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中法建交55周年 值得铭记遵循的准则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9-03-25 15:57:28 |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 |
在2018年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期间,一场发布会备受关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起面对各国媒体,重申将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等承诺。它不仅向外界传递出三方对大气变化的重视,也显示了中法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密切合作。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说,“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中国人念旧,每提及法国,常常强调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法国在对华交往中也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法国是与新中国最早开通直航的西方国家,是第一个举办“中国文化年”和批准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大学设置中文系的西方国家。
上世纪60年代,戴高乐将军凭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打破了冷战的隔阂,主动拉近了西方世界与中国的距离。中国人民对此一直非常欣赏,对法国自然也抱有一种特殊感情。
这种特殊性,源于法国的独立外交传统。法国拥有灿烂的法兰西文化,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曾独立于北约,反对伊拉克战争;法国与中国一起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领导作用。法国外交上的这种独立性为其赢得颇高的国际赞誉。
正是这种独立性,让法国的对华外交显得“与众不同”,中法关系因此获得长足发展。比如,中法两国之间结为友好的省区市就有102对,中国留法学生数量接近4万,超过10万法国学生在学习中文。这些官方、民间的密切交往会产生倍增效应,大大拉近两国距离。
当然,中法关系的发展与深化更受益于彼此的开放合作。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时任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宣布,引进法国技术在中国建设大型核电站。核电不是一般的基础设施,核电合作也不是一般的商业行为。分析人士指出,中法能够在核电领域开展合作,主要受益于两国的政治互信。从当年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到近年采用法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建设广东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并使之成为全球首台商业运营的EPR机组,再到中法携手成功投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政治互信一直在推动中法深度合作。去年,中法双边贸易额突破了600亿美元大关,达到629亿美元,同比增幅为15.5%,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各国如今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在此大背景下,法国和欧盟都在试图调整对外关系,包括对华交往,以保持其竞争力。在中国与欧盟正在不断推进的互联互通合作过程中,法国国内也有人对“一带一路”表示关切。
值得强调的是,不管这个世界风云将如何变化,中法只要铭记并遵循那些行之有效的重要准则,中法这种“特殊关系”就可以得到巩固和发展。这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总结的“四个关键”,包括独立自主、开放共赢、包容互鉴、责任担当。只有保持独立性,才能有责任担当,才能够保持定力,不会轻易随波逐流。只有包容互鉴,才能够彼此保持开放,获得共赢。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个黄金法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这意味着平等、合作和共赢。中法有着高度的政治互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法国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中方一起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并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长特里亚称“一带一路”是意大利“不可错过的一辆列车”,身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为什么不考虑和中国一起共同驱动这辆合作共赢的列车呢?
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为中国的贸易伙伴们,尤其是法国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除核能、航空领域外,法国葡萄酒、牛肉、化妆品、服装服饰、医药等产品等都在中国消费者中间享有盛誉。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自法国进口增长了42.2%!
保持开放,必然会带来共赢。这是中国过去40年最大的收获之一。55年前,法国向世界展现了它的独立、包容和担当,在今天这个充满各种挑战、机遇同时又存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人们同样期待法国展现出它的独立、果敢和智慧。(国际锐评评论员)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