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端午
编辑: 张旭 | 时间: 2020-06-29 12:23:52 | 来源: 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仲夏时节,石榴花开,中国人迎来入夏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当我们循着课本里的端午印记,细咂端午风物里的文化滋味,慢品端午记忆中的精神密码,一个饱含民俗趣味与家国情怀的端午佳节翩然而至。
端午作为民间佳节,仪式感很强。从“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再到“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古代诗词里记载了各地裹香粽、饮雄黄、赛龙舟、挂菖蒲、浴兰汤等端午习俗。这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传承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别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端午图(中国画) 齐白石
阖家包粽子(剪纸) 尹浩
赛龙舟(中国画) 刘发良
端午图(中国画) 任伯年
包粽子(民间画) 欧秀辉
唐代李昭道绘《龙舟竞渡图》摹本
端午粽(课本内页) 资料照片
野草滩·端午粽香(油画) 陈树中
当代作家也有滋有味地描绘“舌尖上的端午”。“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屠再华《端午粽》,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鸭蛋咸美、粽子飘香,包裹在食物里的,是作家关于家乡和故人的美好回忆。这些文化记忆代代相传,凝结成中国人关于端午的“节日味道”。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隆重的活动,沈从文在小说《边城》里细细描述了他的老家湘西端午日赛龙舟的盛况。“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沈从文《边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边城端午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书里描绘的龙舟竞渡活动盛行南北,成为端午节重要的文化符号。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相传,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习俗,都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忠直遭谗、投江自尽有关。“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奠他,也祈祷江里的水族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无法张口……流传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端午节的由来》,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于是,在粽叶的清香之中,在龙舟竞渡的鼓角声里,我们总会想起屈原。他峨冠博带、行吟江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他面容憔悴、悲愤怒吼:“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屈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铁骨铮铮、以死殉道的屈原赋予粽子、龙舟等端午风物浓厚的家国情怀,成为千百年来端午节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内核,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正是这种家国情怀,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历经磨难而重生,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一枚粽叶、一江龙舟、一个爱国诗人,端午节将自然、礼俗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演变为中国人流传千年的衣食风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文化滋味余韵绵长,精神力量生生不息。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中,我们凝聚力量、接续奋斗,满怀信心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 2020-06-25端午节是中国的"诗人节""体育节"和"卫生节"
- 2020-06-24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
- 2020-06-25五色新丝缠角粽
- 2020-06-232020端午节食用粽子注意啥?
- 2020-06-23端午乡思
- 2020-06-28从吴昌硕到丰子恺,大师们缘何都爱画端午?
- 2020-06-26抗疫视角下的中国端午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