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20-08-13 16:16:18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新华社记者 谭 进摄
收栏寄语
6月10日至8月13日,我们用生动、鲜活的故事,真实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国人民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中国!
瞧,那绿树成荫的塞罕坝,那披上7.5万亩绿装的八步沙,那“金不换”的北海滩,那抗风御浪的红树林,那沙退水清的母亲河……这,就是一个个生态治理的人间奇迹;这,就是一个“颜值”与“气质”日益提升的中国。
亲爱的读者,栏目有期,奋进不止。本系列报道今天结束,但我们仍将通过新的专栏和报道,继续向您讲述一个在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奋进的美丽中国!
“环境好,生活好,心情好,这日子就两个字:幸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村民潘培琴美滋滋地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余村大鼓队的照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我们享福了!”61岁的潘大姐说。
这里的绿水青山,曾被灰尘污水遮盖。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安吉开山采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安吉下大力气整治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不卖石头卖风景”,成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神州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嬗变已然发生:
瞧,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治沙保障包兰铁路畅通,“中国魔方”享誉世界;
瞧,太湖之滨的江苏无锡,推行河长制,让河长治水长清;
瞧,海岸线长达669公里的广西北海,将生态视为“金不换”,“养海”护滩;
瞧,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达标天数为240天,比2013年多了64天……
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颜值”与“气质”日益提升的中国。
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不忘初心,造福人民。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全面展开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尊重自然,科学治理。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玉环市,上世纪70年代填海建设大坝,把玉环主城区所在的海岛同大陆连接起来,却阻断了洋流。为了恢复海湾生态环境,昔日填海筑坝的玉环人再次改画地图,从2017年开始撤坝建桥;
在中国中部的洞庭湖,数百处围垦湖洲、河道的矮围,近几年已被拆除。通过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呵护湿地,湖面碧波荡漾浩浩汤汤;
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坡,一些树木难以生长的地方,不再一味种树种草,而是通过梯田改造、打坝淤地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水不下山,土不出沟,黄土高原绿色满眼生机勃发……
这些年来,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今,虽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我们越发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卫星监测数据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坝林场,马蹄坑营林区驹子沟。这里的平均坡度达到30度,土壤贫瘠、沙化严重,但山坡上的樟子松长势喜人。2011年以来,林场把10万亩荒山沙地、贫瘠山地等作为造林攻坚主战场。“这些硬骨头地块上的幼树成林后,林场森林覆盖率将从现在的80%,提高到86%的饱和值。”林场林业科副科长范冬冬说。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三代务林人牢记使命、持之以恒,以心血浇灌而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已达112万亩。
奇迹达成,远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咬牙坚持。早在1956年,中国就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以来,“三北”工程完成造林3000多万公顷,在北疆筑起“绿色长城”。进入新时代,中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目前的22.96%。
中国的“绿色名片”,在国际上日益亮眼。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等,接连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奖“地球卫士奖”。“在倡导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等方面,中国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时强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向着美丽中国的目标砥砺前行,必将有更多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绽放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
相关新闻
- 2020-08-13十五年,绿色发展,换来金山银山
- 2020-08-13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 2020-08-13人民日报评论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 2020-08-12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