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造筑牢国货出海“压舱石”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7-08-17 11:38:13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6日,安徽省阜阳市职业技能大赛擂鼓开赛,图为比赛现场。王 彪摄(人民视觉)
2016年1月28日,在沈阳北方重工集团,工人对准备出口到巴西圣保罗的盾构机进行拆机和运输工作。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4月11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两名模特展示中国制造的手机。张纹综摄(新华社发)
一名巴西农民展示自家的东方红拖拉机。(新华社发)
2016年9月4日,在伊朗德黑兰,工人在组装厂内组装轨道车辆。德黑兰5条地铁线全部由中国公司承建。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在巴西玛瑙斯自贸区的格力空调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工作。人民日报记者 颜欢摄
不久前,一则名为“中国制造防弹板完全不配合剧情演出”的视频在海外热播。视频中,中国防弹板远超国外同级别产品的耐性,让本来对中国制造“没什么信心”的外国买家大呼震惊。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中国质造”也逐渐在海内外深入人心,“圈粉”大批用户。从“制造”到“质造”,一字之差,却折射出5年来中国制造领域的巨大变革,同时也为塑造中国品牌、提升中国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革新 小产品展现大变化
插线板,是每个家庭的必备物品,看似简单,却由多达50多个零件构成。过去,由于中国插线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劣质产品频繁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今年4月起,许多消费者发现,超市里的插线板售卖区出现了新变化:过去常见的“万能插座”不见了,外观粗糙的廉价插座下架了,留在货架上的都是些品牌货,虽然价格略高,但安全有了保障。
这些变化源于国家正式实施的插座新标准。针对此前暴露出的问题,新国标作出多项规定,如:强制进行3C认证、增加保护门、加粗电源线、设置750℃阻燃标准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强制提高质量标准的同时,一些插座品牌还自发在国家标准之上进行产品升级。比如,公牛将插座内部升级为一体铜条结构;小米通过增加插座铜片厚度来增强电流承受力;正泰的每个插座都必须通过老化、高温、阻燃等60多道检测流程。
“坚持品质制造的企业往往会借势巩固自己的优势,而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更多借助廉价产品赚快钱的企业则会迅速衰亡。”公牛集团公司董事长阮立平表示。
中国插线板质量的大幅提升让其海外市场前景看好。据全国电器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蔡军介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插线板制造出口国,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守住安全和质量底线,同时注重创新和用户体验的产品,中国插线板未来会有更广阔市场。
在插线板新国标正式实施的同时,另一事件也引发制造业广泛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在浙江台州正式启动了全国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攻坚计划。这项计划重点瞄准中外智能马桶的质量差距,并针对关键零部件、制造、设计3个环节,成立了政产学研检联盟。质检总局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提升产品质量,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插线板、马桶盖……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产品”,却能引起国家层面如此重视,这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大力建设质量强国的趋势。
出海 用质量提升分量
“格力空调重,一台空调要比市面上普通空调重15公斤。即使现在废品回收,格力空调都可以多卖150块钱,这树立了格力空调真材实料的产品形象。”谈到如何以质取胜,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对本报记者说。
在格力电器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对质量管理的仁慈就是对消费者的残忍”。在董明珠看来,格力空调的成功与自身产品的过硬品质密不可分。一直以来,格力都致力于为自己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如今,格力电器已在全球拥有约3万家专卖店,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3亿,格力空调产销量也连续11年领跑全球。
以质量工程推动品牌国际化的还有老牌企业青岛啤酒。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樊伟看来,青岛啤酒之所以能赢得西方市场顾客的欢迎,关键在于其一直坚守的“慢功夫”“慢工艺”和“慢火候”。
“酵母是啤酒的灵魂,青岛啤酒一直坚持遵从酿造的自然法则,给酵母充足时间。”樊伟说。
正是凭借这种“工匠精神”,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到中国啤酒50%以上。
除了啤酒、家电等传统领域,智能手机等新兴产业同样秉承“质造”精神,迅速站稳全球市场。
以华为为例,按照行业通行标准,正常用户手机使用周期内,按键按压在10万次以内,即使是高强度用户,其手机按键按压也不会超过20万次。而华为手机的电源键点击耐久达到了100万次,超出实际需要的5到10倍。
“我们前年有一个产品,屏幕缝隙的地方在高温的时候有胶水溢出的概率,千分之几的概率,怎么办?我们决策这批货不发了,那一次就损失了9000多万元。”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质量官马兵说。
在华为的工作人员看来,正是这种对质量的超高追求,让华为成为畅销世界的中国品牌。
格力、华为、青岛啤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变成了“国际品牌”,中国产品也在海外消费者心中更有分量。纵观这些品牌成功的背后,坚守品质是共同特点,也为中国进入“质造”时代写下最好的注脚。
远景 打造质造强国
事实上,建设质量强国,也是近年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之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方向,为中国产业全面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从全球来看,制造业也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由此产生了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一批国家级规划。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转型升级、民众的消费升级,必然要求把质量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来谋划和布局。这是国货出海的“压舱石”,也是一国制造业能否占领世界制高点的“硬指标”。而要打造国内甚至全球知名的“中国品牌”,更离不开过硬技术和产品品质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过去5年来,中国在质量振兴方面谋篇布局,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中国制造2025》正式实施,抓住质量建设这条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实践证明,中国制造想要“从大到强”,迫切需要创建以质量品牌为标志的竞争新优势,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高质量、高效率、高价值和高声誉是企业实力的保证,也是品牌价值的源泉。现在已不是单兵作战、手工作业的年代,需要每个员工把‘工匠精神’作为共同的理念和行为准则,为企业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说。
在专家看来,虽然近年来中国质造“以质取胜”取得诸多成就,但前方依然任重道远。“中国的工业品质量平均来看,始终难以达到世界一流,产品的附加值也达不到工业强国的水平。”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张世贤表示,“质量是中国制造的基础,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创造出高附加值品牌。”(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卢泽华)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