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标准中国方案 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打造可持续发展典范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0-07-31 11:21:36 | 来源: 人民网 |
五年前的今天,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五年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场馆建设、测试赛举办、志愿者招募、开闭幕式等工作都在有序开展,赛事筹办已经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高度认可。
2019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表示,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要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充分考虑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
今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正式发布。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表示,北京冬奥组委高度重视可持续性工作,将其作为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创新精神的具体举措。日前,人民网记者探访北京、延庆及张家口三大赛区场馆建设进展,了解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情况。
北京赛区:速滑场馆首用二氧化碳制冷
北京赛区是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核心区,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冰上项目比赛。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北京赛区全部比赛场馆将实现完工。到今年10月,所有比赛场馆将进入制冰阶段,运行团队进驻,北京赛区将全面具备办赛条件。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在落实可持续发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北京赛区4个新建场馆、7个改造场馆均有一整套赛后可持续利用方案,并且都配备了赛后运营团队。此外,北京赛区场馆都具备冬季、夏季项目场地转换功能,实现了比赛和群众体育双轮驱动的运行模式。”
2020年7月28日,人民网记者探访正在施工中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国家速滑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又名“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期间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冬奥会后,这里将建成以冰雪运动为核心,全面促进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新型城市文体综合体。
炎炎夏日,在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走进场馆,工人们正在进行冰面场地建设。据国家速滑馆体育工艺制冰工程专项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国家速滑馆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项技术是目前在确保场馆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最环保、最高效、最先进的制冰制冷技术,不仅能够为冬奥比赛提供温度高度均衡的冰面、而且相比传统技术能效提升20%以上,通过场馆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还能够把制冷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家峰表示,国家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目的就是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适应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提供硬件支撑。“场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平时可接待超过两千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说,北京冬奥会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并在场馆改建过程广泛应用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探索和丰富奥运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经验,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图为2020年7月28日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广为大众所熟知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北京冬奥会时将变身“冰立方”,承担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这也将成为奥运历史上首次在夏奥水上项目场馆举办冰上项目比赛。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称,国家游泳中心在改建过程中进行了场地结构、温度、湿度、照明、声学等多方面的定向科研攻关,并通过将近一年时间的改造,在场馆内打造出了符合冬奥会冰壶赛事举办标准的转换基础、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体育照明系统和控制系统。
2019年底,国家游泳中心初次完成了“奥运标准”冰面的制冰工作,并成功举办了“冰立方”首场高规格冰壶赛事。“当时我们是现生产现安装,最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今后,我们在既有的支撑体系上,只需要20天就可以完成‘水冰转换’。”杨奇勇说。
此外,“冰立方”在运营创新上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其中在参赛球队的更衣间上更是玩出了新花样。“我们采购了大批‘退役’的集装箱,组装之后就可成为运动员更衣间,这和建造永久性更衣间相比造价会低很多。”杨奇勇说,“赛后,集装箱模块可以无痕移除,还原场馆运营空间,且退出的集装箱模块还能作为场馆的客服咨询、休息餐饮、商品售卖等公众服务设施使用。去年夏天,我们用集装箱组装了咖啡店,生意很不错!”
延庆赛区:山林场馆与生态冬奥
延庆赛区主要承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的比赛,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个比赛场馆和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2个非比赛场馆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到今年年底,延庆赛区核心区4大场馆将全部实现完工。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延庆场馆建设处处长刘利锋表示,延庆赛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原因,是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中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我们从2017年开始,在无路、无水、无电、无通信的山区里开工建设,仅用3年的时间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和第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
图为2020年7月29日的延庆赛区场馆建设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赛区北区,占地面积约432.4公顷,共设有7条雪道、9条索道及1条拖牵,最长赛道全长约3000米,垂直落差约900米,这里将进行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比赛。截至目前,雪道工程B1、C1及F1雪道已完成;技术道路土石方及挡墙工程已基本完成;B1、C、F索道已取得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证;附属建筑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场馆将于年底全面完工。
