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生命的方舟——方舱医院建设记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0-02-20 11:19:36 | 来源: 新华社 |
2月初,数以万计、与日俱增的病患,已经远超医疗资源负荷极限,如何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新冠肺炎疫情重压如山,在决战之地武汉,这一难题亟待破解,必须破解!
“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尽快增加医疗机构床位,用好方舱医院,通过征用宾馆、培训中心等增加隔离床位,尽最大努力收治病患者。”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定明晰。
建设方舱医院,用好方舱医院,成为关键举措。短短10多天里,一座座被视为“生命之舱”的方舱医院,在武汉三镇建设启用,大幅扩容收治能力,为夺取这场疫情防控胜利筑牢基石。
2月10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福建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询问患者病情。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举
告别纷飞的雨雪,武汉连续迎来晴日。
2月18日下午3时,位于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又有一批24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出院。
“感谢医护人员,真的感谢你们!”“武汉必胜!”迈着不再沉重的步伐,出舱的患者脸上满是欣慰和感激。截至目前,这家首批启动的方舱医院共有102人获准出院,由社区接回继续隔离14天。
在武汉全市,截至18日24时,已投入使用12座方舱医院,收治病人8563人。
“要做到‘床等人’,绝对不能‘人等床’!”——根据最新部署,武汉正加快建设步伐,筹建新一批方舱医院,以应对依然艰巨的收治任务。
“这是国家在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以往没有采用过,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赴武汉调研指导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评价。
2月14日,患者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排队登记。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时针拨回到10多天前——
严峻疫情笼罩武汉全城:患者人数猛增,医院床位全线告急。相当数量的轻症患者或疑似病人求医无门,因怕感染家人有家难回。这种严峻形势若得不到改变,这些人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悲剧,同时也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
“重症病人从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间是9.82天,很多人在等待中由轻症成为重症。”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
2月10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甘肃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不断累积的病患数字,如同巨大的“堰塞湖”,悬在每一个人心头。虽然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陆续开建,武汉本地医疗资源极力挖潜,但依然远远满足不了海量求医需要。
此时的武汉,不少患者痛苦煎熬。市民陆俊奕是其中之一。
“头痛、心脏痛,吃药无效,得不到确诊无法住院,我担心病情一直发展下去,自己撑不下去……”
2月2日清晨,已经多日高烧的陆俊奕拖着病体走了1个小时,到医院进行核酸试剂检测。次日出来的结果显示“阳性”,但医院爆满、无法收治。
2月17日,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江苏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检查。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无助和绝望,也折磨着34岁的周莉。2月2日,她的丈夫CT显示双肺玻璃状感染。看着爱人发烧不退,一天吐20多次,呼吸极度困难,2月4日晚,她哭着不停拨打120才求来一辆救护车。
“到了武汉市第七医院,没有氧气,只能排队等,输完液后呼吸困难稍微好转,医生让我们回家隔离。”
医院没有床位,外面大雨瓢泼,周莉只能扶着体力难以支持的丈夫,坐在医院冰冷的走廊里熬到天亮。“等待过程中,亲眼看着好几个人去世,那种感觉无法形容……”
武汉2日累计确诊5142例,3日累计确诊6384例,4日累计确诊8531例……快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一条条亟待救治的生命。一床难求,是病人和家属望眼欲穿的锥心之痛。
应收尽收,刻不容缓!
