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中日应创造性地寻求合作空间
编辑: 母曼晔 | 时间: 2016-05-20 14:10:48 | 来源: 人民网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 (林昶 摄)
“中日之间因力量对比转换发生矛盾和竞争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现象。在力量转换期,应把握中日关系基本稳定的大局,争而不战,创造性地寻求合作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日前表示。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届“日本研究论坛”在京举行。创设于2015年的“日本研究论坛”,是中国日本研究的高端学术平台。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美国美利坚大学的日本问题学者,以国际变局下的中日关系为主题,从大视域、多维度关注和分析了中日关系。
在主旨发言中,张蕴岭分析了当前国际格局变化的形势。他认为,首先是大国力量发生转变。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快速上升。另外,从未来发展来看,印度极具潜力,到21世纪中叶,中美印有望成为三大经济强国。
具体到中日,张蕴岭认为,中日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转换最为显著。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2015年相当于日本的2倍多,2050年预测是日本的8倍。回顾历史,日本明治维新时中国GDP是日本的8倍,“这恐怕是看中日关系变化的很重要视角”。
第二个变局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转换。全球化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一批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当今,经济增长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还是发展中国家。
第三个变局是,资本的国际属性更强。国际流动资本向金融中心集中,资本运行形成了独立的体系,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加速发展。
时代格局在调整,那么在新时期下主导世界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谁能决定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走势?这是一个新课题。张蕴岭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既要考虑国家的政治实力、军事实力,还要考虑经济实力。
在张蕴岭看来,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转换,主要发生在双边与近地缘区域。从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到未来的变化,中日主要是双边力量的转换。
“在世界发展的格局下,中日可以找到很多利益的共同点,共利性和竞争性远大于矛盾和冲突。中日可以寻求共利基础,加强合作,拓宽利益形成机制。”张蕴岭说。
对于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张蕴岭认为,中日之间因力量对比转换发生矛盾和竞争是必然的,也是一个正常现象。在力量转换期,要把握中日关系基本稳定的大局,争而不战。中日既然不会发生对决,就要创造性地寻求合作的空间。日本要改变“逢中必反”,中国要改变“不需与日合作”的观念。这种情况下寻求创造性的合作,例如中日韩合作机制就是一种尝试,这种努力至少可以阻止部分坏事的发生。(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杨牧)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