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 精神永存 我们为什么纪念陈映真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11-23 16:47:20 | 来源: 人民日报 |
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王 尧摄
有人粗略统计过,在某百科的人物分类上,陈映真至少有以下九种身份:中国统一促进人士;台湾左翼统一促进运动参与者;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台湾社会运动参与者;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台湾小说家;台湾学者;保钓人士,等等。无论以哪一种身份,他始终是某一精神领域的旗帜和灵魂。
2016年11月22日,陈映真在北京病逝。一年后,在海峡两岸纪念陈映真的活动上,先生的挚友知己、不同时代的读者聚集一堂、深情缅怀逝者,研讨传承精神。
爱国主义是陈映真精神的第一要义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纪念这位‘海峡两岸第一人’,是因为他的精神的感召,爱国主义精神是陈映真精神的第一要义。” 11月1日,北京银杏飘落的季节,纪念陈映真先生诞辰80周年座谈会在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首先致辞,他说:“作为著名作家,陈映真的作品感动着无数人,影响至今。但他首先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是他始终不渝的信仰。”
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则以感性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了她眼中的陈映真:“他会弹琴、会唱歌、会画画,有的时候很幽默;他孝顺,对手足有爱,对同志对朋友宽容仁义。”
1959年,陈映真以小说《面摊》在台湾文坛崭露头角,后来的《我的弟弟康雄》《将军族》等作品引起巨大反响。上个世纪60年代,陈映真等人组织读书会,学习《毛泽东选集》等有关中国革命的书籍,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个左派组织。1968年7月,台湾当局以“组织聚读马列共产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逮捕陈映真等36人。陈映真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移送绿岛监狱服刑,坐牢7年后,1975年7月蒋介石去世百日特赦出狱。
1987年以后,台湾开放“党禁”“报禁”,鼓噪“台独”的民进党走上政治舞台,陈映真忧心不已。1988年,他发起并成立了“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自称“死不改悔的统派”,成为台湾左统派的一面旗帜。
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纪欣1983年留学美国时第一次见到偶像陈映真,“他们离开美国之前的那个晚上,大家聚在一起为他们饯行,陈映真情绪高昂地谈着第三世界人民团结与两岸和平统一,并与大家相约在台湾见。”1988年,纪欣回台定居,在前辈的感召下,走上统一运动之路。
“映真生长在台湾,胸怀伟大的祖国,悲悯大众,关注弱势族群,为两岸统一奔走,把他自己献给他所爱的中国和中国人民。他所写所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并得以传承。我为他感到宽慰,因为我确信映真已活出他一生的使命。” 说到此处,陈丽娜哽咽了。
要读懂当代台湾社会就要读陈映真
11月4日,台北,蒙蒙细雨中,《陈映真全集》发布会和“第一届陈映真思想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
由台湾人间出版社出版的《陈映真全集》共23卷、450万字,结集陈映真的820篇(含小说)文章。人间出版社负责人、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吕正惠说,《陈映真全集》打破文类界限,采取编年形式将陈映真所有的作品、文章、访谈等按时间排列。这是研究陈映真的重要依据,也是了解1960年至2010年50年间台湾的政治、社会、思想状况必不可少的资料。
台湾联经出版发行人林载爵堪称陈映真的第一批读者。他说,台湾日据时代和1945年至1950年的历史是“不见的”、被掩盖的。带领他了解这两段历史的不是历史学家,而是陈映真早期的小说。
1985年,陈映真创办以关怀弱势群体为宗旨的《人间》杂志,以文字、镜头记录底层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社会边缘人的辛酸故事。《人间》杂志仅出版了47期就因财务亏损而停刊,却对台湾一代人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人间》杂志团结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为左翼进步文学积蓄了火种。“有时候我真‘恨’陈映真先生,是他把我引到了这条路上。不然,我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追求房子、车子、票子。” 年过半百的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当年是陈映真先生“最看好的年轻人”,从军中退役后,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陈映真创办的《人间》杂志任职。
