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让白俄罗斯圆了轿车梦”——访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7-04-25 11:12:39 | 来源: 人民日报 |
白俄罗斯工人在中方技术人员指导下练习焊接技术。吴焰摄
4月的白俄罗斯,冰雪消融。从首都明斯克驱车向北,连片的白桦,绿色的平原,新翻的土地,不断掠过。下车,步入路边森林,一低头惊喜地发现,一丛丛蓝色野花正俏生生地绽放。那是银莲花。当地人说,看到这小蓝花就知道,白俄罗斯的春天来了!
记者前往的地方是鲍里索夫市。那里,有一个关于梦想的春天的故事。
2015年5月8日,在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前,习近平主席在白俄罗斯《苏维埃白俄罗斯报》上,发表了题为《让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激越昂扬》的署名文章。其中写道,“吉利汽车组装厂的产品实现了白俄罗斯的‘轿车梦’”。在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交谈时,他多次提及,始终牵挂着这一项目。
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的英文名为BELGEE,中文简称“白俄吉”,取白俄罗斯和吉利之音。这是中国与白俄罗斯的首个汽车合资项目,也是白俄罗斯国内目前唯一运行的乘用车生产企业,还是卢卡申科心中的一个梦。卢卡申科曾亲自试驾该企业生产的新车型,要求国内公务用车支持本国生产的汽车。
一家中白合资的工厂,为什么被两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念兹在兹?一辆行驶在“一带一路”上的汽车,到底承载了怎样的梦想?
白俄罗斯工程师们的汽车梦
如果不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倡议的“一带一路”,哪会这么快实现轿车梦
端详着手里的仿真车模,总工程师帕维尔·古列茨基的眼睛发亮,仿佛看到了两个多月后的那一幕:在白俄罗斯吉利新厂区生产组装的汽车驶出车间,驶向白俄罗斯和独联体市场。
7月,设在鲍里索夫市的“白俄吉”新厂区将正式启用。焊接车间,技术人员正忙着调试机器人;组装车间,两辆整车已悬吊在生产线上。
对白俄罗斯来说,发展轿车产业,是痛,也是梦。
苏联时期,白俄罗斯是加盟共和国。苏联的工业体系实行分工制,白俄罗斯是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苏联解体,白俄罗斯独立,但长期分工的影响仍难摆脱。这个生产了世界先进的大型载重汽车、卡车以及中型起重机、拖拉机的国家,竟长时期无法造出一辆国民轿车。据说,2012年之前,跑在白俄罗斯街上的车辆,几乎全是俄罗斯轿车和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二手车。
掌握汽车生产技术,是无数汽车工程师的心愿。在自己的国土上生产汽车,打造属于本国的汽车支柱产业,是每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梦想。
然而,白俄罗斯位于东欧平原西部的内陆,领土面积只有20.76万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面积的两倍;人口总数975万,仅为浙江人口的约1/5。2016年,白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5000美元。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更缺市场,这便是现实。
曾有美国福特、德国大众等汽车品牌来白俄罗斯投资建厂,但均无功而返。
“白俄吉”总经理助理弗拉基米尔·巴甫洛维奇长期在重型机械集团工作。他曾以为,自己很难有机会参与国产乘用车的生产制造。就连总统也公开感慨:“这需要有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的国家,依靠该国技术结合我们自己的技术,共同生产出价格适中的国民车。”
中国企业来了。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来了。
2011年,成功收购了沃尔沃汽车的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开始了与白俄罗斯企业的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关心,这一项目驶上了快车道。白俄罗斯还确定由分管工业的副总理亲自联系,每月到“白俄吉”了解进度。
当首批打上了“GEELY”标志的汽车驶离生产线时,巴甫洛维奇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
“中国是真心在帮助我们发展民族工业。”白俄罗斯副总理谢马什科由衷地说。如果不是中国企业的实力,不是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一带一路”,怎么会这么快地实现汽车梦?
“谢谢中国,加速圆了我们的汽车梦。”巴甫洛维奇特别自豪的是,家乡建起了这样一家高技术水平的汽车厂,而自己有机会参与到国产乘用车制造过程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白俄罗斯年轻人的未来梦
希望在这里,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未来
三坐标检测车间,小伙子伊利亚·西蒙诺维奇和德米特里·卡扎克,正认真地操作测量仪器。一旁的中国技术人员兼翻译王腊梅,轻声用俄语沟通着。
西蒙诺维奇和卡扎克都是本地人,进入“白俄吉”前,前者在外地销售汽车配件,后者是位司机。西蒙诺维奇看好这家工厂前景,“希望在这里,通过努力,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未来”。
从2013年2月老厂区开始组装生产到2016年年底,“白俄吉”为当地创造了较高的税收收入,解决了不少本地人的就业。不过,在代总经理安德烈·谢梅列夫看来,吉利带来了资金、设备,还带来了技术,培养了一批汽车产业工人,这对未来白俄罗斯研制生产本国品牌的汽车更重要。
去年一年,“白俄吉”先后送92名白俄罗斯籍员工到吉利汽车的中国基地,进行为期1—6个月的专项培训。23岁的安娜及丈夫也接受了培训。上大学时,安娜学的是电化学工艺,但她从来没见过汽车如何生产。
“中国人很友好,培训时耐心认真。”如今,已成为涂装车间聚氯乙烯方面专家的安娜,正忙着给其他白俄罗斯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31岁的季玛以前当过明斯克发动机厂热处理班长,现在是“白俄吉”的焊装车间班长,公司有意将他培养为焊装车间副厂长。“在中国吉利工厂我学到了很多汽车行业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中国的管理方法。”他说,这些都可以应用到今后的管理工作中。
卡扎克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大项目,很国际化。”在这里,他学到了先进的技术。他相信,伴随着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一定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产业工人。
吉利人的海外梦
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走在“一带一路”上,特别自豪
寒风瑟瑟,但赖云江坚持要找一处“有意义的位置”留影。身后,是办公楼醒目的“BELGEE”蓝色标识;身边,是一排GEELY标识的车。
这位来自浙江台州的吉利国际销售公司驻俄罗斯子公司代表有些激动。家乡的品牌走出国门,走在“一带一路”上,让他特别自豪。
“白俄吉”生产总经理、吉利海外制造中心总经理程文安,同样备感自豪。他难忘习近平对于吉利的几次视察。
2003年1月,刚刚就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视察吉利汽车研究院后,说:“像吉利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
2014年4月,正在欧洲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了吉利工厂。眼前,已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吉利小工厂,而是吉利集团旗下的沃尔沃比利时根特工厂。沃尔沃公关经理马克德梅笑着说:“沃尔沃是中国工厂,欢迎习主席回家!”
这几年,习主席对吉利(白俄罗斯)合资厂的牵挂,更推动着这个项目的顺利进展。
“这背后,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对自主研发品牌的态度,是对企业勇于走向世界的鼓励。”程文安说。
吉利人一直有个梦想: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正是从白俄罗斯落子起步,借助于“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他们把未来的视线放得更远。
走出“白俄吉”厂区,鸽子在空中飞翔,我们的思绪也在飞扬。“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倡议,把个人梦、企业梦、产业梦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梦连在一起,走出了广阔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
不禁想起几天前白俄罗斯通讯社社长德米特里·茹克的一句评价。“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远远超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范畴。一个人的站位,超越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能看到更为广泛的人群的利益。”
春天,是种下梦想的时节。春天,也是感受花开的季节。
(人民日报赴白俄罗斯特派记者 吴焰 曲颂 张光政 邢雪)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