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创业失败高达99% 台青年讽当局:没钱又没胆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10-31 10:35:50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包袱铺,创业有难度!我是一直梦想着开个羊蝎子馆儿让大伙儿能以“肉”会友的大侃子。但是创业这事儿吧还真不像吃肉喝酒那么简单,咱得从长计议不是~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上,我国提出了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表示,要实现此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科技和制造业的结合。为此,我国在资金上也为创新型计划和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据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KPMG(又名:毕马威)显示,除了民间“高手”的热烈投资外,我国政府也向本土新创企业投资超过10亿美元!
科技创新一定是以人才为本的,王副部长还特意强调,除了“撒钱”外,他们还推出了一系列能让科研人员“更快乐”的政策。
9月12日,智能机器人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跳起“集体舞”。(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总之,为了鼓励创业,特别是科技上的新创,我们的政府不仅出手阔气更是目标长远且深刻啊。如此也引得行走两岸的台湾年轻人感叹:与大陆相比,台湾的创业环境不但法规落后,还没有钱、没有胆子,更不相信年轻人,在颠覆性科技不断频繁出现的当今,唯有“出逃”才是上策啊。
嗯,也许大陆的盆友们对台湾民众的创业热情不是很了解,那侃爷就“大发慈悲”的为大家介绍下吧~
根据国际创业组织研究机构“2016全球创业精神指标”的调查,台湾地区的创业精神排第六,是唯一抢进前十名的亚洲地区。另有台媒报道,台湾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8成6都想创业。
为什么宝岛的朋友如此热衷创业呢?
有分析认为,台湾的这股“创业热潮”正好能反映出民众,尤其是青年族群,对台湾经济现状的不满,另外长年低薪、高工时的窘境也让对职场失去期待的人开始把创业当成“避风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想在台湾创业真的太难了……
根据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统计,在台湾创业一年内就倒闭的机率高达九成;能撑过前五年的创业家,只有1%,99%的高“阵亡率”比美国、新加坡等地还恐怖。
在台媒给出的另一份“全球创业报告调查”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台对“创业”持正向态度的比例高达88%,有70%的人渴望创业,但对创业有“坚定度”的人仅有32%。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台湾的创业困境呢?
首先就是台湾地区的相关法规太僵化,不仅常常让新创企业陷入要钱还是要权利的挣扎中,同时也没有任何的福利和制度可以用来保障创业者。
众所周知,创业需要钱、需要政策的鼓励或扶持,那没钱没“靠山”又谈何创业呢?
因此,口袋够不够深,成了台湾企业生存的关键之一。
以上图为例,从1985年开始,台湾新创企业的资本额与现有企业的资本额相差无几,但从1996年开始,存活企业的资本额就不断的往上提高,2013年直逼3400万(新台币);反观新创企业的资本额却还在500万停留。换句话说,企业要想活,“银弹”就得足。
其次是台湾的国际视野不足。据全国台企联副会长、青年团副主委林子凯的介绍,先前在台北的创业者聚会活动中就有参与者反映,其实台湾一些产业也会有机会跟韩国、新加坡等地竞争,但问题是台湾不仅在相关法规上很落后,甚至当局有官员还根本不懂现在最热门的第三方支付、人工智能等,更加之对国际文化习俗的不了解,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创业机会。
第三点就是台湾社会氛围对新创事业的影响。被新创事业极低的存活率所“牵累”,台湾很多父母并不是十分支持自己的儿女创业,宁愿让孩子选择一份挣得少但相对安稳的工作,也不愿意让他们冒险创业。
如此也出现了一种“怪相”——台湾企业的结构像他们的人口结构一样,越来越老了!
另外,台当局的《采购法》(具体细则请自行查问资料)也让创业者哀声不断。据在大陆成功创业的深圳市网眼智能科技创办人程敏峰介绍,台当局只会把案子给“看似不会出错的大公司”,所以最后拿到案子的大多是“有关系”的企业。可是这些“关系户”根本没能力完成,层层转包下来的最后可能还是新创企业负责制作产品。遗憾的是,实际花脑力去突破创新的人,拿到的报酬却少得可怜。
一位“出逃”的科技人才也讲述了自己在台湾创业时当局负责机构瞧不起年轻人及科技新创业的经历:曾去申请当局的“创业天使计划基金”,结果竟被相关人员说成“创新性不足”“市场不够”。气得他另走他乡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更怒怼台当局相关部门“不要再高高在上”!
台当局的不作为不仅令台湾人才外流、经济陷入困境,也让发展遇到瓶颈的科技业雪上加霜。据世界经济论坛(WEF)近日公布的一份“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台湾的排名已由去年的第14名退到第15名了。“看不到机会了”,台湾人才只能扼腕叹息。
反观大陆呢,对人才的渴求、对创业者的支持,从资金到政策一律开绿灯,对科技领域的新创发展及人才培养更是如饥似渴。
来陆创业的程敏峰表示:在大陆创业的好处,除了案件多、规模大外,重点是小公司能得到机会,政府或大企业会想做出新特色,所以也倾向选择能全面配合的小型新创公司,一旦做出成绩,政府的投资也不手软。
而与台湾《采购法》的限制不同,大陆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不仅要求转化收益的50%以上奖励科研团队,也鼓励科研人员跟企业合作,譬如教授可以找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合办企业、持股,不用管经营,可在实验室里专心作研究。这与台湾常看到的经费分配不均、学校造假发票、产学脱节等问题完全不同。
另外,大陆对科技新创企业也有一系列福利政策,比如让科研人才在项目管理、申请经费上更有自主权,年度或项目没用完的经费可以留下来继续用;比如为来陆创业或工作的台湾人才提供购房或生活补助,甚至连他们家人的生活、孩子的教育都会帮忙照顾等。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对宝岛有理想有抱负的民众来说,台湾显然既不是那方“高的天”,也不是那片“阔的海”,诚如台湾作家王丰所言“二十一世纪必然是中国世纪,未来台湾的年轻人都得要靠大陆吃饭”,既然如此,台湾有识之士还是早早“弃暗投明”吧,祖国在飞速发展,你若想展翅高飞,家里的亲朋便会为你拓开广袤的天地任你一番作为!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