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头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十年:牧民增收生态改善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08-06 10:20:57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草原严重超载,草原生态不断恶化……十年前,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畜牧业发展遇到瓶颈,当地官方作出发展生态畜牧业决策。如今三江源头生态不断改善,牧民增收。
资料图 中秋时节,一群牦牛在水草丰美的三江源隆宝滩湿地悠然觅食。中新社发 赵帅 摄
青海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该省支柱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如何在保护生态中求得牧区经济发展,破题成为难点。
“牧民靠的是牛羊,牛羊靠的是草原。”黄河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牧民更登尖措说,以前他家的5万亩草场养着130头牦牛和500只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富裕,但只是暂时的,因为草原在退化。”
“要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的矛盾,就必须先解决人、草、畜三者之间的矛盾。”青海省农牧厅厅长王玉虎说,通过“以草定畜”和“转人转畜”,草地生态畜牧业不仅促进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还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组织化程度。
目前青海961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入社牧户达到11.5万户,入社率达72.5%;整合牲畜1015万头只,牲畜集约率达67.8%;流转草场2.56亿亩,草场集约率达到66.9%,实现解放转移劳动力超过两万人。
“以前牛羊在哪里,人就得在哪里;现在牛羊交给‘托牛所’代管,自己就不用再和祖辈们一样‘固定’在草原上了。”“80后”牧民才仁多杰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人,他所说的“托牛所”便是当地一家名为“藏迪”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青海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王会林说,股份制合作社最能将分散的牧民组织起来,也最能将牧民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起来。
“虽然牦牛都进了‘托牛所’,但是酥油、曲拉等奶制品家里人照样能吃到,自己经营小卖店,妻子也在县城小学里做后勤服务工作,收入足够(生活)了。”才仁多杰说,去年人均分红是5273元(人民币,下同)。
青海省农牧厅提供数据显示,2017年青海省883个纯牧业村实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覆盖100个试点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10362元,比农牧民平均水平高1843元,高出21.63%。
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马清德介绍,目前青海有机认证草场面积6089万亩,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核减牲畜570万羊单位,基本实现草畜平衡。
《2017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青海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干流和黑河流域及内流河水质为优良,且连续十年达优,当地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超过95%,生态状况稳中向好。
马清德表示,生态畜牧业是一场深刻的人文变革,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同时,把广大牧民千百年来的传统经营模式转变到寻求经济效益、有效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为解决人与环境的永续和谐共生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中新社西宁8月4日电 记者 罗云鹏)
相关新闻
- 2018-08-06“中国芯”即将在武汉长江存储面世
- 2018-08-06江豚跃候鸟飞麋鹿奔——湖南守护“洞庭三宝”呵护“长江之肾”
- 2018-08-02长江岸线湖南段42个码头泊位“退出江湖”
- 2018-08-02“退一步”水清岸绿——湖北宜昌全面关停临江化工企业观察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