7月29日,人民网探访建设中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延庆赛区南区,主赛道全长约1.9公里,该赛道为全世界第17条、亚洲第3条、中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这里将进行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所有雪车、钢架雪车、雪橇项目的比赛。截至目前,赛道总体已完成92%;各辅房主体结构已完成;室外市政综合管线总体完成96%。项目将于九月底完成主要施工任务,十月底迎来赛道预认证,年底将全面完工。
在施工过程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遮阳棚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遮阳屋顶等,研发出“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并采用全球首创的钢木结构,实现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钢结构的完美结合,以有效保护赛道冰面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影响,大大减少阳光直射,起到节能保温作用,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确保赛事高质量进行。
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工作组主任梁德栋表示,延庆赛区建设以绿色办奥为核心,生态环境保护是延庆赛区可持续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悉,延庆赛区在整个场地室外雨水的控制和利用中,首先合理利用山地自然地势在低洼处或天然水体进行调蓄、入渗等,其次通过透水铺装、增加绿化面积等措施降低径流系数。同时,整个赛区场馆内的污废水全部处理回用,赛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再生水充分利用,回用水源充足。此外,利用好赛区的固体废弃物石材资源,是做好赛区废弃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截至目前,已累计利用石材31万余方用于修筑树池、生态排水沟、挡墙、临时停车场等。
“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延庆赛区核心的设计理念。赛区的“可持续”不仅体现在场馆的赛后利用,而且贯穿建设过程始终,真正实现“山林掩映的场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刘利峰告诉人民网记者,“建设之初,我们开展了赛区的本底调查,编制了生态修复方案,制定了动植物保护措施,建设中大量采取原生态修复措施,充分利用赛区自有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使建筑、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林与场馆交相呼应。”
延庆赛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周边分布有大量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施工中,赛区坚持“避让”为第一原则,对于无法避让的保护植物采取生境相近的近距离近地保护或远距离迁地保护。据统计,从赛区共计近地移植11027株珍稀植物,对2.4万株树木实施迁地保护,并建设专门的迁地保护小区。
7月29日,人民网记者走访冬奥会前敌保护基地,图为移植树木介绍牌,只要手机扫描即可获知树木详细信息。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在张山营镇上板泉村北,有一片占地面积约300亩的冬奥会迁地保护基地,这是根据延庆赛区核心区总体规划环评54项环保措施责任矩阵表中第25项任务建立的迁地保护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带有二维码的介绍牌,只要用手机一扫描,就可以了解到这棵树所属科目、树龄、位置以及迁移情况等详细信息。
正在建设中的延庆冬奥森林公园定位为展现冬季奥运特色、实现迁地保护策略、融合当地景观风貌的绿色乡镇公园。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党委副书记张奕贤表示,公园将通过摆放冬奥吉祥物、冠军脚印来展示历届冬奥会举办的亮点,体现独特冬奥之美。同时为冬奥赛区迁地保护植物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场地,增加迁地科普展示。
“到了2022年冬奥会比赛期间,延庆赛区将是在山林掩映中的场馆群,将向全世界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冬奥概念。”刘利峰说。
张家口赛区:场馆施工精准规划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共有8个竞赛、非竞赛场馆,将进行2个大项(滑雪、冬季两项)、6个分项(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50个小项的比赛。按照计划,包括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在内的76个场馆和基础设施项目将于今年内全部完工。
图为2020年7月30日的云顶滑雪公园赛道。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云顶滑雪公园作为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主要竞赛场馆,建有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六条赛道,目前各赛道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密苑(张家口)旅游胜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束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赛道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土石方挖填平衡,赛道和场馆区域挖方约 39万立方米、填方约35万立方米,多出的石方转而用于临建道路铺设、造雪设备井渗水及护坡、挡墙、排水建设,做到了施工时精准测量和规划,最大限度减少运输距离,实现了土石方挖填平衡,降低工程建设过程的碳排放。”
作为北京冬奥会非竞赛场馆,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在云顶大酒店现有场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初步规划8000平米,主要包括新闻发布厅、记者工作间、通讯社用房、场馆服务功能用房等。新闻中心不仅可以服务于赛事运行,还能填补张家口地区缺少会议场地的缺口,为后冬奥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图为2020年7月30日拍摄的建设中的古杨树场馆群,“雪如意”造型别致。人民网记者 张志强摄
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是一个新建的场馆群,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等3个竞赛场馆。其中被称为“雪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在赛道顶端别出心裁地加入了可供观景、餐饮的室内空间,将场馆的赛后利用考量前移到规划设计阶段。
崇礼区林业草原局工程师杨建忠介绍称,赛区在古杨树群区域绿化设计时打破以往常规的荒山造林理念,首次将园林景观理念运用到山地造林中,提出了以“奥运核心区生态景观整体营造为核心,以打造冬奥会核心大林相生态景观为目标”的设计思路。在赛区周边实施绿化造林,增加林业面积和区域林业碳汇。工程完工后,在确保赛事核心区宜林荒山荒地全覆盖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区域森林景观效果。
今天是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成功申办五周年的日子,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553天。“通过北京冬奥会,我们不仅是要建设出冰上场馆、雪上场馆这些体育设施,而是在创造出这些条件后,方便周边居民以及全国群众可以到这里游览、健身、休闲、娱乐,为我们以后的生活更美好创造有利条件。”刘新平说。
相关新闻
- 2020-07-09这些有颜能“打”的两岸小哥哥,“棒棒”哒!
- 2019-12-09“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迎首场冰壶比赛
- 2020-01-17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纪念邮票首发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