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沧桑巨变—写在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之际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05-23 09:36:44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65年前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自此,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65年来,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在中央正确的治藏方略的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经济跨越发展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超市里,“西藏好水”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十二五”期间,西藏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产能突破300万吨。以优秀的品质获得各种国内外大奖的西藏好水,成为西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几乎没有现代意义的工业的旧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西藏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水产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的特色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从1956年的0.01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0亿元。
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根据西藏实际,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涉及金融、财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培育等各个方面,并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2015年实现税收179.2亿元。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突飞猛进。2015年西藏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80亿元;文化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同时,西藏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兴能源体系。截至2015年,已先后建成青藏、川藏联网两条“电力天路”,西藏电网实现与全国电网互联互通,全区电力供需矛盾得到极大缓解;首次实现藏电外送,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
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29亿元。201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4元。
民生极大改善
地处藏北的比如县白嘎乡达钦村村民索朗次仁的家里,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以前因为没电,我家的电动酥油茶机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摆设,现在什么时候想用就可以用了。”索朗次仁高兴地说。
得益于西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推进,比如县这个原本每日仅能供电3到4个小时的地方,如今也有了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2015年,西藏主电网覆盖范围延伸至58个县,解决和改善了13.68万户、54.77万人的用电问题。
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西藏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断得到改善。
在旧西藏,教育被作为一种特权,由寺院和贵族垄断,广大农奴和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65年来,西藏已基本建立起以区内办学为主、区内外教育相结合,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民族教育体系。西藏还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域内15年免费教育。
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从医人员不足百人。65年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截至2015年,西藏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435个,医院病床12200张,卫生人员总数增长到15831人。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实现了门诊费用当场核销,74个县基本实现住院费用即时结报,实现农牧民医保全覆盖,县级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疾控中心全覆盖。
西藏还建立起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实现了有意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
严格保护生态
拉萨市区内,通过从拉萨河引水的北中南三道干渠从静谧寥廓、水鸟成群的拉鲁湿地边流过。
拉萨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6月到9月,到了冬季枯水期,拉鲁湿地缺水严重。为保护有“拉萨之肺”之称的拉鲁湿地,拉萨市政府近年来投资建设了北中南三道干渠,从拉萨河引水,为拉鲁湿地打造立体化的供水体系。水源经过湿地的沉沙池处理后,再变成一汪清水流回拉萨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近年来拉萨城市拓展得非常迅速,面临着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挑战,但是拉鲁湿地6.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依然受到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现在拉鲁湿地总占地面积12.2平方公里,其核心区面积占拉萨市建成区面积的11.5%。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平解放前,西藏根本谈不上宏观生态建设和综合环境保护。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眼建设美丽西藏,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全面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天然草地保护、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重要湿地保护等10项工程,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生态区。
“目前,我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云丹说,西藏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把准入关,对“三高”企业和项目做到了零审批、零引进。
到目前为止,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江河、湖泊水质全部为I、II类,水和空气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全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西藏已经初步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日报记者 代 玲)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