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格局迎来“供给侧改革 ”?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4-05 17:16:33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3月6日,伊朗原油自2012年年中以来首次运往欧洲。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
(资料图片)
美国的石油开采。(图片源于网络)
2016年,国际能源市场似乎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供需失衡已成难以改变的事实。随着伊朗与伊拉克两个老牌输出国重新回到竞技场,以及美国这样“野心勃勃”的新选手的加入,世界能源版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新能源快速发展和核能复苏,对石油消费也形成一定替代。而这一部分的“结构性因素”或许会比以往更多地决定着传统能源还能上涨的空间和时间。
有分析认为,在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所强调的结构优化,即应通过清晰、正确、有效、可行的结构优化措施,使能源供给体系更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那么,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第四次工业革命越发声势浩大的时代背景,扮演着基础角色的能源也迎来了格局上“供给侧改革”的时代吗?
恐怕还没有那么简单。
问题一:低油价时代会成为常态吗?
尽管2月的多哈会议上,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曾就减产达成了一致,同意冻结各自的原油产量,将其保持在今年1月份的水平(前提是其他各产油国也须采取同样的限产措施)。然而,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分析认为,由于大多数与会国的产量水平已经逼近极限,即便冻结石油产量,对国际原油市场也影响甚小。因此,卡塔尔邀请OPEC成员国和非成员产油国将于4月17日再次齐聚多哈,商议如何处理当前原油市场面临的问题。
虽然市场预期,本次会议上多多少少会取得削产协议的一些进展,从而对油价有所提振。但OPEC成员国和非OPEC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同时,伊朗也依旧明确地表示了不接受“冻产”协议的态度。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的观点称,伊朗表示将维持其原有政策,以夺回其在制裁期间失去的市场份额。
“从目前会议前各方的表态来看,俄罗斯表态相对积极,OPEC主要成员国减产的意愿似乎并不强。因此多哈会谈即使如期召开,也不能使市场对全球石油减产的预期显著增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析称,OPEC成员国内部利益诉求的差异本来就大,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和对自身当前及远期利益的平衡都使得达成产量、配额、价格等方面的协议难度较大。加上市场普遍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空间并不大,因而各成员国倾向于保持目前的产量,以获得当期收益,而不是将石油留存在地下等待未来开发。
不幸的是,这还仅仅是供给过剩一个角度的问题。另一个造成今天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失衡的因素,是美国页岩油的“强势”加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构上的改变可能会让油价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称,有充分的理由表明,游戏规则已经发生改变。10年前,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然而,如今页岩油和天然气已经让美国可以在本世纪20年代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黄晓勇分析,自从2008年开采页岩油的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来,美国目前已发展到30万口采井、每天产量超过430万桶,页岩油产量占了美国原油总产量一半,并使美国石油产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位居全球第三。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石油供需格局中供大于求的状况,对抑制油价上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目前这种充斥着非理性行为的市场里,很难预测油价的“低位”到底会在什么位置。市场对产油国4月达成冻产协议的希望破灭后,预期也大体上悲观。新加坡大华银行称, 2016年原油均价可能维持在每桶30-35美元区域;英国《金融时报》刊文则提出,2016年油价可能将从当前不到40美元的水平上反弹,但问题在于,反弹的幅度将有多大?
“从中长期看,主要产油国仍将维持较高产量,石油需求较长时间内仍增长乏力。美元将保持相对坚挺,新能源的替代能力还将持续增强。这些因素在2016年不会显著变化,总体看油价上涨依旧乏力。”黄晓勇表示。
问题二:化石能源主导地位会被挑战吗?
石油的疲软,让不少新能源的“拥趸”既看到了机遇,也感受到了风险。加上全球对碳排放、绿色经济和清洁能源的集体重视,人们不禁提问,各国政府为了实现它们所设定的气候变化目标,会不会越来越快地转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渠道,比如电动汽车或太阳能等?
事情可能没那么容易。
西班牙《起义报》刊文称,尽管很多新能源的地位正在不断巩固,但石油的王者地位仍未被撼动,目前石油占全球能源结构的1/3,其经济地位毋庸置疑。“如果确实存在其他可替代的能源,又为何如此强调石油的作用?问题根结在于,目前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仅有10%左右用于发电,其余90%都是用来运输。而由于现代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只生产电力,因此还很难解决运输能源问题。”
该媒体分析,以风能为例,和太阳能一样都属于基本的可再生能源。按照专家的计算,如果想让风力发电彻底取代化石或核能发电,则必须将风力发电的生产能力提高到现在的50到100倍。即便如此,解决的问题也只是电力供给问题。如果主要目标是解决各个领域的化石能源供给问题,那么需要提高的幅度可能是无法实现的。其他如太阳能,2010年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消费电量的比例仅为2.8%。年均不到20000兆瓦的发电量必须实现奇迹般的翻倍增长。寄希望于核能更是一种幻想,在实际拥有100座核电站之前,世界上的铀储量可能早已用完。
此外,石油价格的暴跌也会严重影响到替代能源的盈利能力。这也会影响到能源的转型以及新型能源的竞争力。
“替代能源占领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目前看还不能说‘石油美元’时代很快就会过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魏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未来国际上货币的多元化、能源的多元化会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但至少从目前看,全球还在大量地开采油田、新建储备库,美国也还在努力抢回原先的市场。
据报道,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组合的占比提高一倍至36%,可为全球经济每年节省多达4.2万亿美元。该组织认为,如果将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当前占比提高一倍,可帮助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从长期看,能源结构的转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必然朝着清洁化、高密度转型。当然,这个转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黄晓勇指出,统计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发电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18%上升到了2014年的22.4%。虽然新能源发展增速较快,但它占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比重仍然有限。他表示,未来能源供给结构调整的进程,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能源的相对价格和能源投资,更取决于能源技术的革命。
问题三:全球能源格局会走向何方?
