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新南向政策”中的“文化台独”元素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09-21 16:39:56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华广网20日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的文章,分析“新南向政策”中的“文化台独”元素。王建民指出,蔡英文当局“新南向政策”的论述与具体措施,还有重要的人文考虑,即旨在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地区文化教育合作,以淡化、削弱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体现出某种“远中”或“去中”的“文化台独”考虑。王建民直言,不切实际地推行带有浓厚政治味的“新南向政策”,是徒劳的,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更难以改变台湾文化的中国属性,难以改变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
全文内容如下:
蔡英文当局“新南向政策”的论述与具体措施,不仅有经济、政治、对外关系、区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还有重要的人文考虑,即旨在进一步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地区文化教育合作,以淡化、削弱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体现出某种“远中”或“去中”的“文化台独”考虑。
与过去台湾当局推动“南向政策”,加强与东南亚经济关系不同,蔡英文当局的“新南向政策”更强调“双向”与“人文”,因此这不只是传统的涉外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战略,还有“人文”或文化层面的用意。这与蔡当局上台后推动的“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是一脉相承的,相互配套,一体两面。
蔡英文尚未正式上任前,于今年5月初与台准“教育部次长”陈良基谈话时,就委任陈主导推动教育领域的“新南向政策”工作,强调让东南亚学生更方便、更快速来台就读,要把对其入学、留台工作的不合理法令障碍降到最低。陈良基表示,未来新当局在经费许可下会选送更多“新二代”到东南亚留学、实习。这与民进党对陆生的态度、立场、政策形成巨大反差,再次证明了民进党“新南向政策”具有文化教育领域的“去中国化”图谋,至少是要淡化台湾的中华文化基因,让台湾成为他们期待的所谓“多元文化社会”。
蔡英文当局强调“新南向政策”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强调“新南向政策”包括揽才培育计划,促进双边人才双向交流,同时计划设立大型“东协南亚奖学金计划”,培养人才,并让这些人才支援产业界前进东盟与南亚。新任“教育部长”潘文忠把台湾高等教育发展与“新南向政策”相结合,强调各界关心的“五年1000亿新台币高教蓝图”将配合“新南向政策”规划,让台湾和东南亚年轻人相互到对方留学。日前,民进党秘书长洪耀福表示,“过去这些年有非常多的东南亚好朋友飘洋过海,与台湾人结成家庭,愈来愈多‘新二代’在台湾受教育、成长,台湾现在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不只是文化、经济,甚至血缘上,台湾与东南亚国家愈来愈紧密”,“台湾社会应该重新理解,台湾应该要回到亚洲,做一个亚洲‘国家’,位在亚洲、面向东南亚,这是台湾战略的重大调整与改变”。民进党重要负责人置两岸同胞通婚与两岸文化血缘关系于不顾,却大谈台湾与东南亚的文化与血缘关系,充分暴露了民进党“新南向政策”的“台独”本质。
事实上,由于历史、地理区域等因素影响,台湾与东南亚地区一直有密切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有大量东南亚学生与侨民子女在台求学读书,为东南亚培养了一大批“知台”人才。东南亚一直是台湾海外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这本是正常的文化教育交流,但在“台独”思维下,蔡英文当局推动台湾与东南亚甚至南亚地区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就有了强烈的政治意图,即避免台湾在文化教育交流上过于亲近大陆、过于倾向大陆,进而达到在文化教育上“远中”、“脱中”。
民进党不顾两岸同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现实,不切实际地推行带有浓厚政治味的“新南向政策”,是徒劳的,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更难以改变台湾文化的中国属性,难以改变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王建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