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震撼了”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10-08 11:26:06 | 来源: 人民网 |
10月1日国庆节当天,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照游览,欢度节日。 殷刚 摄
10月3日,正在北京参加中国冰雪国际嘉年华冰球邀请赛的外国球员与中方球员互赠礼品,畅叙友谊,共同庆祝新中国69岁华诞。贺勇 摄
10月5日,非洲留学生在河北沧州吴桥县的一家中医馆体验中医抓药。史自强 摄
10月3日,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举行的非遗剪纸展上,福州杨桥中学英语老师潘力鹰(左)在向美国客人讲解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林善传 摄
10月7日,在广东中山市举办的“2018年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暨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地区委员会会员盆景精品展及中国盆景邀请展”系列活动上,参展企业工作人员在向外国客商介绍中国盆景。贺林平 顾红摄
中国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度过了国庆节。不只是中国人,很多外国人也参与到中国节日之中,踏上中国的土地,游览中国的风景,抒发对中国的情怀。
浓浓的“中国味道”,跳动的“世界脉搏”
10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秋阳和煦,菊花、月季花盛开,到处是一片欢乐祥和、隆重热烈的节日景象。游客纷纷举起手机,留下这美好的时刻。其中,一个笑意盈盈、手舞中国国旗的外国人尤其引人注目。
这个外国人名叫索菲亚,来自匈牙利,今年24岁,是河南大学的一名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尚不足一年。索菲亚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北京,而她最为期盼的便是能来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为此,10月1日凌晨4时,索菲亚和男友就一同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将令我终身难忘。听到众人齐唱中国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感受到了中国人高昂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想起了自己的祖国。”索菲亚脸颊泛着红晕,言语之间,显出内心的激动。
中国国庆升旗仪式,也让66岁的德国语言专家吕宁深感震撼。
吕宁1995年就来到了中国,现在在中央编译局工作。他回忆说,印象很深的是20年前的国庆节。“我和朋友一起去了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挤满了全国各地来的人,大家挥舞着手中的中国国旗,高声唱着中国国歌,我被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深深地震撼了。”吕宁说。
“十一”期间,美国人王书瀚也选择了来北京。
两年前,王书瀚来到中国,在四川成都的一家国际酒店工作。今年“十一”,他和朋友一起来北京“转转”,游览名胜古迹、感受节日气氛。在他眼中,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城市,在这里,不仅能品味到浓浓的“中国味道”,还能感受到跳动的“世界脉搏”与兼容并包的大国胸怀。
“十一”假期也是观察中国人消费的一个窗口。除了游览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外,王书瀚还去了王府井、西单等北京著名商业区。他表示,通过“黄金周”这一窗口,他看到了中国渐趋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人们强大的消费力。
当然,“十一”期间,也有不少人选择“宅在家中”。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美籍外教阿曼达,来到中国刚满一年,因为语言障碍和习俗差异,她的交际范围还不是很广。每到节假日,她更青睐于咖啡馆或书房,或给自己“充充电”,或为节后教学做准备。
“欢迎中国游客‘黄金周’来玩”
秋雨霏霏的加拿大渥太华,遮挡不住浓郁的喜庆气氛。
中国国庆前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在渥太华举行。能参加这次招待会,伊森激动不已。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伊森第一次来到上海,把自己所学的技术、设计的产品带到那里。“当时,加拿大与上海之间还没有直达的航班,上海的一切也远不及现在这般现代化。但是,那时我就相信,中国的未来会很好。”伊森说。
后来,伊森鼓励儿子贾斯珀去中国发展。贾斯珀的公司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他还娶了一名美丽的中国妻子,最终收获了财富、荣誉与爱情。“我的儿子已经定居中国了,如今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未来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伊森对这点非常有信心。
在德国,“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带一路’图片展”吸引了大量当地人驻足观赏。
“我爱‘一带一路’,我爱中国。”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小伙子保罗,在图片展上挥动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曾一度衰落的煤炭、钢铁工业城市杜伊斯堡,如今因“一带一路”而重获生机。“杜伊斯堡现在可是中欧班列的枢纽城市,我们的业务也多了起来。”提及自己在杜伊斯堡港的工作,保罗难掩喜悦之情。他表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各国的“合奏”,大家都应该参与其中。
10月1日,马来西亚人郭如宾参加了中国同学的国庆聚会。大家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围坐在一起看电视。郭如宾从小就是一个中国迷,尤其喜欢中国的美食,也喜欢中国功夫。郭如宾祝愿中国“越来越好,永远向上”。