新秩序似乎正在混沌中诞生。
“如今能源世界被一分为二:一个涵盖再生能源、客户服务的新能源世界,以及一个包含水电、煤电、气电与核电的旧能源世界。”世界能源委员会秘书长克里斯托弗·弗雷近日撰文称。
无论如何,全球正处于朝着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是个基本事实。但新、旧两个能源世界目前依旧是缺一不可。
天然气在能源格局中越发被重视就是对此的说明。由于现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展起来,而人们又希望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这就让天然气这种“21世纪的环境友好型能源”看上去像是处于中间位置的过渡带。
“人们对天然气抱有很高的期待。”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刊文称,自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以来,传统的天然气外,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的低成本开采也越来越容易,美国由此成为全球天然气储量第一大国。但是天然气与石油这样的液体燃料不同,贮藏和运输起来都不方便。
“这也使得目前全球天然气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黄晓勇称,全球天然气市场主要有北美、欧洲和东北亚三大区域市场,三者之间定价机制差异显著,不同市场的竞争和替代关系并不明显。
能源格局的转型调整,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生态、社会都无疑会带来深刻变化,石油时代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将发生深刻调整,这已经是远比多哈会议能否达成“冻产”协议更值得全球各国政策制定者思考的问题。
比如,英国《金融时报》就注意到,中国和印度有可能成为更加重要的石油净进口国。在未来20年里,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加,很可能有60%是来自这两个国家。从这个角度推断,中东所代表的地缘利益对于美国来说可能会大大缩小,而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却会大幅上升。这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可能非常深远。
当然,能源格局的调整对全球财富的分配也将产生显著影响。“当前国际油价下跌本质上就是一种财富的国际转移,即从石油出口国向石油进口国转移一部分经济利益。未来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过程中,技术和资金实力强的大国有望主导这些产业的发展,并进行大量的技术和资本输出,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原来高度依靠能源资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因为资源等初级产品价格长期低迷而进一步相对贫困化。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的发展可能加剧全球财富分配的不公。”黄晓勇分析。
这一局能源游戏会彻底“洗牌”吗?或许,这要看发展中国家的动作有多快、眼光有多远了。
OPEC近期大事
2015年
7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达成核协议,意味着对伊朗持续数年制裁部分解除,将有大量伊朗原油进入国际市场。
9月8日,OPEC确认印尼将于12月恢复OPEC成员国身份。
12月4日,OPEC在维也纳召开峰会,未规定“产油上限”,油价跌破40美元/桶。
12月18日,随着页岩革命的发展,美国总统奥巴马解除了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油价持续低迷。
2016年
1月25日,OPEC秘书长巴德里表示,全球原油库存过剩主要原因由非OPEC国家引起。OPEC与非OPEC国家必须共同解决原油过剩问题。
1月27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总管暗示俄罗斯有可能与OPEC进行磋商,讨论如何逆转目前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
2月10日,OPEC公布市场月度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原油市场供应过剩问题将比预期严重,因沙特和其他OPEC成员国产量居高不下,迅速弥补了油价暴跌造成的非OPEC产油国产量下降。
2月15日,产油大国沙特、委内瑞拉、卡塔尔、俄罗斯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将石油产量冻结在1月11日水平。
2月17日,伊朗驻OPEC代表接受采访时称,伊朗将会持续扩大原油产出,直至达到因核计划问题而受国际制裁之前的水准。
3月14日,OPEC公布市场月度报告,报告对需求预期的下调加重了市场对油市基本面的担忧。同时,美国原油库存居高不下,伊朗2月产量创近20年最大增幅,因此很快达成全球范围联手稳产协议的希望破灭。
页岩气大事记
1821年,美国纽约的弗里多尼亚开凿了第一口产自页岩的商业天然气井。
1914年,在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俄亥俄页岩中,发现了世界第一个页岩气田。但当时人们尚未意识到它的潜力。
1947年,美国泛美石油股份公司在页岩气气井中第一次使用压裂法,这成为以后页岩气开采最常用的方法。
1976年,美国能源部正式启动了东部页岩气项目,随后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进展。
1982年,发现巴尼特页岩气田,乔治米切尔成立的米切尔能源公司对巴尼特页岩进行钻探。
1998年,米切尔能源公司以水平钻探结合压裂的方法最终实现了巴尼特页岩气的规模商业开发。巴尼特页岩气开发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这场页岩气革命成功的标志。
2000到2010年间,页岩气占美国天然气的总产量由最初的1.6%急速攀升到23.1%,被外界叹其为革命。
进入21世纪后,页岩气革命开始向世界范围内蔓延,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开始了对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页岩气革命
页岩气革命始于美国,是开发页岩层内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以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变革。其表面上是在全球掀起的页岩气开发大潮,实际上则是美国以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对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开发,从而改善美国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自给水平的过程。美国页岩气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大规模应用不仅改变了美国国内能源结构,使美国逐步减少石油进口和对美洲之外的石油依存度,提高其在世界油气领域的话语权,也在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与地缘政治格局。
(记者 宦 佳)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