2月4日拍摄的正在加紧改造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迅速把确诊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王辰说,这就要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
专业的建议,果断的拍板,火速转化为具体实践——
从2月3日起,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及全国各方救援力量连夜行动,紧急抽调20个省大型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学救援队,将武汉市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
早一分钟,甚至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仅仅一天多时间,2月5日晚10点,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江汉方舱医院率先启用,床位数1500多张。首批3家中的另外两家,位于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的方舱医院也随后启用。
2月6日凌晨,在病中苦苦等待的陆俊奕,终于等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电话,“可以进方舱了!”。
2月4日拍摄的正在加紧改造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周莉也盼来了好消息。9日晚,丈夫住进了武昌方舱医院,状况逐渐好转。14日,确诊感染的她,也被社区送进武昌方舱医院,所幸症状较轻。
“对我来说,方舱医院就是救命草,如果没有它,我和老公还有很多病人不能及时救治,病毒还会一传十、十传百。”周莉说,每天都会有人出舱,每天都有医生通报情况,“让人看到希望”。
2月14日,江汉方舱医院迎来第一次大规模核酸检测,病人排起了长队。欢呼和掌声传来,那是有患者获准出院。还有病友们互相询问,期待下一批名单能有自己。
陆俊奕的检测还是“阳性”。但这次他没有太多失落,“相信出院的日子不远了”。
“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加快了周转,解决亟待进舱患者的需求。”江汉方舱医院院长、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说,方舱医院能高效益地取得控制传染源、救治患者两大目标,将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4日,工人在改造中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内施工。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争分夺秒创造“方舱速度”
2月11日,黄陂区体育馆方舱医院启用;2月14日,以中医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启用;2月17日,光谷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启用……经过争分夺秒的改建,一座又一座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数字,记录着这场与时间的赛跑。
——582分钟。
晚上8点接到紧急委托,承担武汉长江新城方舱医院的市政配套设计工作,上海市政总院44位工作人员彻夜不休,第二天早上6点就阶段性完成了施工图设计任务。
“救护生命刻不容缓。与疫情搏斗,确保医院早日建成,我们一秒都不能松懈。”项目负责人刘俊说。
——19小时。
接到紧急通知的第一时间,武汉市江岸区和长江建投集团立即着手,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改建长江新城方舱医院。选址、现场踏勘、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9小时。
2月10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福建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测血氧含量。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一阵阵机器轰鸣,一辆辆运输车驶入,戴着白、黄、红各色安全帽的工人们往返穿梭,施工现场一派繁忙。21个舱位,3500多张床位……这里将建成武汉目前最大一所方舱医院。
汗水,浇灌出这次前所未有的创举。
刚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一线归来的周瑞明,又投入到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建设之中。
作为中建三局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项目总协调,周瑞明奔忙于方舱各区域。现场300余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接龙搬卸、紧张组装。2月5日凌晨3时,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方舱内,1000张病床及配套水电顺利就位。
2月5日晚,武汉方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在江汉方舱医院,患者排队办理入住手续。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为了方舱医院,感谢各位!”2月15日,武汉麒麟物流方舱医院交付后,现场负责人杨显利向96小时不停歇的团队成员含泪致谢,深深鞠躬。
“谢谢你们,患者们可以方便用上热水了!”2月15日清晨,武汉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工作人员一边引导货车停靠,一边向运输人员表达谢意。
顶风冒雪,经过21个小时疾驰,这辆来自杭州的货车抵达武汉,运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旗下企业生产制造的4台电热水机组,为武汉会展中心方舱医院解了燃眉之急。
一批批建设者不舍昼夜,一支支医疗支援团队披星戴月。
“从接到任务到集结出发,紧急动员、人员遴选、物资准备等工作只用了一夜时间。”辽宁救援队队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崇巍介绍。
2月4日10时,由46名医护、后勤人员和1辆指挥车、6辆方舱车组成的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从沈阳出发。一路奔驰,队员们抵达武汉后,立刻马不停蹄投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建设中。
2月5日下午,医护人员在江汉方舱医院进行收治病人前最后的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听闻急需医疗设备,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一行驱车21小时,从北京星夜兼程赶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他们带来的移动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可为患者进行感染病毒核酸检测。