除了参加海外的国庆活动之外,还有不少外国友人自发送上祝福。10月6日,在非洲塞内加尔街头,美丽的姑娘艾弗里卡献歌《茉莉花》一曲,祝福中国国庆快乐。现场欢乐的氛围感染了来往的行人,不少会讲汉语的非洲友人自发加入到唱歌的行列。
艾弗里卡曾在北京度过7年的学习时光,在她心中,中国已然是她的第二故乡。“在北京,我看到了很多非洲人经商、学习。同样,在非洲我也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我觉得中国和非洲在发展中都需要彼此。”艾弗里卡说完,又开始了和远方中国朋友的视频通话。
“明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的时候,我希望可以独立制作一张有中国元素的专辑,或者参与一部融合非中文化的电影。”这是这位塞内加尔姑娘的梦想。
“十一”期间,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这让中国人的国庆节变身全球的“黄金周”。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在外墙循环播放中文宣传片;法国春天百货为中国游客单独提供店内手机退税服务;阿联酋迪拜购物中心增设‘黄金周’中文服务台,还精心准备了京剧、变脸、旗袍、油纸伞等中国的传统表演和民俗展示……
不仅是商家,政府也加入了欢迎中国游客的行列。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市长鲍勃·曼宁在一段面向中国游客的视频里说:“凯恩斯人民欢迎中国游客‘黄金周’来玩!我们这里风情美丽、人民友好!”
“用‘翻天覆地’形容不过分”
借着中国国庆之机,许多外国人为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点赞、喝彩。
苏丹专家叶海亚在中国度过了23年,亲眼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他特别感叹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
1995年,叶海亚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北京机场开辟的航线数量极其有限。而现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奇迹,用‘翻天覆地’4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叶海亚感叹道。
越南女孩武氏碧玉7年前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今年,她再次回到母校攻读博士。“十一”假期,她重游了这座让她留恋的北京城。
7年时间,北京变化不小,而诸多变化之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更新。“2011年,我可以用电脑上淘宝,买到我所需要的东西。而2018年,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大部分的生活。”武氏碧玉说,从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到随处可见的数字支付,从线上完成各类生活缴费到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式服务,“数字化”走入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自从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就不断见证中国经济的巨变。”来自英国的姚沛文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6年,还在上海创办了一家股权研究和投资咨询公司。
观察中国的变化一直是姚沛文的兴趣。“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中保持了长期、稳定增长。”今年5月,他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写成《看中国:伟大的巨变》一书。他希望有更多国家能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
许多外国人不仅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还在中国的发展大潮中实现了个人梦想。
16年前,加蓬人艾度克来到中国留学,学习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之后,他选择留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并成为了一名电子通讯认证工程师。
艾度克凭借扎实的技能成为公司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还组建了美满幸福的家庭。趁着“十一”假期,艾度克好好享受了温馨的亲子时光。“中国发展那么快,我对自己能在中国发展,感到很自豪。”艾度克说。
同样在中国找到发展空间的,还有埃及小伙儿白鑫。
“此时的阿拉伯世界,更加渴望了解中国。”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海外火了起来。图书在文化交流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1年,白鑫和他的两位中国朋友成立了一家从事中阿图书互译、出版的公司。短短数年间,在白鑫和同事的努力下,许多中国知名作家开始被阿拉伯世界所熟知,白鑫也因在中阿文化交流上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荣获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白鑫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推广中国图书为己任,努力让更多阿拉伯世界的读者接触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相关新闻
- 2018-10-08倒计时1个月!习主席称这个会“不一般”你还不了解?
- 2018-10-08“十一”黄金周零售和餐饮消费达1.4万亿元
- 2018-10-07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从未缺席 未来更有信心
- 2018-10-07台资企业“香飘”黑土地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