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后,台湾还有“乡愁”吗?
编辑: 霍建阳 | 时间: 2017-12-18 16:25:03 | 来源: 华夏经纬网 |
台湾诗人余光中14日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
从中午开始,岛哥的手机就被这则消息霸屏。他那首著名的《乡愁》,早已在海峡两岸家喻户晓。
乡愁是什么?在那些两岸阻绝、不同音讯的日子里,乡愁是船票,是邮票,是坟墓,还是海峡。一言以蔽之,是绿叶对根的思念,也是困住思念的牢锁。
进入新世纪,两岸的互动渐渐发生巨变。旧日的乡愁渐渐散去,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岛内某些势力的刻意操作,总想让台湾之舟远离大陆港湾的怀抱。他们不提乡愁,却提向“独”的政治要求,比如早前所谓“公民投票法”,就被比成“鸟笼”,有人视之为桎梏。
我在这“投” 大陆在那头
既然嫌弃“镣铐”缚手缚脚,自然就要有变招。这不,台湾“立法院”12日三读通过“公民投票法”部分条文修正案,大幅下修提案、连署、通过门槛。
放宽了谁开心?
第一开心的,当然是始作俑者的民进党当政者。按照2016年“大选”的标准,1879人就可进行提案,连署仅需约28万人。这次,该修正案不仅废除了之前的“公投审议委员会”,更赋予“行政院”发动“公投”权。那个谁,赖神应该笑了。
第二开心的,是岛内部分年轻人和盼望收割青年选票的小绿“时代力量”。投票权降为18岁,更多年轻一代有了用选票发声的机会,“时代力量”就发表声明称,“兴奋激动”。
第三开心的,是坚持“台独”的“基本教义派”。因为门槛只要降低,就会增加了他们打擦边球、切香肠、操弄统“独”议题的机会。
可以预见,从民粹中尝到甜头的绿营当家,今后“公投”提案将不断涌现。因为门槛过低,更容易操作成政治动员工具,“公投”绑“大选”啦,逢选必有“公投”啦,幺蛾子一桩接一桩。有时甚至会如阿扁此前操作的那样,单纯就是投给大陆看。变更一下余光中的诗歌,成了“我在这“投”大陆在那头”。只是这种政治操作会不会玩得过嗨,碰触到大陆的底线,刺激大陆敏感神经?
再说,这种政治操作一旦涉及两岸议题,怎么看都像用所谓法理缓慢而持续地冲击两岸固有的各种连结,万一出现近似数典忘祖的行径,真得好吗?
“行不得也哥哥”
当然,民进党也知道进止。比如这次,所谓修正案就排除将“国土变更”与“修宪”纳入。否则一旦触及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方面搞小动作,另一方面自认没踩红线,游走钢丝上的民进党团队是煞费苦心。
迄今为止,台湾曾进行过6次“公投”,全部因投票人数未达50%门槛而遭否决。2004年3月,陈水扁发动“防御性公投”绑“大选”,试图火中取栗,结果机关算尽恶化了两岸关系,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次修正案,看似否决了“公投”决定“台独”的选项,但从另一侧面,却为“台独”开了方便之门。两岸关系敏感,绿营创意无限,泛主权议题太多,并非仅有“领土变更复决案”而已。
大陆坚决反对的,正是类似的“法理台独”的变种。他们跟“文化台独”一样,成了如今绿营遂行切香肠战略的两条腿。
随着老一辈的逝去,两岸的文化连结,似乎也不太乐观,更别说对政治上“文化台独”的制衡。
上世纪八十年代,余光中写信给大陆诗人流沙河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听蟋蟀而念乡,是以传统文化为根的中国人共有的思维模式。
然而,岛内部分政客早把中华传统文化根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没文化,真可怕。所谓打破“鸟笼限制”,更像开了潘朵拉的盒子。再说,鸟笼里是什么鸟?鹧鸪么?岛上有岛叔不是早就告诫过吗,有些事是“行不得也哥哥”。
拒绝“失根的兰花”
流沙河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来回应余光中的文化乡愁。诗尾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嘴耳心相通,源于共有的文脉语言。文化连结才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的那一部分,也往往是最长久的那一部分。它远胜过政坛的三十六计,也远胜过借助“法理”的虎皮大旗。
而在民进党政治文化中,“公民投票法”也牵连自己的所谓“初心”。“公投”本就是“台独”“建国”的工具和“神主牌”之一。“台独联盟”主席蔡同荣,就多次提出法案,外号“蔡公投”。而“台独”的“理论大师”林浊水,也草拟过“公民投票法”草案。
参照这次“修法”后的标准,过去6项“公投”,竟有4项达到通过门槛。万一以后有涉及“国家认同”议题“照猫画虎”打擦边球,必将恶化两岸关系,对蔡英文“维持现状”之说予以“打脸”。
南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和文化维系。日暮家国何在?这才是永远的乡愁。
所谓“法理台独”,“文化台独”,如砍斫之斧,正有让台湾成为失根的兰花之虞。我们决不能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时光回流到1977年,岛内的李双泽创作了一首经典民谣歌曲,叫《少年中国》,歌词改编自著名诗人蒋勋的诗作。
歌曰: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 你对我说/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国也不要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40年过去了,有些东西不能变。这才是对待乡愁的态度,这才是应有的初心。
(文/临阵岛哥 来源:侠客岛)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