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审慎看待当前台湾社会新现象与民意新变化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18-07-03 09:33:11 | 来源: 华夏经纬网 |
审慎看待当前台湾社会新现象与民意新变化 合成图
近两年来,台湾岛内社会政治出现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民意与社会舆情也出现一些新变化,值得关注与观察,但更需审慎看待与评估: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与变化,还是长期性的发展趋势,不能急于或轻意下定论。
最近岛内广泛讨论“无色力量崛起”,又出现一次所谓“第三势力”讨论热。不过,不论是“无色力量”或第三势力,仍是一种过度炒作的政治概念,像过去一样,所谓的第三势力或“无色力量”甚至“中间力量”,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掀不起太大的政治浪潮,依然无法超越蓝绿。
新世纪以来,台湾不断有第三势力的出现与讨论,也不断有所谓第三势力前赴后继的努力,试图打破蓝绿二元政治格局,成为台湾政坛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但均以失败告终。今日岛内再次出现所谓旨在超越蓝绿的“无色力量”的讨论,出现新的政党或团体,特别是5月5日成立了“台湾左翼联盟”,企图超越蓝绿,终结所谓的“蓝绿恶斗”(其实并不准确,不是蓝绿各打五十大板,问题的核心是民进党的“台独”独霸,要负主要责任),但前景依然不乐观。台湾蓝绿政治结构与矛盾的焦点不是左翼与右翼之争,不是阶级之争,而是台湾政治定位与两岸路线之争。第三势力或“无色力量”或“左翼联盟”,如果回避两岸议题,尤其是回避统独与两岸政治定位,强调阶级与左右路线之争,就脱离了台湾社会政治现实,不可能发展壮大,无法改变蓝绿二元结构。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颜色之变与退潮就是又一证明。
目前台湾岛内出现的“统升独降”民意变化与“绿色困局”,并不意味着会转化为选举中的理性投票行为,依然无法改变目前“独强统弱”与“绿大蓝小”的政治结构。一方面, “太阳花学运”之后,岛内民众的统独观念与立场发生变化,出现“统升独降”态势,民进党执政后这一态势更趋明显,但总体上认同或支持统一的比例还远低于“台湾人”认同或支持“台独”的比例,特别是74.5%的民众认为“台湾现况是主权独立的国家”(2017年4月“趋势民调”),岛内统独观念或认同力量还没有发生质的或重大变化。另一方面,蔡英文执政后,治理能力严重不足,政策改革粗糙,争议巨大,民怨肆起,支持率下降,但台湾整个社会已经绿化,民进党掌握了庞大的政经资源,开始全方位政策买票,加上善于选举,因此尽管执政政绩不佳,选举大环境不利,但民进党依然是最有实力的政党,国民党要战胜民进党依然困难,目前还没有其他力量能够取代民进党。在年底“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的总体胜率仍高于国民党,即使国民党多赢几个县市长,台湾岛内“绿大于绿”与“绿强蓝弱”的格局短期内也很难改变。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观感出现翻转,好感度首次超过反感度。依6月中旬“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民调结果,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增加了4.4个百分点,上升到48%;反感度降了3.5个百分点,降为44%。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有利两岸关系的改善与民间交流。但外界却对同一民调中的另一结果视而不见,即大陆仍位列岛内民众最不喜欢国家或地区的第三位,与以前民调结果并没有明显变化。岛内媒体对大陆的负面报道与敌对立场依然盛行,“台独”分裂势力对大陆的仇视依然严重。台湾知名学者、台“陆委会”前咨询委员陶在朴撰文指出,通过大数据方式搜索蓝绿两大阵营在网络世界的相互对抗的负面或叫骂词频率发现,其中“支那”一词出现的频率近五年搜索热度平均为24%,仅次于“他X的”25%,依此推算在台湾估计有数十万人用“支那”代表中国,而且与“支那”最相关的词是“支那贱猪”。在地区分布上,北部搜索热度高于南部(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台湾问题不在南部在北部的观点),前六位分别是桃园、新北市、桃园市、高雄市、台中市和南台市,这也与都市化及人口规模密切相关。不过就发展态势观察,这一词的频率或搜索度从最高峰的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的平均27%r持续降为 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的21%(陶在朴,“绿色光谱消退中,想过的必留痕迹”,台湾《联合报》,2018年5月29日)。他判断执政党的各种失误或错误,绿色光谱的消退还会持久且加剧。
上述民调与大数据研究结果仍然是令人吃惊的。两岸交流往来近40年,大陆出台大量“惠台友善”政策,但台湾民众仍长期负面看待大陆,即使日前好感度首次超越反感度,但两者相差仅4个百分点,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要岛内民意出现重大结构性改变,正面积极认识与看待大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岛内本土主义、民粹主义、“排中”现象依然严重。以反共为核心建立的“世界自由民主联盟”及“世盟中华民国总会”在6月8日举行“2018自由民主论坛”,世盟总会长饶颖奇在开幕式上强调,经济全球化对于本土认同的优先,造成民粹主义的兴起,破坏了自由民主社会的权力结构,台湾虽然努力追求自由民主,但目前仍存在“意识形态治国”、制造族群分化、阶级对立与世代仇恨的问题(王寓中,“饶颖奇:本土认同优先,民粹主义兴起”,台湾《联合报》,2018年6月9日)。因此当下的台湾,从上到下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民粹主义、台湾至上主义,“反中”、“排中”现象盛行。蔡英文当局强烈推动“去中脱中远中拒中反中抗中”政策,不断通过鼓吹“台湾价值”、“台湾优先”与“台湾主体意识”,操作民粹主义情绪;占据主导地位的绿营媒体更是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共打压论”,制造“中资恐惧论”,指称“陆资入岛”是“侵门踏户”。台湾岛内这一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至今并没有改变,甚至更严重,这也是两岸交流近40年来台湾民众对大陆负面观感为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岛内民众对蔡英文当局反民主的倒行逆施没有出现强烈的批判声浪与抗议行动。蔡英文上台执政后,掌握了一切军政大权与主导了议会,走上了“民主威权道路”:权力极度膨胀,失去民主制衡,干预司法,强化领导人权力,培育亲信,任人唯绿唯亲,反民主、逆民主事件不断发生,展现出权力的傲慢。尤其以“台大校长遴选争议事件”、“吴音宁不适任争议事件”、“监察委员”陈师猛要办“只办绿不办蓝”法官与检察官言论事件、民进党支持“台独”组织推行“禁挂五星红旗公投事件”等。然而,岛内并没有出现普遍性的批判声浪,也没有发生社运团体声势浩大的抗议行动,反而绿营媒体、绿营名嘴与绿营政客还在持续为蔡当局的所作所为护航。
在此情势之下,我们对岛内出现的民众厌恶蓝绿现象(国、民两党认同度或支持度大致均为23%)与民意正向变化,要给予肯定,给予重视,但需要审慎冷静看待,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期待所谓的第三势力改变台湾政治结构,要充分认识到岛内政治的的复杂性,两岸关系的敏感性,民意的多变性。(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新闻
- 2018-06-28蔡英文又通过外媒放话意欲何为?
- 2018-06-20智库观察:唐永红深度解析两岸融合发展
- 2018-06-15吴为:岛内趋“统”声音渐强的积极影响
- 2018-06-29蔡英文蓄意对抗大陆的企图无法逞注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