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走在“智慧城市”大道上 科技创新潜力大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6-04-11 11:06:11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有人说,随着科技进步,未来城市发展必然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香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在工商、金融、物流、交通、政府服务等各方面都大量采用新科技,体现出高度智能化的特色。如果说智能化是深化城市发展的1.0版,那么智慧化则是进阶的2.0版。在2016年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特首梁振英提出,香港将研究建设“智慧城市”,3年内推动免费WiFi热点逐步扩大一倍至3.4万个,使香港成为全球WiFi热点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从八达通到行李智能分拣
根据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的科技基础设施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一。香港目前免费的WiFi热点已超过1.7万个。在所有公共租住屋邨(公屋)及公立医院、街市、公园、休憩处、海滨长廊、旅游景点、公共交通点及陆路口岸等,都提供免费WiFi。在“香港智慧城市联盟”召集人杨全盛看来,本港互联网服务已基本实现普及化、自动化、便捷化和环保化。
香港是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应用科技的先驱。年龄在16岁到65岁之间的香港市民超过95%都使用八达通卡,仰赖它背后庞大的电子收费系统。如今在香港,从高级商场到便利商店,乘车、搭船、餐饮,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八达通卡交易。在一些学校,八达通已经被纳入到校园管理系统,可用作学校的门禁、考勤、收费等。香港智能化普及早,如今已经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智能化,还有人性化。八达通的另一大特色是允许一次欠账消费。试想,如果早晨赶车上班时,突然发现八达通余额不足,又来不及充值,那会多么麻烦!而借助智能化实现人性化的另一个著名案例是香港电子病例记录的互联互通。就在3月间,香港医院管理局筹备的患者健康记录互动系统正式启用。病人无论在全港哪个医疗机构诊疗,只要本人同意,全港医疗人员都可以通过系统了解病人病情,减少重复检验费用和用药的风险。
到香港机场办理行李托运的细心旅客都会发现,自己行李标签中含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里面记载行李主人姓名、航班号等信息。在行李分拣时,系统通过无线电讯号可实现自动读取,大大提高了准确度和工作效率。采用该技术,也为香港构建智慧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FID技术可以实现实物与电脑软件系统的连接,为未来构建物联网提供了可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香港机场的旅客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实时操作自己的行李了。
科技创新大有潜力可挖
在迈向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香港产生了不少成功的智能化案例。但还有很多地方,同样需要改进。
在可见的将来,要迈向智慧城市,香港的基建仍有待深度智能化。例如香港有7700公里长的供水管系统,使用三四十年后不免陈旧老化,时常有地下水管爆裂及渗漏事故,严重影响供水的稳定性。地下水管的爆裂,往往取决于在大尺度复杂供水网络里的水压波的传播,由于缺乏可用数据,机理含糊不清晰,到目前还是一大难题,只能眼睁睁看着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走。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有望通过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用海量数据去克服这个大都市难题。
建设智慧城市有赖城市管理系统、环境建设的结合以及和创新科技的互动。杨全盛指出,香港市场本身太小,不足以支持本地的科技机构的发展,加上香港为科研投入的资本并不充裕,只占GDP的0.79%,比10年之前都微跌,比起新加坡来更低。
不仅如此,在杨全盛看来,近年来政府在许多和工程有关的决策上,对科技的深度认识不足,过分注重民意。虽然在提倡科技及产学研方面不遗余力,但在科技政策发展上必须找到正确方向。比如虽然整体科研投入不宽裕,但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过去30年香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这股雄厚的基础科研实力,从国际客观指标上可以反映出来,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可以大加利用。
过去10年,香港智能化建设不乏亮点,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智慧城市发展蓝图。在智慧城市的排名上,也比巴塞罗那、纽约、首尔、东京等国际城市低,需要加快发展步伐。这些都需要特区政府、各行各业和全体港人一起去努力和解决。
打造智慧城市是系统工程
特区政府当然也看到了潜力点。新成立的创新及科技局就是明证。该局局长杨伟雄表示,创科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推行智慧城市,让香港成为更宜居的城市。
梁振英介绍,创科局将制定智慧城市的数码架构和标准,制定大数据应用政策,在分析和推测气象变化、交通路况、疾病扩散及商业趋势等方面不断发力。此外,特区政府也将继续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及商业机构开放更多数据。例如,电子病历库除了科技以人为本,也可以让相关部门及时利用大数据掌握状况,有利于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除了政府的力推,更需要凝聚广泛的民意基础。创科局将与科研及公私营机构共同研究建设“智慧城市”。杨全盛所在的“香港智慧城市联盟”是全港首个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去年10月份成立,发起成员来自于香港工程、科技、车辆、地理、城市规划、智能运输、电子教育等各领域的专家。
而全港上下,也渐渐形成共识,要凝心聚力建设智慧城市,科普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近日在港举行的“智慧生活@科学园”展览上,示范主题就是如何将香港一个中型家庭的居住空间变成智慧家居,展出的创新技术涵盖环保、个人化健康管理、电子科技、再生能源及休闲娱乐领域,例如居家“鱼菜共生系统”,利用鱼的排泄物种菜,植物净化过的水再回流养鱼等。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香港本地的事情,必须要跟国际和内地衔接才可以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指出,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智慧城市。如何响应“创新驱动”,抓住 “十三五”规划良机,利用城市化的先发经验和智能化的现有优势,与内地追学赶比超,也考验着“东方之珠”的智慧。(任成琦)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