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年在厦创业方兴未艾 找“大陆合伙人”接地气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4-29 11:51:47 | 来源: 东南网 |
王乃仙
黄威宇
东南网4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成沛)自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成立以来,短短1年时间,以海沧的“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为排头兵,各区青创基地星罗棋布、成效明显,几乎整个厦门都被打造成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两岸青年在厦创业方兴未艾,新来者和先行者都有各自体验,但他们很明确——要想站稳脚跟,本土化很重要。作为过来人,已先行在厦门创业的台湾青年给出建议——一定要采取引资金、找人脉的“接地气”模式,在大陆创业才比较容易成功。
新人创客 多取经才能少走弯路
去年5月才从新北来厦门创业的咖啡师黄威宇堪称台青来厦创业的典型。1986年出生的他,十年前曾在厦门念过书,对这座城市有感情,后来回台从事餐饮连锁事业,“练就一身本领”,转而投入发展前景更为看好的大陆市场,厦门成为他“登陆”第一站。
黄威宇介绍,虽然十年前他曾经来过厦门,但这十年时间,大陆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一些资讯都跟不上。他早就听说大陆对台湾青年创业的扶持政策很多,然而去哪里了解这些具体政策,他也没有头绪。后来,在确定自己想创业的地点在思明区之后,他敲开了思明区台办的大门,由此一步一步了解相关政策,从公司注册、商标登记到住房补贴、税收减免,都了然于胸。
黄威宇表示,他很多台湾朋友都有想到厦门创业的念头,“因为这里提供的政策很鼓舞人心”。对此,黄威宇认为,政策确实不错,但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青创基地,鼓励措施有差别。每个人关键还是看自己想要创业的行业,再选择相应的青创基地,每一个基地都有自己的主打特色。
所有这些东西,都要先行来厦门取经,如此一来,才能少走弯路。至于取经的渠道,现在各青创基地都有专门的对外服务窗口,像思明区和湖里区就结合年轻人使用习惯,推出“思明区台胞驿站”和“湖里台胞缘地”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两岸创客服务资讯,线下还请来律师为台湾创业青年讲解相关法律案例。
找个“大陆合伙人”会走得更远
虽然跟黄威宇是同龄人,但王乃仙可以说是“老台商”了。王乃仙来自台中,因为父母早年来厦创业做茶叶生意,她在厦门长大,毕业后没有继续做家族生意,而是自己创立了“台湾两岸情经贸交流协会”,六七年时间,带领上千家台湾企业走南闯北到各地参加展会。
在去年12月的一个台湾青年创业沙龙上,王乃仙到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过来创业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了。”而她也建议,相比自己只身打拼,抱团发展可能更适合初来乍到的台湾年轻人。
王乃仙表示,虽然大陆大环境比台湾好,但台青来此创业仍远不如想象中容易,远离家乡适应新环境,最需锻炼强大的内心。所以,对于想来厦门创业的台青她总是说:“想要留下来,就要不怕输。”
黄威宇也是抱团发展的正面案例。凭借之前在台湾成功操作餐饮连锁品牌的经验,他跟万科的创客工场达成合作,将自创品牌sharecoffee(氛享咖啡)融入万科的每个项目,目前已进驻兴隆工场、莲前公社,其中莲前公社更是主打台湾青年创业,在公社内设置“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黄威宇介绍,按照万科的规划,今年将在厦门开设至少10处创业工场,他为创客服务的“创客咖啡”也按这个步伐走,形势看好。
此外,今年37岁的林易翰,1999年就到大陆工作,凭借多年来深耕大陆的经历,2年前和大陆合伙人联手创业复合式餐饮品牌“咖啡星乐”,目前已有昆山、杭州和江阴三家店。林易翰表示,他开店的所有其他股东都是大陆的朋友,主要是为了能运用当地的资源,果然在租店面、采购与营销策略上占了不少便宜。
不少先行在厦门创业的台湾青年对导报记者表示,不要想把台湾那一套直接复制过来,因为这里跟台湾的创业环境很不一样。如果有好的机会,不妨先到大企业历练一番,积累资源、人脉,摸清生意规律再创业也不迟。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