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心系中华味 桂家腊肉飘乡情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9-02-14 11:19:08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民众对腊肉美味的眷恋与追求,绝不亚于湖南或四川乡亲。(刘文馨 摄)
有些情感深藏内心,纵使不以言词表达,却是难以完全掩饰。有些天性与生俱来,纵使百般刻意隐藏,仍然不时显露痕迹。农历年节是中华文化深刻的展现,中华美食挑动每个人的味蕾,两岸家家户户过年欢庆团圆的景况,正是浓烈情感和本真自然的流露,展现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证实中华文化根深蒂固。
过春节离不开各种美食。在众多美味佳肴中,腊肉以其浓郁的香味、独特的口感,源远的传统,广受两岸民众喜爱,成为许多家庭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硬菜。台湾民众对腊肉美味的眷恋与追求,绝不亚于湖南或四川乡亲。
年关至,腊肉香
腊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各地腊味略有不同——湖南腊肉:种类多样,味道香咸;四川腊肉:麻辣口味,保存长久;金华火腿:肉红似火,滋味浓郁;广式腊肠:红润透亮,香甜不柴。其中,湖南腊肉口味较咸,且种类较多,鸡、鸭、鱼、牛等都可以被制成“腊肉”。
旧时,湖南人从冬至开始制作腊肉,等到年关时便能制作完成。家家户户将制好的腊味悬挂高处,以便散一散浓重的烟熏气,一时间,空气中都多了一丝刚刚腌渍过的、充满年节喜悦的腊味。到除夕那天,端上一碗带着原始烟熏味、乡土味的腊肉,顿时满屋飘香,湖南人的新年也就开始了。这时的腊肉,象征着年关将至,代表了团圆。
现今腊制品挂上灶头依然是年节特有景象。(刘文馨 摄)
旧时,贫困地方到过年才舍得宰一头猪,制成腊肉才能延长保存时间。在物资丰富的当今社会,吃肉,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已经稀松平常,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更爱吃新鲜的肉食,“延长肉食保质期”不再那么重要,腊肉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过年回家的子女,再次返回工作求学岗位之前,行李箱里总会被父母塞得满满当当:家乡特产、新鲜蔬果、自制茶油……这时,腊肉又成为主角儿。腊肉,方便快捷,几分钟的炒制,就能让工作繁忙的子女吃上一个热菜。腊肉,是父母对远方儿女真情绵延的牵挂。
岁末年初各种腊制品成为超市的主角。(刘文馨 摄)
家乡味,匠心传
大抵对于美食,人们有着相通的感受,而且是出自人类天性的自然牵引。湖南腊肉来到台湾,同样也广受欢迎。
在台湾,提起湖南腊肉,不少人立刻会提到“桂来标”。这个最初由湖南人桂来标创立的腊肉品牌,已经存在了近一甲子光阴,而且还在持续散发令人难以抵挡的魅力。
设立在台北石牌捷运站、荣民总医院附近的“桂来标湖南腊肉”摊,每年农历年前三个月开卖,每天几乎总能见到前来购买的人排起的长龙。对许多人来说,过年前来桂家摊位排队买腊味,已经成为味蕾呼唤之下自然反应的习惯:
“明年见!”——等候多时的客人这样回应桂家人。
今年买上了还不够,还得预约上明年,好像过年总是要吃到腊肉,才算圆满。南来北往,排队的民众不分台湾或外省籍,有不少顾客还是远从邻近县市专程前来寻觅美味。一位从桃园北上操台湾口音的客人推崇:这摊腊味物美价廉,我每年都要来买上几千元,还寄送给亲友。
卢老太太,桂来标的遗孀。生于湖南祁阳,18岁跟丈夫来到台湾,今年已经九十岁高龄。(刘文馨 摄)
现在,制作桂家腊肉的担子,交到了二代掌门人桂台生手中。他亲自买来五花猪肉,严格按照父亲留下的工序制作,做好的腊肉肉皮色泽金黄,肥肉淡黄,瘦肉红润,肉身干爽而紧实。
