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非遗传承人进香港:一颗匠心连两地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7-12-28 15:26:19 | 来源: 人民网 |
四名来自潮汕地区的非遗传承人,在香港展示民间艺术。(摄影:吴玉洁)
四名传承人的技艺惊艳香港。(摄影:吴玉洁)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漫漫长河中,百花齐放的民间工艺是其间跃动的晶莹浪花。在如今高度运转的都市中,代代传承的“匠人匠心”仍旧为一座座城市带来悠远的历史回音和文化享受。
近日,时尚摩登的香港迎来了一批来自潮汕地区的文化艺术家,潮州木雕、潮阳剪纸、潮绣和广东内画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在现场展示作品制作过程。一针一线、一笔一划,工匠们高超的艺术水平惊叹了参展观众,而他们沉浸中华传统、打磨传承技艺的耐心和初心,更让不少市民赞叹“真正的匠人精神”。
钻研数十载 一片匠心感动市民
广东内画传承人赖斯佳的内画作品玲珑剔透,极富美感。(摄影:吴玉洁)
一支弯笔,在薄如蝉翼的玻璃瓶内运笔描绘,几厘米的方圆之内,飞禽走兽、山光水色、芸芸众生跃然而上,俨然一个微缩世界。在广东内画传承人赖斯佳的手中,细弯的竹笔仿佛有了生命,能够随着创作者的心意而动。
本月初,在由汕头市港澳事务局、汕头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及香港潮州商会举办的“潮涌香江”艺术展览上,除了百余幅展出的两地书画作品外,赖斯佳的内画作品也引来了围观,“究竟如何在这么小的瓶身里画上如此复杂的图案?”成为不少香港市民好奇的焦点。
分布在汕头一代的广东内画,借鉴了鼻烟壶内绘的技艺,由汕头内画大师吴松龄首创,传到赖斯佳的手上已经是第三代了。“我很小就看着父亲进行内画创作,在大学毕业后正式接触了这项技艺”,据赖斯佳介绍,学习内画,首先要在纸上打好国画基础,并且能够将大幅作品临摹在不到手机大小的磨砂玻璃上,才有资格开始在瓶内作画;之后,还要面对控制笔墨、构思腹稿、逆向运笔、内壁作画等种种挑战。“仅仅学习如何在瓶内控制基本线条笔触我就花了三个多月。”
瓶外描金,瓶内绚丽,内画作品的纤秀华贵在灯光下尤为耀眼。“这个高难度、高精工的技法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我们有责任让更多人看到。”全凭一股韧劲和热情,“80后”的赖斯佳已经坚守了20年,每每谈到内画技艺,他都显得非常认真,“内画不同于国画的泼墨挥洒,一笔一划都要务求细腻,有时画到极复杂的地方,还要深呼吸后屏息凝神,以确保手不会在创作过程中颤动。此外,因为笔墨水分要求极高,在瓶内提字也极具挑战,往往一个小字要反复修改数十遍才能满意。”
潮州木雕传承人何汉林正在雕刻花纹。(摄影:吴玉洁)
如果说广东内画体现了画笔上的极致,那潮州木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汉林的镂空雕作品,则把刻刀上的“神工妙笔”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何汉林的展示台上,一件完成至半的镂空雕作品已经有了雏形,每层连而不断、相互呼应,花纹精细,构图饱满,别有剔透玲珑的美感。在他手边,各色不同的刻刀堆叠在一起,“潮州木雕有沉雕、浮雕、通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需要几百支刻刀,对应不同弧度和花样。”
沉心修艺40余载,一块不起眼的木头在何汉林的刻刀下,从图样设计、打磨定型到精雕细刻,渐渐被赋予了“灵魂”。在现场,一位老者在展示的木雕作品前凝视良久,用“震撼”而字总结了自己的感受。
守得住初心、忍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创作者们在艺术上的纯粹追求和高超技艺,让不少到场的市民感动。“香港人喜欢求新求变,像这样几十年专情一件事的人很少”,一位陪着孩子来参展的家长表示,“希望下一代了解这些艺术,更希望大师们的精神能够启迪到他。”
剪纸连两地 潮汕技艺献礼香港
潮阳剪纸传承人魏惠君现场展示,她的面前就摆放着专为此次展览设计的“20”(左一)和区徽(左二)图样。(摄影:吴玉洁)
潮汕和香港的历史渊源深厚,很多习俗、文化同根同源,节庆期间张贴剪纸便是其中之一。因此,魏惠君现场剪制送出的潮阳剪纸作品颇受欢迎,连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也大加称赞,从她手中接过了两张和香港有关的主题剪纸作品。
“送给司长的两张剪纸作品是专门为庆祝香港特区回归20周年设计的。”魏惠君说道,“一幅是香港特区区徽,在区徽周围我剪了一些如意形状的龙纹,象征香港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区徽下方是卷起潮水和一个‘吉’字,不仅意蕴香港是滨海之城,也希望能够香港能海纳百川,蓬勃发展。”在另一幅作品中,魏惠君别出心裁地用上了汕头和香港两地的标志性花朵——金凤花和紫荆花,中间用一条纽带相连,形成数字“20”的形状。“希望潮汕和香港继续保持血脉联系,不断增进文化交流。”
