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论坛嘉宾热议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与世界共赢 与中国共创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8-09-19 15:30:38 | 来源: 经济日报 |
时间的意义,是被赋予的。2018年,就因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而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于是,年初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会场内,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决心引起与会嘉宾的高度重视;于是,9月份的中国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场内,中国改革开放依然是热点话题。在一场名为“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的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们围绕正在逐浪前行的企业,分享感受、期待未来。
在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分论坛上,嘉宾围绕改革开放话题展开讨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牛瑾摄
差距带来挑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此后的40年间,中国GDP从不足0.3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超过82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经济体量占世界比重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更深刻地融入世界,世界也更紧密地联系中国。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再回忆起“初见”的那一刻,与会嘉宾们谈得最多的是挑战。“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挑战是其中的差距。”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念沙说,“中国国防装备现代化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来做,需要与世界贸易规则对接。我们当时的心态就是边学习、边工作,学习互惠互利的商业交往原则,尽可能地完成各项任务。”
徐念沙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在学习,以至于很长时间,他都保持着一个“小学生”的状态,“走到哪都把笔记本掏出来,到曼哈顿与美国的大公司交流时,我也会拿起笔就记”。
当然,在中国企业努力学习国际化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跨国公司同样抱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中国。对他们来说,中国庞大的市场最具吸引力,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最具挑战。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百业待兴,大家都希望有先进产品、先进理念、国际规则进入中国市场,这很容易达成共识。”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在分论坛上表示,“IBM1984年在中国建立了分公司,深刻地感受到,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最大的差异不是战略上的差异,甚至都不是技术上的差异,而是文化上的差异,这个差异是没有办法通过谈判来解决的,“彼此之间要想解决文化差异,需要不断地融合和碰撞。”
合作可以双赢
“2005年,IBM把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卖给了联想,当时坊间有很多传言。但我要说,IBM卖得值,联想买得也值,这笔交易是双赢。”陈黎明表示,IBM当时正在经历第三次转型,硬件不再是主要方向,软件业务和服务业务成为未来发展的主业,因而个人电脑业务与未来发展方向不太相符。此时,联想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并急于提升技术水平、走向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于是把这一块业务出售给了联想。”陈黎明说,“联想接手这一块业务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也乐见其成。”
其实,IBM与联想的双赢,反映出的是全球产业内部分工更加明显的大势。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分论坛现场,当徐念沙作为嘉宾坐在台上畅谈观点时,全美知名房地产开发商莱纳国际的总裁克里斯·马林就坐在台下,他正是保利集团的合作伙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作为一家美国公司,莱纳已经与中国37座城市的企业展开合作,总体来说成果斐然。我们强调与中国伙伴之间发展长期友好关系,也期待中国进一步开放,希望从中国合作伙伴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中受益。”克里斯·马林表示。
坚持创造未来
当下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国经济复苏步伐不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表示“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显示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也让“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分论坛现场嘉宾坚定了“共创”的决心。
陈黎明表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很多外国公司已经开始转换决策,从“Made for China”到“Made in China”再到“Made with China”。“也就是说,从最初的产品贸易阶段走进了与中国‘共创’的阶段,他们从把技术带到中国来,到如今把创新带到中国、与中国同创共发展。”他说,“这期间,中国企业进步也非常迅速,出现了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竞争力的企业,这为外国公司角色转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仍然是必由之路”。
对于不少日本企业来说,“与中国共创”代表着广阔的商业前景,要尽快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日本对外经济机构总裁赤星康表示,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企业进入中国看中的是庞大市场与廉价劳动力;如今,他们更重视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创新、创造能力。“我经常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那里有很多研发中心,如果3个月不到这些地方,你会发现那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赤星康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日本和中国都有很多机会,双方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普惠金融、教育、移动支付等领域可以互利合作。“‘与中国共创’‘与日本共创’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希望各方可以共同为世界的繁荣稳定找到答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牛瑾)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