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成功进行世界首例5G远程操控颅脑手术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03-18 09:37:35 | 来源: 人民网 |
5G通讯技术作为我国高科技的代表,在各个领域已崭露头角显现出巨大应用价值。每秒高达数Gb的传输速度和不到100ms的远距离传输时延,将有可能改变整个医学领域面貌。远程控制机器人手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如今5G技术通过快速传输的高清画面,实时获得的现场场景,和极小的人类难以察觉的时延,使远程机器人手术得以实际应用。
3月16日上午,位于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在麻醉手术中心和门诊部支持下,与位于三亚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外科之间,为一名严重帕金森病患者顺利进行5G环境下远程操控人体颅脑手术。根据查新报告,5G远程人体手术世界上还没有先例,本次手术为世界首例5G远程操控人体开颅手术。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在短短2个月内,成功实现了5G远程手术从动物实验到人体手术的飞跃,标志着远程移动医疗应用的新高度。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5G远程操控手术观摩现场
这次选择的是颅脑手术中难度极大的帕金森病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俗称“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这种手术要求将脑深部电极非常精准地植入到大脑治疗靶点(丘脑底核)。该靶点位于大脑的中心部位,体积约40mm3,比黄豆还小,对于电极精准植入具有很高挑战。
三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5G远程操控手术观摩现场
手术患者位于北京的手术室,远程操控专家在相隔3000公里的海南三亚。北京手术室内,由神经外科潘隆盛、崔志强、徐欣、毛之奇、宗睿、陈亚坤、方升等专家完成麻醉、消毒、钻孔和电极植入设备安装调试等操作。随后,北京和海南之间建立5G通讯连接。然后由我国知名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教授,在海南通过遥控,操作这台手术最关键的步骤——脑内微电极植入及脑内神经核团电信号记录。凌至培教授在海南发出指令,通过3000公里的信号传输,电脑直接操控北京手术室内的机器设备,将微电极以0.5mm间隔,逐步向脑内推进,微电极记录的脑内电生理信号实时反馈,通过屏幕呈现在海南办公室屏幕,进而凌至培教授通过键盘在电脑上发出微刺激的指令,对在北京手术室内的病人进行电刺激,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是否有副作用。此步骤完成后,远程操作结束,转由现场专家完成脉冲发生器植入。
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在海南医院发出对病人进行微刺激指令
记者看到,当微电极精准定位后,对靶点给予临时的微电流刺激,让困扰患者十余年的震颤症状立即消失,胳膊运动一改过去僵硬、迟缓的状态,变得更加灵活。北京专家在电极植入后,用术中磁共振进行扫描,确认电极安放部位准确,完全达到手术预期。17日早晨,病人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状态良好。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潘隆盛为病人术中查体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我国脑功能研究与转化领域倡导者余新光教授评价道:此次手术成功进一步缩短了机器人远程手术向实际应用的距离。此次手术不同于过去远程视频会诊指导手术和远程手术规划,而是实实在在的通过5G技术,远程遥控机器人进行人体手术。手术过程中信号传输流畅,没有因为3000公里的距离,出现卡顿、处理不及时、反馈迟钝等不良事件,验证了5G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可行性。此项技术对我国有着特殊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通过远程手术可以为老少边穷地区患者就地手术治疗提供帮助:当地医生完成基本手术操作,专家通过远程手术,实施关键的、难度大的手术步骤,这种组合必然可以提高边远地区手术质量,拓展手术救治范围。此技术将为分级诊疗医改政策落地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远程手术技术实用化,还将为灾难救援、远海、航天医疗,提供跨越式医学救治手段,让优质手术救治能力欠缺地区的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手术治疗。(罗国金 宗睿)
相关新闻
- 2019-03-1410分钟下载数据55GB 中国轨道交通迎来5G时代
- 2019-03-155G助力"黑科技"加持 今年两会报道技术创新跑出"加速度"
- 2019-03-1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新技术亮相两会 获全国政协委员高度评价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