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保护“绿水青山”——澜沧江园区生态保护见闻

多方合力保护“绿水青山”——澜沧江园区生态保护见闻

 

这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拍摄的澜沧江(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是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冰川雪山,也有高山峡谷,更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天堂。

 

数年前,由于当地牧民环保意识不强、政府投入资金有限等原因,江河源头垃圾遍地。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保护生态,2005年至2018年底,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投入已累计超过180亿元。

 

如今,澜沧江园区的生态怎么样?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前往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实地了解生态保护情况。

 

多方合力保护“绿水青山”——澜沧江园区生态保护见闻

 

这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拍摄的澜沧江(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波涛汹涌的澜沧江在山谷间奔涌向前,巍峨壮观的群山峻岭矗立在大江两岸。整个园区依山傍水,和蓝天白云相映,宛若一片仙境。

 

途中,不时可见岩羊、旱獭、藏雪鸡等野生动物在山间觅食。不远处,成群的牛羊在青青的草地上吃草,牧民挥鞭跟随其后,随手一拍就是一幅刻在记忆中的画卷。

 

多方合力保护“绿水青山”——澜沧江园区生态保护见闻

 

这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拍摄的旱獭(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据澜沧江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副调研员牟永红介绍,杂多县昂赛乡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属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是青藏高原雪豹最集中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乡共有1920户牧民,总人口8471人,全乡面积达227.5万亩,地广人稀。

 

“当了生态管护员后,收入增加了,环境也变好了。如今,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村民乐尕说。

 

55岁的乐尕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的生态管护员。截至目前,澜沧江园区共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7752名,实现了园区内有户籍牧户“一户一岗”。开展生态管护工作期间,完成绩效考核的牧民每月可获得1800元收入。

 

多方合力保护“绿水青山”——澜沧江园区生态保护见闻

 

这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拍摄的一群岩羊(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随着生态环境的稳步恢复,三江源地区一度踪迹难觅的珍稀野生动物再度出现。近年来,当地牧民目击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棕熊等物种的频次与日俱增。

 

“现在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很多都是以前从来没见过的。2016年,我和村民救助过一只受伤的雪豹。雪豹的身体状况恢复正常后,我们就将它放归自然了。”乐尕整日与大自然相伴,他说,想尽全力守护好这些高原上的精灵们。

 

为监测生活在昂赛乡的野生动物种群,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放置了100余台红外线相机,同时联合当地政府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培训生态管护员运行和管理红外线相机。

 

“现在牧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意愿很强,也使雪豹生命周期中的一些独特瞬间被首次记录下来。平日里,我们也会教牧民一些科学救治野生动物的方法。”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刘馨浓说。

 

多方合力保护“绿水青山”——澜沧江园区生态保护见闻

 

这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拍摄的一处牧民房屋(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四社的牧民求君家的小院里,记者看到他把家中的垃圾分为四类,一种是可回收的易拉罐和塑料瓶,一种是有害垃圾诸如电池、过期药品等,还有两类是需要填埋处理的煤灰和餐厨垃圾。

 

牟永红介绍,杂多县组建村社环卫队,从家庭初步分类与回收做起,逐步实现“户分拣、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减量再生利用处理机制。此外,杂多县在校园里开展各类环境教育活动,还将本地生态环保教材纳入中小学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记者在采访途中,时常能看到沿着道路、河道捡拾垃圾的牧民,他们手持编织袋,看见垃圾就随手捡起,一路走走停停。在多方努力之下,这片土地早已告别了曾经“垃圾围城”的现象。

 

“我们牧民一直就有保护生态的传统,现在看着家乡越来越好,我很欣慰。也想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求君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