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快评:从两岸学者激辩看两岸关系未来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9-09-10 10:09:08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8月31日至9月1日,由国台办研究局指导,海研中心、四川省台办、四川省社科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在四川省眉山市成功举办。与会的八十余位两岸学者围绕“深化融合发展 共谋民族复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看法、新论断,助力两岸融合、民族复兴进程。
海研中心特约研究员郑剑指出,两岸关系回不去了,既回不到两蒋时代,也回不到马英九时代。他给出了几个理由,首先是时代发生了变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次是相当程度制约两岸关系的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第三是两岸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然后是国民党和民进党也在发生着改变。郑剑研究员不认为2008年到2016年国民党执政时期是两岸关系的理想境界,理由是从那时起两岸政治议题在岛内成为了不可触碰的禁忌,经济交流合作机制在“太阳花”的压力下戛然而止,以及长期未能解决的“去中国化教育”等诸多问题。他总结道,当前内外形势下,台湾确实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大问题。短期看,分离力大,长期看,拉近力大。统一态势不会逆转。
全国台研会副秘书长严峻研究员倾向于以“一两矛盾”而不是“统独矛盾”作为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他指出,或许比“统独矛盾”更突出的是“一两矛盾”,即“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与“两岸是两个国家”的认知矛盾。说“一两矛盾”更突出,是因为有一定数量的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年轻人,他们认为“中华民国或者台湾是一个与大陆不一样的‘国家’”,即一种“两岸两国”的认知占据他们的思维。从这个角度看,台湾问题的确不能一代一代拖下去。因为这不仅会伤及未来的统一进程,更危险的是,可能为激进“台独”提供了危险的社会心理基础。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院长赵建民指出了目前两岸关系面临的三大挑战,分别是两岸民间不友善情绪持续上升,两岸之间出现了很多新情势,国际政经结构和国际价值的变化。赵建民指出,稳住既有基础、面对种种挑战的唯一一把钥匙是“九二共识”。很显然,这是被两岸交流70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中评社在快评中解读称,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道理虽然简单,却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和政治基础。台湾的执政者只有理解、接受、遵循这个道理,才可能处理好两岸关系。
笔者有幸能够现场聆听,因而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比如,赵建民院长并未明言台湾民间针对大陆的不友善情绪何以持续上升,但海研中心主任仇开明研究员却在演讲中提及,民进党操弄台湾民众面对大陆崛起的游离心态无法阻挠融合发展的“大势”。仇主任在演讲中讲明,大陆崛起进程有力塑造两岸关系总体态势,“台独”之乱削弱台湾应对大陆崛起的意志与能力。这中间隐含的意思或许是,两岸实力一增一减,台湾未来何去何从显而易见。正如孙亚夫副会长在致辞中所指出的,“我们完全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制止‘台独’分裂图谋,抵御外国势力干涉,应对台湾政治局势,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祖国完全统一的方向发展。”
现场的讨论气氛是很热烈的,有些问题甚至尖锐到有些剑拔弩张。有的台湾学者发言称,大陆的惠台政策“并没有让升斗小民感受到”,随后有大陆学者发言回应称,台湾民众对和平红利习惯成自然,一旦没有反而有感。也有大陆学者指出,不接受“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就毁弃了“一国”的政治基础,即排除和平统一的选项,而和平协议和“基本法”是实现台湾方案的前提。
虽然主题相对松散,但仍有几个问题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首先是和平统一之于两岸关系的意义问题。和平统一仍是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轴。仇主任在演讲中指出,失去和平统一勇气的,不是台湾人民,而是台湾的政党和精英阶层,台湾民众参与和平统一的意愿是在增强中。有的台湾学者强调,两岸未来和平统一仍然是双方民众,尤其是台湾多数人的共同目标。
和平协议是两岸学者探讨的重点之一。华中师大台湾与东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志怀表示,通过两岸政治谈判,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安排,是大陆的一贯立场。商签两岸和平协议是大陆依法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要求。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也指出,两岸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就是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他举出所在机构的民调表示,多数台湾民众支持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约四成七认为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对台湾有利,有近六成认为对台湾的经济有所帮助。
新时代两岸应当如何交流?同样受到两岸学者的关注。严峻研究员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了两岸交流的重要性,两岸要多交流,交流不能包治百病,但不交流肯定治不了两岸关系的问题与症结。台湾海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朱凤芝指出,两岸要朝向和平统一的目标,交流是很重要的,因为彼此可以借着善意的接触,化解许多不必要的疑虑,进而增进情感。
学术交流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形式。在两岸关系遭遇挑战、双方往来不易的情况下,如此盛大的两岸学术交流就更值得珍惜,更何况它贡献的学术饕餮值得久久回味。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两岸同胞要交流互鉴、对话包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交流是加深理解、增进认同的关键一步,学术交流所起到的作用更是尤为明显。这就仰赖两岸学者共襄盛举、不断开拓了。(作者:李东海,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相关新闻
- 2019-09-06两岸快评:大陆发展列车不等人 少数人不能决定台湾命运
- 2019-09-04李宗远:用抗战史加强两岸血肉联系
- 2019-09-04因弱乱而丢的台湾 必将随着祖国的强大而回归
- 2019-09-02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 但趋统大势难变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