为了生命冲锋,为了人民拼搏。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2支医疗队7708人援助方舱医院,计划床位达到3万张。
按照部署,武汉继续启动建设方舱医院,加大收治能力,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进一步完善已建成方舱医院的医疗设备,提高对轻症转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16日宣布,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支持武汉市方舱医院完善设施、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增强方舱医院收治能力。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对这次疫情防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2月11日,武昌方舱医院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出院患者向媒体记者展示出院证明。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众志成城托起生命的希望
一棵“信心树”,“长”在方舱中。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一处墙上,用红纸贴出的“树干”和“树枝”上,满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便利贴留言,“愿月余,疫病除,国泰民安”“平安回家,加油”……犹如累累果实。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入住一个多星期的患者向艳婷说,“毕竟这里以前不是医院,一开始有些担心,但住下来后,立马有了安全感。医护人员每天测量3次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如果病情加重,会马上被发现并及时转院,所以比在家隔离要安全。”
2月14日,医务人员在武汉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病区熟悉环境。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有着同样心理变化的,还有江汉方舱医院的患者何丹。现在她每天都在朋友圈晒住院的一日三餐,牛肉、花菜、萝卜烧肉……“我自己在家只能下点鸡蛋面条,非常感谢这么短时间内把我们安置到这里。”
配套设备从简单到逐渐周全,医护人员从急缺到迅速到位……筹建时间虽短,但方舱医院对患者治疗和生活的关照不断细致。
2月10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名患者在翻阅图书。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为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御寒,各方舱医院提前为每个病人准备加厚被子、电热毯、取暖器,为全体人员配发军大衣、羽绒服,有条件的启用24小时集中供暖。
“前期的一些设施不完备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驻守武昌方舱医院的上海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张继明说,经过几天磨合,10多支医疗队以及政府部门之间衔接顺畅,患者治疗情况平稳。
一些场景令人振奋:在医护人员带领下,方舱医院里的患者们随着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健身操,活力满满,促进身体更好更快地康复。
一些镜头令人难忘:有的患者专注地阅读著作,有的患者积极学习备考,有的患者安静地玩着魔方……这些专心致志的身影,传递出乐观、坚强的力量。
2月10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患者跟随医护人员做“呼吸操”。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患者踏实安心的背后,则是医护人员艰苦的付出。
换上厚厚的防护服,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干就是6、7个小时……广西妇幼保健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广西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梁艺华说,“每次活动都是汗流浃背,身上有很多热气,动作稍大一点的话,都会喘。”
“穿上这套防护服,手脚就是笨笨的。”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医生赵黎明紧张忙碌着。
赵黎明的工作主要包括收治患者,病史、服用药物等问询处理,给予药物治疗,并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治疗。虽然辛苦,他却感到欣慰——患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不用到处求医了”。
2月17日,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江苏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检查。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而且态度特别好。我旁边病床有个老奶奶,生活有点不能自理,护士不仅给她送药盖被子,还一遍一遍陪她上厕所。”向艳婷说,“一些病人也体谅医护人员,主动承担一些清洁工作,彼此之间很融洽、很温暖。”
点点滴滴,感念在心。方舱与共,医护人员和患者结为“一家人”。
勠力同心,共克时艰。
经上级批准,武昌方舱医院成立东区和西区两个病友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病友承担汇总病友问题、领取发放物资、维持领饭秩序、疏导病友情绪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组建病友临时党支部,让方舱医院更加井然有序,增强了大家战胜疾病的信心。”病友临时党总支书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护士长王建英说。
2月17日拍摄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同舟共济,携手向前。
2月17日中午,一份巨大的蛋糕被送进江岸区方舱医院, 54名生于2月份过生日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庆祝生日。摇曳的烛光中,素不相识的人们打着节拍,脸上洋溢着笑容,切蛋糕,吹蜡烛,吃长寿面……
病毒无情,方舱有爱。一批批患者达到出院标准、获准出舱,鼓舞着更多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2月14日拍摄的江夏方舱医院外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愿漫天的飞雪带走一切阴霾,期待一个晴朗、没有病毒的好天气!”一位患者许下心愿。
窗外,日出雪融,春意渐近。方舱医院内,一本书,一段舞,一声声加油和祝福,期待着患者早日走出方舱,走进春天。(记者张旭东、邹伟
相关新闻
- 2020-02-0520家“方舱医院”驰援武汉!“方舱医院”是什么?一文了解
- 2020-02-04武汉将改建三家“方舱医院”收治患者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