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第一次在港宣传潮阳剪纸文化,魏惠君高兴之余也充满期待。轻逸细致、精巧剔透的潮阳剪纸,既有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的祥瑞题材,又有花鸟虫鱼、市井百姓的日常场景,纸面图案以线条为主,最细致的纸须不过头发丝粗细,疏密有致,纹线细腻。
“纸张在西汉时代被发明出来,自然而然纸张艺术也就开始发展起来。从唐代女子的花钿妆容到如今的潮阳剪纸,剪纸艺术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刻韵味。”魏惠君说。红红纸张中流淌着千年的华夏文明,随着中国风在全球的日益风靡,前往汕头文化馆向她学习潮阳剪纸的海内外团体和人士越来越多。“不单单是来自香港的文化交流团,如今,剪纸艺术已经吸引了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的访问团体。”
六岁学艺至今已经超过四十载,潮阳剪纸的风格和精神已经融在了魏惠君的生活里。“目前行内普遍认为,潮阳剪纸的出现不晚于唐宋。祖先们的艺术精神、形式手法代代传承到我这一辈,我希望保持潮阳剪纸的传统风格,原汁原味继承下去。”魏惠君说,“也希望潮阳剪纸能够搭建一道桥梁,让香港和潮汕的创作者有机会交流,从共同的民间艺术出发,不断增强两地文化往来。”
助潮绣推广 期待香港再担重任
潮汕刺绣项目传承人洪裕静借鉴了双面绣技法,正在进行双面珠绣的创作。(摄影:吴玉洁)
三江水滋润了钟灵毓秀的潮汕平原,也孕育了无数心灵手巧的潮汕绣娘。
在潮汕刺绣项目传承人洪裕静的潮绣《红头船》、《凤朝牡丹》等作品中,潮绣浮雕立体、金碧辉煌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潮绣和其他绣种最大的不同,可以说它是‘3D’效果的刺绣。”洪裕静说。当这种独特绣艺和西洋抽纱、苏绣双面绣贯通融合之后,就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潮汕抽纱和双面珠绣了。
“潮绣、珠绣和抽纱工艺不仅仅是潮汕地区知名的民间艺术,更凭借极富美感的花样作品吸引了众多服装品牌的关注,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洪裕静说自己在此行四位名匠中,可说是和香港有着最深的渊源。“从改革开放初期,通过香港公司转介,利用抽纱技艺代工海外品牌服装;到如今和香港厂商合作,结合珠绣工艺独立制作婚纱、礼服,民间艺术的商业价值通过香港市场进一步放大。”
如今,刺绣纺织技术的机械化,让洪裕静能够更好地分配商品制作和工艺品创作的时间。“作为非遗传承人,在创作出更富传承价值的精品之余,更希望把潮绣、抽纱和珠绣工艺传播开来,让社会感受到潮汕最有代表性的本土艺术。”
在洪裕静看来,非遗艺术不应当高山流水、曲高和寡,反而更要普及大众。在她组织的多个潮绣公益培训中,不仅有中专技术学校的学生,更有从聋哑学挑选出来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们学习刺绣,我专门学习了手语,一点一点教他们如何拿针、什么手法,其中有几位优秀的绣娘还曾经和我一起在香港进行展示呢。”谈到自己培养的孩子们时,洪裕静显得很自豪,“很大程度上,学习潮绣改变了她们的人生,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孩子们不再自卑、更有自信,也为这些家庭减轻了一些负担。”
“潮绣不单单是艺术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洪裕静说。从潮汕男女结婚穿的龙凤褂到国际大牌中越来越多的刺绣元素,刺绣技艺早已融入日常。香港曾经是潮绣走向海外的重要推荐人,如今,洪裕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香港市民了解到潮绣这门古老瑰丽的民族艺术,也希望潮绣通过香港走向世界。”
洪裕静的期待与香港特区政府的理念不谋而合。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活动中指出,特区政府一直重视和支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邀请他们进行艺术宣传,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此类活动,促进香港市民了解不同地方文化,感受国家艺术的缤纷多彩。
从潮汕平原到维港灯火,四位非遗传承人给香港带来的,不单是混合着中华文化和家乡记忆的艺术展览,也让市民亲身感受到追求极致、传承坚守的“匠人精神”,如北方清爽的凉风,微微吹开了都市生活的浮躁和忙碌。(吴玉洁)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