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产业是新经济 养老供给侧改革待加速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7-10-30 11:03:12 | 来源: 新华社 |
资料图
重阳节的到来引起了很多人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在近期上海举行的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提出,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中国的养老市场蕴含着巨大机遇。未来,需要通过金融、科技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加快养老供给侧改革,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养老需求。
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在部分大城市如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已超过30%。在庞大的老龄人口基础上,养老服务如何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传统观念中的‘养老’,突出一个‘养’字。”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奚志勇说,但实际上要给予老人选择自己养老生活方式的权利,而不是事事靠别人安排。
中国养老产业联盟顾问、上海市民政局原局长马伊里也谈到,养老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确立老年人的主体性原则,不能把养老做成是“恩赐型”的。比如在一些国外的养老院,专门设置有竖着的扶手,帮助腿脚不好的老人在想站起来的时候能够实现心愿。
考虑到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养老的本质,是一个人通过劳动积累,购买下一代生产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论坛上表示,老龄经济绝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经济,而是一种新经济。
老龄产业的新经济属性,表现在什么地方?首先是老龄金融服务。党俊武说,谈到老龄金融,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养老保险。其实,养老保险只是老龄金融的支柱之一。除了保险,包括养老产业基金、信托类产品和以房养老试点等金融服务都在积极探索中。
其次是老龄科技产品,包括各种高科技护理、康复设备。“这方面我国存在很多不足。国内不少养老机构运营艰难,而日本的老年护理设备厂商却赚了大钱。”党俊武表示。
此外还有老龄服务网络。上海不少街道正尝试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对接供求信息,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各种上门服务。
除了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老龄产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人才的短缺。奚志勇认为,能不能吸引年轻人的进入,是老龄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