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唯一手写“水牌”师傅:期待天分与缘分的传承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07-25 10:50:00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在现代公共交通系统四通八达的香港,红色公共小巴(“红van”)是其中特别的存在。没有固定的服务路线,全靠车头一张白底指示牌(“水牌”),蓝字是途经区域,红字是终点,日日输送乘客到不同目的地。
红蓝油墨写就的小巴指示牌,陪伴港人走过漫长时光,但现如今全香港还在坚持这项手写工艺的,只有年逾六旬的麦锦生。
1970年,为缓解公共交通压力,当局将没有运营牌照的“白牌车”(非法载客盈利车辆的俗称)合法化。灵活性强、不受路线、时间和班次限制的“红van”一被允许进入市区,就受到市民欢迎,也带动了为“红van”写“水牌”这门新生意。
麦锦生从12岁开始就先后在鞋店和招牌店工作。虽然他从小写得一笔靓字,但直到1982年租下隐匿在油麻地小巷中、门口即是小巴站的二层小店后,才真正与写小巴水牌结缘。
记者对麦锦生的专访就在这间约20平方米的“蜗居”小铺中进行,店内鳞次栉比地摆满小巴的路线和价格指示牌,“旺角、湾仔”等为人熟知的香港地名格外显眼。
麦锦生介绍,最初师傅们用墨汁在纸壳上写路线,但很快转向便宜耐用的PVC材料。到他入行时,同业已开始流行用油墨在白色胶片上书写。
对于自己人生中写就的第一张水牌,麦锦生至今记忆清晰,“那一定是旺角佐敦道!”
作为过去香港九龙规模最大的码头之一,已被拆除的佐敦道码头曾是人流集散中心。“每一位小巴司机都有一张途经旺角、最后又回到码头的水牌。”他解释。
1982年,当局批准小巴加装冷气,4350辆公共小巴一夜变身,不少司机顺便换新了原有的成套设施,其中也包括水牌。
鼎盛时期,麦锦生请了10个工人帮忙,24小时开工,半小时写一张水牌,一天能写40张。
但很快,随着香港公共交通的日臻成熟与完善,自由度过高的“红van”开始没落,市场对水牌需求不再,领麦锦生入行的师傅渐渐退休,徒弟们也纷纷另谋出路。
转机出现在2010年。一位日本游客在了解了这些醒目的招牌都是汉字书写的香港地名后,便请麦锦生为他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游客的特殊需求给了麦锦生灵感。从此,他不再局限于写地名,新婚夫妇请他写名牌,立法会请他写活动开幕,甚至连深圳都有人慕名而来,请他写比赛用具。
近年来,为迎合年轻人的潮流,他将不同流行语写上水牌,做成钥匙扣,大获学生和游客的欢迎,暑假里一个月能卖出上千个。
尽管因时尚潮流而再度引发关注,但指引着港人走遍这片土地每个角落的“水牌”日趋变成收藏品,仍让麦锦生心生感慨:“现在叫我写水牌(的生意),大概只占一成。”
即便如此,麦锦生表示自己还是会继续写下去。“全香港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写了,我不想让这门手艺在我手上消失,就当是一种文化的保育。”
如今,希望将手艺传承的他每月都会开设工作坊教学,培养传人。
“当然这要靠两个‘分’,一个是写字的‘天分’,一个是愿意做的‘缘分’。”麦锦生说。(中新社香港7月24日电记者 阮晓)
相关新闻
- 2018-07-25香港大学生的“北京实习笔记”:“成为更好的自己”
- 2018-07-24香港新钞票背面设计分5种主题 最快年底推出市面
- 2018-07-24港大研发全球首个智能地址门牌系统 更方便确认位置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