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网络生态 清新网络空间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6-03-17 09:51:05 | 来源: 人民日报 |
加强互联网管理,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当前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实现这些目标,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修复网络生态、净化网络语言,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的“顽疾”。
为什么网络语言低俗会成为“顽疾”?一个原因是使用者对语言内涵的认知比较模糊。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者以年轻人为主,而一些年轻人并不能辨识一些网络低俗语言的语源,不清楚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只是人云亦云。另一个原因是使用者虽然对其内涵心知肚明,但仍以使用低俗语言为“炫”为“潮”,认为不用一些低俗语言就无法显示个性、跟上潮流。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网络语言低俗化都对网络文明建设造成了危害,甚至会从网上转到网下,降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路径已经很清晰:从虚拟空间进入口语表达,再进入书面语,最终有可能沉淀到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如果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发展,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惯用语,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举措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这一“顽疾”。
把语言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顽疾”,最根本的是提高公民的语言素养。这主要通过语言教育来实现。当下,我国的母语通识教育水平良莠不齐,语言学习规划以及教材跟不上互联网时代发展步伐,一些教师对于网络低俗语言的危害性认识也不够深刻。因此,应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母语通识教育水平,尤其要注重改进互联网时代语言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强化网民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使网民能够优先选择规范用语表情达意。
坚持疏堵结合、刚柔并举。一是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网络低俗语言的成因和传播路径进行学理分析和研讨,为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顽疾”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二是可以出台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语言政策和法规。我国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至今未进行过修订。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语言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台相应的语言政策和法规,对字母词、新词新语和网络用语的使用进行规范。三是对进入书面语和课堂的网络低俗语言坚决予以阻击。要勇于对网络低俗语言说“不”,尤其是在各种层次的书面语考试中明确从严评判标准。
坚持学校与家庭共治。年轻人的语言使用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重新塑造。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顽疾”,需要学校与家庭都引起高度重视,抓早、抓细、抓实。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高语言交际的“品质”,及时纠正课堂内外的语言低俗现象。家庭教育更要筑起网络低俗语言的“防火墙”,教育孩子文明上网、文明用语。只有学校和家庭都重视起来,才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素养,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生态。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