台湾大学中文系前主任齐益寿教授回忆,陈映真衣食简朴但知足常乐,常常骑着一辆小小的摩托车,车小人大,有点滑稽,但他悠然自得,完全不在乎物质,一心一意为他的理想而努力。他上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传统,又展现他所处的时代与他个人处境的特殊意涵。
陈映真上小学时从父亲书房中偶然发现鲁迅的《阿Q正传》,特别喜爱这本书,在其后的创作中,也深受鲁迅的影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双一说:“曾有人说要了解现代中国,就要读鲁迅。也有人说,要读懂当代台湾社会,就要读陈映真作品,我很有同感。从陈映真的作品中,可以读到他对底层民众、弱势群体的爱心,读到他坚持理想信念的精神,还可以读到他超出常人的睿智、前瞻和深刻。”
同样是陈映真第一代读者的郑鸿生,回忆了陈映真的小说《将军族》带给他的改变:外省老兵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定型”为破败的“国军”“二·二八”镇压台湾人的“中国兵仔”,这些说法生在南部的他从小听闻,信以为真。直到高中时读了《将军族》,内心震动不已。“陈映真在上世纪50年代就深深意识到因民族分离而产生的内部矛盾和族群问题所带来的伤害,承担起救赎的使命,并选择用天赋之笔的小说完成救赎与和解。”
青年学子陈良哲于迷茫困惑之中初读陈映真:“陈映真对人性深刻的理解、为了理想的挣扎吸引了我。因为他的小说,我开始阅读他创办的《人间》杂志,看到那个年代的各种社会面貌,和陈映真为社会作出的努力。”
台湾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在研讨会上发言时说,台湾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焦躁,原因在于对台湾历史的不了解。希望借助《陈映真全集》的出版,让陈映真的思想、陈映真的热情可以在台湾复活,甚至在两岸发光。
反“文学台独”“旗手”和“老兵”
“陈映真是最早被大陆文学界认同和接受的台湾作家,王安忆等很多大陆作家视他为精神偶像。他是台湾第一个喊出反‘台独’口号的作家,毕生战斗在反‘台独’特别是反‘文学台独’的战线上。”北京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说。
2006年6月,陈映真应邀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移居北京,三个月后,在寓所摔倒昏迷送医。病中十年,挚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和夫人赵遐秋与陈映真夫妇相伴走过。
陈映真逝世1周年前夕,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金坚范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遐秋主编的《映真,我们怀念你——陈映真纪念文集》出版发行。北京座谈会上,金坚范和赵遐秋先后发言,介绍纪念文集的编纂经过,深情回忆与陈映真相知相交的点滴往事。
曾庆瑞、赵遐秋夫妇是陈映真夫妇亲如一家的密友,也是反“文学台独”的战友。曾庆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1990年与陈映真初次见面时,第一次听他谈到了台湾文学界令人担忧的分离主义形势。而当时,由于历史的隔膜,“我们浑然不知台湾岛上文学统、独的斗争。”此后,赵遐秋、曾庆瑞等编撰出版了《“文学台独”批判》等专著和文章。
在位于新竹的交通大学读书的大陆学生陈冉涌说,陈映真先生在诠释统、独问题时,不是二元对立的,常在批判中带有同情的历史性分析。这种思维逻辑对她了解台湾很有帮助。她认为这是陈映真先生留给两岸最宝贵的财富。
夏潮联合会前会长许育嘉说,有人认为陈映真走了,他的思想也没有了。事实上,作为小说家、思想者、社会革命家,他从来不是一个人,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追随者,“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陈映真。”
“我想提一个建议,希望可以在台湾成立陈映真纪念馆。”陈丽娜在座谈会上呼吁。“现在‘台独’派在台湾文化和教育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们说陈映真只爱中国,不爱台湾,他是中国作家,不是台湾作家。不只对陈映真如此,对其他非常爱国的作家,他们也有意忽略,只强调作家应如何‘爱台湾’。”
“设立陈映真纪念馆,不只是要展示陈映真一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是展示台湾文学整个爱国主义传统。让台湾所有的爱国主义作家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与地位,这样也可以鼓舞所有具有爱国情怀的作家。”陈丽娜说。
“未来终将证明,陈映真先生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陈映真先生所坚持的理想是伟大的。”杨毅周说。今天我们纪念陈映真先生,就是要以实际行动来传承陈映真精神,使其能够在两岸青年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