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那一群执着的闽派匠人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8-04-03 11:11:49 | 来源: 台海网 |
新北市莺歌是台湾最大的陶瓷产地,有“台湾景德镇”之誉。有文献记载,早在清朝嘉庆年间,泉州吴姓人士来台,发现莺歌一带盛产黏土,遂开窑制陶。这样算来,莺歌制作陶瓷的历史已有200多年。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及新派技艺的冲击,莺歌传统陶瓷产业日渐式微,但生活在莺歌的闽籍陶艺匠人仍努力探索,寻求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唐山师傅”
新北市莺歌是台湾最大的陶瓷产地,有“台湾景德镇”之誉。有文献记载,早在清朝嘉庆年间,泉州吴姓人士来台,发现莺歌一带盛产黏土,遂开窑制陶。这样算来,莺歌制作陶瓷的历史已有200多年。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及新派技艺的冲击,莺歌传统陶瓷产业日渐式微,但生活在莺歌的闽籍陶艺匠人仍努力探索,寻求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揉土、搓土球、拍饼、压平、锤开……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莺歌陶艺师李明雄的双手依旧灵活有力,可在泥条上变换出不同手势,待十四道工序逐一完成,一口泥缸雏形初现。
李明雄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祖籍地福州的制陶技艺——泥条技法,摸爬滚打数十载,在台湾陶艺界颇负盛名,也是台湾最后一位福州“土来走”陶艺师。
“土来走”是台湾陶艺界对福州泥条技法的特称。从清代到台湾光复,福州陶艺师傅一直往来于两岸,全盛时期约有50多名福州师傅在莺歌制陶。台湾光复后,部分福州师傅返乡,留在莺歌的福州师傅只剩下14位,其中就包括李明雄的父亲李吾俤。李明雄告诉记者,福州泥条技法讲究家族传承,他尚未成年便接下了父亲的衣钵,十七八岁出师后,在莺歌各大陶瓷厂做陶师。
彼时,在莺歌流传着另一种制陶技艺——来自泉州等闽南地区的手拉坯技法。“手拉坯是以陶车为工具,一边脚踩辘轳,一边在轮盘上拉坯;泥条技法则不依赖陶车,完全靠人力搓泥条、塑型,人要围着泥盘转,慢慢地、一点点地将陶器塑成。”李明雄说,手拉坯省时省力,制陶速度快,但不适合拉制大件作品,泥条技法捏出的陶器则不受大小、形状限制,花样品种繁多,两种技法各有千秋。
在台湾有一句古话:“唐山师傅过台湾。”“唐山师傅”指的就是早年来台的福建籍能工巧匠。因此,早期在莺歌的福州师傅与泉州师傅都被尊称为台湾陶艺界的“唐山师傅”。
随着时代变迁,手拉坯技法引入了电动转轮后,越来越多的年轻陶艺师选择学习手拉坯技法。留在莺歌的福州师傅及其后人逐渐逝去后,福州泥条技法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困境。“泥条技法完全用手工,掌握十四道工序需要两三年时间,年轻后辈包括我的子女都不愿意学,所以我成了台湾最后一位福州‘土来走’陶师。”李明雄叹道。
为了不让这项传统技艺失传,近几年,李明雄打破福州泥条技法必须家族传承的规矩,对外开班授课。
隐忧出现
在莺歌,大多数居民的祖籍是福建。许世钢是一名“80后”,祖籍安溪,他的家族在莺歌经营着一家陶瓷工厂,采用泉州手拉坯技法制陶,传承至今已是第四代。去年,他得知李明雄开班教授福州泥条技法,便约上几名年轻陶师登门求教。
与许多传统产业一样,全球化竞争让莺歌陶瓷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上世纪80年代前,莺歌陶瓷工厂最高峰时多达500家以上,生产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装饰艺术陶瓷等。但随着台湾工厂大量外移,成本上升,以及牡丹瓷、法蓝瓷、日本瓷等新派技艺陶瓷不断涌现,莺歌传统陶瓷产业受到较大冲击,陶瓷工厂剩下不到10家。
“莺歌陶瓷产业必须转型求生。”许世钢告诉记者,2000年,新北市政府将尖山埔街改造成莺歌陶瓷老街,并建立了陶瓷博物馆,莺歌陶瓷产业从制陶为主转型成观光为主。
走在莺歌陶瓷老街,道路两旁的老旧陶瓷厂房均改建成店面,沿街开设了陶瓷餐具专卖店、陶艺家工作室、工厂直营商店、陶艺DIY教室等各具特色的商铺,使之一度成为观光热点。
可是,2010年开始,人们对莺歌陶瓷老街的观光热情却开始逐步下降。许世钢说,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各类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出现,莺歌陶瓷老街运营多年,人们的热情下降;二是随着陶瓷工厂的没落,大部分沿街商铺所售卖的陶瓷产品是外来品,并非莺歌本地制造,备受游客诟病。
创新求变
面对困境,许世钢与莺歌年轻的陶艺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创新,让莺歌陶瓷产业焕发生机。
在陶瓷老街上,许世钢在自家的“新旺集瓷”商铺进行转型尝试。走进店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烘焙香气,色彩缤纷的杯盘、茶具、雕塑品等陶瓷产品,仿佛艺术品般分区陈列。往里走是料理台,工作人员正在烘焙咖啡、制作饼干;再往里走,是一个开放的陶艺教室,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体验手拉坯的乐趣。这份现代感的背后,也沉淀着时光的记忆。
门店的屋顶依然是旧厂房的框架,而透过地板上的玻璃可以看到老旧的泥浆搅拌槽、储水槽和沉淀槽。“这些都是阿公那个时候留下的,我希望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能通过它们了解莺歌陶瓷业的百年历史。”许世钢说。
在许世钢看来,莺歌陶瓷产业要重焕光彩,必须走多元化道路,在观光之外重拾传统制陶技艺,增加莺歌陶瓷产业的文化价值。为此,“新旺集瓷”不仅成为民众游览购买陶瓷产品、体验制陶乐趣、品读陶瓷业历史的场所,也重新开炉制陶,并创立了自己的陶瓷品牌——集瓷。
“你看,这里压平、锤开后,要整平、加高,这样陶瓷就能变得更大。”近日,受许世钢邀请,李明雄来到“新旺集瓷”展示他的福州泥条技法。去年,跟随李明雄学习了几个月的泥条技法后,许世钢大开眼界。此次,他希望请李明雄出山,到“新旺集瓷”的陶艺教室授课,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项传统技艺,并将泥条技法融入手拉坯技法中。
“正如李老所言,手拉坯技法虽然速度快,但只能做小型、特定形状的陶瓷,如果能加入泥条技法,就能烧制更多样式、更大的陶瓷。”除了尝试将莺歌的两大制陶技法融合外,许世钢也经常外出取经,探索运用现代工艺制造新的陶瓷产品,比如,倒入热水就会呈现不同台湾风景的变色杯,体现“贵妃胖”的马克杯等。
在许世钢的带动下,如今莺歌已有不少年轻陶艺师创立自己的品牌。而李明雄期待莺歌陶艺业者能与福建同行多交流切磋,将源自福建的制陶技艺在莺歌传承下去。(台海网4月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相关新闻
- 2018-04-02体验寒食清明文化
- 2018-03-29刘结一洪秀柱郁慕明将出席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 2018-03-26上海昆剧团:40年春色正浓
- 2018-03-26抗日名将孙立人次子孙天平:愿为两岸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