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菲:台湾“新南向”须处理好两岸关系
编辑: 李邵鹏 | 时间: 2016-06-29 14:50:06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台湾《旺报》今日刊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周忠菲的评论文章,分析民进党的“新南向”经济政策。评论指出,民进党要重推“南向政策”,关键是处理好与大陆的关系,即使蔡英文当局不打算推动两岸在经济上建立一体化关系,但就发展台湾经济来说,两岸经贸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大陆与台湾经济体量差异带来的互补性。民进党的“新南向”政策,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是迟早的事。
评论摘编如下:
“520”以来,民进党相继释放希望“缓和两岸关系”、“实现民共对话”、推行“新南向政策”以及在两岸行政布局上“整合台湾政治”等信号。
民进党已有危机感
以蔡英文为代表的民进党温和势力,其执政初期处于难以掌握台湾经济资源,政治上难以完成垂直权力体系组合的状态。为证明“民进党有能力团结台湾”,“有能力保障经济稳定发展”,有能力借“台独执政”风险“迫使”大陆接受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扮演角色,同时迎合美国在亚太地区“再平衡”政策,民进党从多重预期出发,推出“新南向”政策,有其特殊意义。对执政者在“应景”方面的迫切性而言,是“相对合理的选择”。说明民进党已有危机感。
目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与此同时,在亚太地区,区域合作竞争激烈。TPP、RCEP和大陆“一带一路”战略“三足鼎立”的格局,不分伯仲。这种形势,不利于民进党实施“以参加TPP第二轮谈判为政治动力,实现台湾扮演多重地区角色”的战略。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美国在2015年积极推进TPP的战略态势,出现变化。美日国内舆论对TPP出现反复。短期内,台湾已经没有参加TPP第二轮谈判的可能性。在美欧矛盾加剧、日本经济持续下滑、海峡周边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台湾各势力就区域发展战略达成共识更加困难。如TPP经济利益小、政治收益大;RCEP经济利益大、政治风险也大等重大争议。
逻辑上,民进党重新“南向政策”有如下“利好”:其一,区域战略方面继续讨好美国。在美中日相互“平衡”和“相互遏阻”的关系中,实现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分担责任”的“角色定位”。其二、资本博弈是未来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台湾步日本后尘,在美国需要的“资本博弈”中,充当“排头兵”。如民进党在亚投行问题上的“紧急煞车”,“太阳花学运”与民进党相互配合,冲击两岸服贸进程等。
由于角色转换,下一步不排除民进党借大陆“丝路战略”,企图实现台湾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战略上的灵活性”。从巩固执政的需要这一点看,民进党“脑洞大开”的需要,确实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重推新南向政策的后面,说不定隐藏与“西进”并行的“探索”。
民进党要重推“南向政策”,关键是处理好与大陆的关系。赖幸媛做台湾陆委会主委时在立法院做ECFA简报时表示,她认为“两岸特色就是指两岸关系特殊,双方体认到彼此经济体量的悬殊而有新的体认”。即:发展两岸经济关系的依据,是大陆与台湾经济体量差异带来的互补性。
即使蔡英文当局不打算推动两岸在经济上建立一体化关系,但就发展台湾经济来说,两岸经贸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大陆与台湾经济体量差异带来的互补性。而民进党恰恰对此避而不谈。甚至“更进一尺”,要否认“九二共识”。这种以政治割裂经济的“技巧”,没有根基,只会使南向政策再次重蹈前辙,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台独终是一时现象
民进党的“新南向”政策,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是迟早的事。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第一步是民进党必须停止执行从扩大两岸政治分歧中“渔利”的策略,回到“九二共识”的立场。在中国的日历中,“台独”分裂路线是没有出路的。“台独”势力的存在,终究是“一时之现象”。(周忠菲,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