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台媒初“登陆” 陈国祥指“催化两岸交流”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8-01-03 10:23:20 | 来源: 中新社 |
2017年底,在陈国祥位于台北市复兴南路的新办公室,窗外不远便是101大楼等台北东区的摩登写字楼。离开中央社董事长一职不到半年,这位资深媒体人出任一家文化公司总顾问,老骥仍有千里志向要延续。
近日,中央社前董事长陈国祥在位于台北市复兴南路的新办公室内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他认为,建构可覆盖两岸及港澳乃至全球华人的新媒体平台,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遥想30年前,陈国祥任总编辑的《自立晚报》,派遣记者李永得和徐璐绕道东京,为两岸新闻交流破冰。当年9月15日,李、徐抵达北京,时任中国新闻社港澳台部主任陈佐洱到机场接机,一句“欢迎,欢迎。等你们38年了”让当事人铭记至今。
那一年7月,国民党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体制,台湾民间尤其新闻界猜测,开放老兵探亲为期不远。两岸关系或将有重大改观,不止一家台湾媒体有志“抢跑”。
忆当年,陈国祥告诉中新社记者,报社曾考虑三个方案,最终采取的是第三方案:向当局“新闻局”登记后前往东京采访,此后再向大陆驻日使馆提出采访申请。
近日,中央社前董事长陈国祥在位于台北市复兴南路的新办公室内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他再次讲述30年前,作为《自立晚报》总编辑时参与李永德、徐璐两名记者赴大陆的采访细节,以及记者回台后的后续影响。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9月11日上午,报社社长吴丰山陪同李永得、徐璐到松山机场,目送航班起飞后拨电话通知守在报社的陈国祥——将备好的“登陆”采访新闻稿上版;下午,报纸第三版登出的消息引发全台轰动。
彼时,当局曾一再要求《自立晚报》召回记者,但“我们已经跟外界宣布将派记者到对岸采访,如果召回,这是很丢人的事情。”
抵达东京后的李、徐二人很快收到“采访已获批准”的肯定答复。“大陆方面明快地答应了。据说,采访是经过邓小平亲自同意的,并安排中新社接待。”在陈国祥事后看来,中新社一直以来作为面向港澳台同胞和世界华人的媒体,很适合担任这次采访的陆方接待工作。
9月15日凌晨抵达北京后的十余天时间里,2名受到全球瞩目的台湾记者先后到访北京、广州、厦门等地。
据了解,李、徐顺利专访驾机返大陆的黄植诚等敏感人物,探访南京中山陵、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相关报道受到台湾社会广泛重视。每天,通过酒店里的国际传真,一篇篇稿件发往《自立晚报》日本分社、再传回台北,《自立晚报》一时洛阳纸贵。
陈国祥还透露,李永得在杭州采访时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为女儿起名“李杭”。
回台后,台北地检署提告吴丰山、李永得,指李、徐二人出境采访“登录不实”,即申请地点与实际采访地点不符。陈国祥回忆,吴、李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是根据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到大陆并非“出国”,不“出国”采访则不需要向当局报备。最终,案件不了了之。
尽管发生多种曲折,首次台湾媒体“登陆”开启了新闻交流之势;此后台媒争先恐后“西进”,不久后,当局正式开放老兵返乡探亲。陈国祥说,两岸来往是历史的必然,媒体首次“登陆”采访对后来的交流则起到了催化效果,并加快进程使其波澜壮阔。
如今在民进党行政团队任职的李永得今年与陈国祥碰面时曾提及,1987年推动的两岸新闻交流,希望持续地推进。
30年后,新闻资讯流动和过去全然不同。多年来活跃于台湾主流报社、通讯社,陈国祥切身感受这期间的起伏、脉动。他认为,当前,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掌握信息,媒体人应打破旧思维,透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载体,将庞杂信息转化成有用的新闻,才是关键。
今年秋天以来,他更频繁来往于两岸之间,主因是女儿在9月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这名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优秀毕业生,一举获得香港、北京多所顶尖大学录取通知书,反复权衡后选定北京清华。女儿告诉父亲,北京清华与台湾的大学环境有很大区别,老师、学生素质高,竞争氛围相当激烈,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体验非常充实。
聊到自己的下一步,陈国祥坦言,如有机会,仍希望成为一个好的媒体人,“这还是我最擅长、有兴趣、有热情的工作”。
“建构可覆盖两岸及港澳乃至全球华人的新媒体平台,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他说,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壮大,各领域、区域的华人缺乏优质的沟通渠道,创办这样的媒体有必要,“我也在寻求这种可能性”。(完)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