的紫砂,这是原汁原味的江南风物;《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数字化版本,以卷轴形式呈现的百米长卷,以江南建筑和江南风情为基调、加入国潮元素的科技互动展区,这是新技术加持下的江南风韵。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现场,新技术、新观念、新机制密集落地。文博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数字文化指数总量排名全国第一,蓬勃生长的数字文化新业态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亮丽风景。
论坛现场,由安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规划的“长三角数字出版协同创新平台暨长三角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联盟”,为这一趋势写下生动注脚。
安徽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介绍,联盟将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建设创新平台,打造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长三角地区为支撑、辐射全国、影响亚太地区的数字出版新高地,引领区域出版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未来,这一平台将致力于探索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新模式。
“四家集团有关部门和单位将研究细化方案,目前商定各出资5000万元,形成两个亿的孵化基金。”王民说,“四家出版集团商定建立合作协调机制,从成立基金、孵化项目、集聚人才入手,争取整合更多资源,推动项目尽快落实,促进产业优势互补和产业互动,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向勇认为,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将呈现一种连接、赋能、共生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生态,围绕“产权、平台、共同体、效力”四个关键词展开。其中,要重点维护数字产权、数字资产、文化产权、文创IP,也要更加关注长三角文化产业的共生发展,明确该区域到底有多少可以引领全国、面向全球的产权应用。
“面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长三角应该且可以率先建设成为区域一体化文化强区,在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方面先试先行。”向勇指出。
大江入海,龙头高昂。卓越文化孕育卓越城市,激发产业升级,带来经济发展的脉动与活力。长三角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也将以强大的区域示范作用,舞动起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更广阔地域的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