其中,腊肉腌制过程需要每日翻动,最为费力。若无这一步,则整缸肉的盐分浸润不均,口感将大打折扣。这已成为桂台生妻子每日起床后,心里记挂的第一件事。每年这个时候,由于反复翻肉,即使有手套保护,她的手指甲也都会被磨光。
一般工厂一天可以做成的事情,桂台生需要花费十倍的时间。可是他觉得,父亲留下来的老味道总是要亲手做的才好。
北投区石牌路二段的菜市场。桂家腊味做好后,便要拿去市场上销售。这里有桂台生妹妹桂秀菊经营数年的摊位。
农历年前的某个周一下午三点,对于菜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热闹的时段,没有多少客人的情况下,大多数摊主选择收摊回家。不过,桂台生的妹妹桂秀菊仍是没有闲下:接电话、回消息、记订单、拣货物……即便是这样,她的手机还是有二十多条消息未回。多年来,桂秀菊不肯将这样繁琐的工作假手于人,是因为她更想及时知道顾客的感受:“如果找人帮我回手机信息,用计算机登记订单,我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做错呢?真找人帮忙干,顾客怎么想我就完全不知道了。”
桂家摊位除了腊肉还有许多腊制品。桂秀菊正在检查顾客订单。(刘文馨 摄)
腊肉,像是桂家兄妹的人生伴侣,几乎陪伴了他们大半生:在熏房旁的童年,最难忘记的是母亲被烟熏肿的双眼;长大后,他们又继承父母事业,用腊肉支撑起整个家,传承父亲留下的家乡味。
到现在,年复一年,每到年关,订单不断,这是顾客的信任,也是桂来标坚持的动力:“就想坚持这一件事,不去想做别的了。跌跌撞撞做了很多年,总在慢慢进步就好了”。像现在这样,虽然繁琐又耗时,却能让桂家兄妹心安。
雇工老刘负责将货物打包。他用力将纸箱压紧,确保能紧紧包住货物。一旁的卢老太太忍不住帮忙。
桂台生是第二代接班人,忠于湖南家乡原味。(图片由桂台生提供)
中华味,家乡情
《舌尖上的中国》有句台词: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桂家腊肉对于许多老顾客而言也是如此。早年,来桂家买腊肉的多是来台的湖南人,故土遥遥,他们入乡随俗,可家乡的年味总是难以忘记,桂家腊肉更像是某种无言的深情寄托。
时代变迁,桂家摊位上也有了许多新产品。(刘文馨 摄)
现在,桂家的客人来自台湾四方,遍布各处。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能去过湖南,却对腊肉有着深深的眷恋。或许中华美食的魅力,就在于产生了这样的连接: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角落,说着不同的方言,却对中华美食,有着相同的情感。
对于他们来说,旧时吃到的腊肉,渐渐成为一种念想。腊肉的味道,仿佛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和故乡、亲人、童年等记忆重叠,以至于让他们几乎分不清,吃的是滋味,还是情怀。仿佛记忆中,那咸香的肉片,以及在冷空气里蒸腾的白雾,都是幸福的味道,它定格了旧时温馨的时光,它是关于“家”的独家记忆。在外的游子过年回家,若是吃到这一口,也许就能一解乡愁。
对于一些台湾人而言,桂来标腊味是诱人的中华美食,东南西北四方前来排队购买年货,已经成为过年的一部分。年节餐桌上的中华美食,家家户户门前的春联,亲朋好友见面相互贺年,都是中华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流露,更是两岸一家最真实的写照。(作者:刘文馨,湖南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新闻系学生,2018年秋季学期于台湾世新大学交流。本篇为其在台期间实地采访报导)
相关新闻
- 2019-02-14高雄六合夜市春节期间营收涨5成 网友:“韩流”威武
- 2019-02-14台湾1月外汇存底逾4630亿美元 连续3个月增长
- 2019-02-13台湾灯会19日开幕 主灯区15日至18日将试运营
- 2019-02-13台湾春节现金流通量大增 “无现金社会”遇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