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我为什么每年带学生跨越千里直面南京大屠杀?
编辑: 白宇坤 | 时间: 2017-12-13 09:38:23 | 来源: 人民网 |
2014年上映的电影《三十二》,是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2017年,《二十二》的纪录片再次唤起了人们的记忆。3年的时间,老人们只剩下了二十二人。有人说:这是一部越看越少的电影。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所谓的台词,只是最平常的讲述,让人忽然想到,原来,南京的30余万人,已经过去了80年。
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个国家的纪念。
80年了,却愈加刻骨铭心。
有这样一所学校,每年1月组织学生,从北京到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有这样一群学生,跨越千里,接受历史的洗礼。
2016年1月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悼念广场(王越 摄)
“这是一个中国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去看的地方”
一张门票,郭世圆一直保留着。时至今日,他对于看到的一切,仍然记忆犹新。2016年1月,郭世圆作为北京101中学高一的学生,和500余名同学一起,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两面巨大的遇难者名单墙,万人坑中的白骨,扭曲的面孔,绝望的手臂……纪念馆内的一切,让30万不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一幅幅滴着血的沉重压抑、撕心裂肺的画面。郭世圆坦言,在参观之前,只知道侵华日军在十四年的侵略史中,留下了各种丧尽人性的滔天罪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更是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然而在参观的图片与史料面前,所感受到的痛楚、压抑与愤怒仍是始料未及的。
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录像,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数字,“300000”在滴血……郭世圆沉浸在痛苦之中,久久无法平静。“我为我的祖国有这样沉重的历史而悲痛,我为今天的和平而庆幸,我的民族自尊心更强烈,我更增强了公民责任意识。我不只是停留在对侵略者的仇恨了,而是真切的体会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开始思考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自强。”这是在参观纪念馆后,郭世圆写下的一段话。
“难以想象平均12秒就有一个人死去是怎样的惨剧。他们曾经是鲜活的生命,但在万人坑里我们看到足足七层的尸体,且皆是完整的白骨。他们已扭曲的姿势层累地堆在一起,让人难以直视。”当时高一10班的赵宇翯这样说:“我们早已正视惨痛,可刽子手却还没有正视罪行。”
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流下了眼泪。这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2014年设立国家公祭日以来,作为北京101中学的副校长,程翔已连续3年带学生跨越1000多公里,到纪念馆参观。1988年,程翔第一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一个中国人成长过程当中必须要去看的地方。你得知道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当中,有过这样一个历史事件,遭遇过这样惨绝人寰的屠杀。”在程翔看来,现在的青少年,生长在和平的环境里,对于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必须要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个民族所受的痛苦,才能更加的热爱国家,才能激发出为民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决心,才能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程翔始终认为,光靠书本学习历史远远不够,“只有身临其境,孩子们才会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程翔(左一)在纪念馆的悼念广场给学生们讲话(王越 摄)
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的记忆里,印象极深的场景之一,是在纪念馆的悼念广场,程翔总会对学生们说:“你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不仅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甚至走向欧美。你们要记住这段历史,才会知道,你们不能仅为了自己而活,更要为这个民族、国家去做些什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这些情绪之后,要做些什么?”
走出纪念馆的郭世圆,仰望着手托白鸽的和平女神雕像,不禁热泪盈眶:“是怎样的胸怀,让一个国家在遭受了如此伤害之后还在呼吁和平,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赵宇翯感同身受的说:“我们没有因为仇恨而发动战争,我们只是希望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惨剧。”
北京101中学曾经请过几位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家到学校去作报告,讲到这场屠杀的细节时,老师和学生们总是很受震撼。每当这时,程翔总会问学生:如果中国再次受到侵犯,你们是要拿起武器反抗,还是任人宰割?平时总是给学生讲爱国故事的程翔,在讲到屈原等爱国人物时,也总是发问:“你们要做屈原这样的人吗?”程翔说,我不是需要答案,只是想让学生们思考。
据《国家人文历史》报道,年近80岁的日本教授村冈崇光应邀到南京大学讲课,其间参观了纪念馆。原本40分钟就能看完的展厅,他待了两个小时,对每一张历史久远、人物模糊的照片仔细辨认。他的父亲是侵华日军中的一员,他害怕在这个纪念馆里看见父亲的照片。参观结束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讲课的酬劳,递给了陪同参观的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我不能拿南京人的钱。这些钱在口袋里像一团火,实在放不下去。”张建军代其把钱捐给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会,然后把空信封留下来,夹在了书里。
2017年12月10日凌晨,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管光镜老人与世长辞,享年100岁。在老人90岁时,他曾悄悄排队进入纪念馆展厅参观、悼念遇难同胞。
多年来,总会看到佩戴白花,参加公祭仪式的幸存者。然而,目前,登记在册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时间逝去在岁月里,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80年。未来,我们要如何铭记这段历史?这是张建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程翔一直以来反思的问题。
北京101中学的学生们叠的千纸鹤(王越 摄)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什么?”在程翔看来,有时候一想起过去,一回忆起那段苦难的历史,会伤心,会难受,甚至痛哭,那么这些情绪之后,是要做些什么?“铭记一个民族历史的疼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使人坚强不屈、勇往直前。”
“可以原谅但不可忘记。这句约翰·拉贝说过的话,大概就是和平女神像的含义和‘她’给予我们的殷切期望。侵华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为了滋长仇恨,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努力使这段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爱好并维护和平,同时激发自强精神,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那些无辜的死难者们如果能够看到今天,或许也会感到欣慰。”这是“00后”的郭世圆给出的回答。
三年来,北京101中学通过官网记录着学生们的实践活动。目前,已经有超过1200名学生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18年的1月考试结束,又将有600多名学生踏上去南京的高铁,接受历史的洗礼。(人民网记者 李楠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