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乡音戏韵醉两岸 同感家国情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10-28 16:26:21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图为歌仔戏折子戏吸引金门当地民众围观。
在金门,近代史触手可及。厦门编剧曾学文漫步海边,偶见“日军强征金门马夫殉难纪念碑”,联想近日在当地演出的抗日题材高甲戏《大稻埕》,思绪万千。“即便在两岸纷纷扰扰的状态下,家国情怀也是两岸共有的。”他原本对带这部戏来台湾演出心里没底,直到听到幕落时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才如释重负。
由曾学文创作的《大稻埕》是2016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暨“乡音之旅”展演的开幕大戏,导演是台湾的李小平。此次携手合作,与2009年在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首演的歌仔戏《蝴蝶之恋》遥相呼应,后者被视作“两岸戏曲合作的破冰之旅”。
厦门市中华文化联谊会秘书长黄荣对记者说,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元,本届艺术节除了有高甲戏、歌仔戏、南音、中国民间舞蹈等,还扩大到河南豫剧、人偶剧、儿童剧,将来无论人才培养,还是剧目创作、生产营销等,两岸都要携手发展。
连接两岸共同记忆
“《蝴蝶之恋》是化用梁祝的故事,讲两岸分隔38年的一对艺人的关系,剧本也是我写的。”曾学文对记者说,该剧由厦门市歌仔戏剧团(现更名为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和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联合创作演出,2010年创造了台北戏剧院传统戏曲商业演出的纪录。台湾政治人物不分蓝绿都在台下欣赏,还纷纷为之落泪。
“2004年开始有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两岸的戏曲合作更多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前来参与的两岸艺术团体特别多。”据曾学文介绍,以往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的地点集中在台湾北部,并以剧场演出的方式进行。“2012年开始的‘乡音之旅’,向台湾南部走,不再通过剧场来演出,而是转向庙口、社区、中小学等。”
在曾学文看来,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连接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一直关注台湾题材的戏剧创作,20年前曾以雾社起义为原型排过戏,那时台湾很多重要史书都与抗日相关,现在台湾日据时代的黑暗面被刻意遮蔽,社会中出现媚日倾向,这是模糊历史最可怕的地方。”
“绿营此前执政多年,在文化教育上有意割裂两岸,我们所做的基层乡音之旅,就是连接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曾学文语带遗憾,台湾当局不支持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现在台湾院团又几乎全是私人经营,筹款虽难却争着过来交流。“那些传统文化的东西,还是今天两岸能共同连接的东西,大家还是很珍视的。”
看重两岸交流平台
台湾南管新锦珠剧团团长陈廷全此次受邀来金门交流。曾学文告诉记者,台湾本岛的高甲戏本已没落,年过花甲的陈廷全与家族成员勉力恢复。陈廷全几次说一定要来参加民间艺术节,今年就把他们请过来。剧团30多人的机票开销,幸亏团内某演员大力出资添补,才得以解决。天天都在排练,非常认真。这证明他们看重两岸的交流平台,对其将来在台湾培育团队也会有帮助。
“1949年我祖父创立南管新锦珠职业剧团,全台巡回演出高甲戏,也曾经风光过。我自己还有父母、儿子、孙辈,都在做这个。但后来我那个戏班散了,我妹妹都跑到歌仔戏班去了。”陈廷全与记者说起往事时不胜唏嘘。
“本来要改行,但地方官员找到我们,让我们继续教戏。”陈廷全带领的南管新锦珠剧团,近年入选新北市九甲戏(大陆称高甲戏)传统艺术保存团体,是台湾仅存有能力传承并演出高甲戏的剧团,并受邀在彰化县伸港乡泉州社区教授高甲戏。陈廷全叹道,“剧团目前基本演员差不多有十几个,但真正要演出,还要调学生和一些行家来帮忙。家族成员就占了六七个,不然没办法做。”
“台湾政治主要在拼选举,喜欢哪个族群的票源,就捧他们的语言和戏曲。像我们这种戏,在戏曲学校没有教,倒教些歌仔戏、客家戏,还没我们的戏年头久。”陈廷全说,地方选举最重要的投入在选战上,对文化事业投入比较少,近几年才开始扶持,但远远不够。“大陆在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上做得比较好,每个省支持什么地方剧种,有政府补助,分配得比较平均。”
两岸合作培养新人
“台湾歌仔戏基本上是民间经营的剧团,生存压力较大,演员流动性较大。”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负责人林德和对记者说。据曾学文介绍,台湾除了京剧、豫剧有公立剧团,其他都由私人经营。即便入选扶持团队,资金支持也比较有限。
“‘乡音之旅’走过4年,我们感受太深了,中南部许多庙口都争着要我们去。”林德和说,台湾专业团少,一些戏班表演比较随意,胸前吊个大话筒演,台上还可以开玩笑。因此,我们的演出很受南部观众欢迎。
黄荣特别提到,有一回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吴晶晶去台南演出,有阿婆连续看她的戏而喜欢她并极力挽留,“姑娘你不要回去啦,留下来,我们养你。”林德和说,前些年在台湾演出,有些人从台南演出开始一直跟到剧团离台,整天买水果送美食。“刚去时他们会有防备心,但很快都成为朋友,那些庙口负责人来厦门都会找我们。”
20岁出头的林姗姗从厦门艺术学校毕业后,考入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她对记者说,歌仔戏在两岸有非常多的戏迷,台下有近半是年轻观众,大学生尤其多。剧团也会办夏令营,让戏迷有机会跟专业演员学习并登台过把瘾。“台湾的歌仔戏有本科的专业设置,在民间地位较高,很多年轻人都在学。”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湾青少年对大陆的了解较少,走进学校、走近青少年,举办传统艺术和中国民间舞蹈研习营,是此次艺术节和乡音之旅的又一大亮点。“我们希望以民间艺术为吸引‘路径’,让台湾小朋友接触大陆,了解大陆,感知共同的文化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让两岸文化获得聚焦。”曾学文说。
台湾戏曲学院这次有老师来参加艺术节,准备把一批学生派到厦门艺术学校参加夏令营。之前有厦门院团的高甲戏、歌仔戏老师去台湾教过学生,两岸艺校合作培养学生,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记者 张 盼)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