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内地客为啥香港排队买保险?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2-07 10:49:40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信息,内地访客在2015年前三季度新增保单费总额约合211亿港元,占到香港个人业务新增总保费的21.7%。有关专家指出,内地保险产品与香港产品相比的吸引力不足有很多原因。有价格管制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内地保险公司创新的意识和压力不足。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信息,内地访客在2015年前3季度新增保单费总额约合211亿港元,占到香港个人业务新增总保费的21.7%,已经超过两成,并呈现加速度的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为44亿元港元,2014年达到244亿港元,预估今年会超过300亿港元。相比5年前而言,这一数字增长了6倍。
内地访客个人赴香港购买保险的热度不减,香港一些繁华地区还出现排队买保险的景象。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主任胡波认为,虽然与中国大陆寿险每年1万亿保费规模相比,内地访客到香港购买的保单规模不足3%,可能还没让内地保险公司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但这个保费流失的趋势应该得到重视。
现象
内地客香港保单平均每张15万港币
“在保险公司门口,内地访客排队买保险,感觉就像买菜一样热闹。什么产品这么吸引人?”上个月,从香港出差回京的袁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这个“街景”不禁好奇,也想多了解一下。
借着出差的机会,袁先生决定到香港历史最悠久、最知名的保险公司现场咨询,他最关心的是重疾险和可理财分红的投连险。他得知重疾保险基本为50种以上疾病提供保障,范围最广的产品甚至能够达到120种,还提供对原位癌、艾滋病等疾病的保障,这些疾病是不在内地保险产品保障范围内后有点动心。
“分红险的利息比大陆的要高1%-2%,风险不是没有,但是这个产品还是值得考虑一下的。我手头有10万左右人民币闲钱,留下了香港保险代理人的微信号,回京会继续保持联系。”袁先生表示,“我想下次到香港时,会购买一些保险产品”。
傅小姐和身边的几位好友已经在香港买了重疾险,她们还把这些产品推荐给同事。她说:“部门里有几个人正计划休年假在香港转机时,去香港把保险买了呢。”
实际上,大陆的高净值人群、高收入者正在成为香港保险业的重要新增客户。据业内人士推算,去年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的长期终身人寿保险、重疾险等平均每张保单、每年缴费的额度为15万港币左右。
对比
同等保额香港保费低三成
在香港保险业排名前三的一家保险公司从业的冯小姐告诉北青报记者,香港保险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三方面:长期终身寿险、重大疾病险等保障型保险,同样保额的情况下,香港保费低30%左右;赔付范围覆盖更广,全世界受理理赔,适合有移民需求的家庭;可用美元计价,刷内地银联卡的人民币账户,购买大额理财连投险等,规避了中国大陆的外汇管制每人每年换汇最高5万美金的监管门槛。例如,购买香港的重疾保险保额可达到1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800万元的保额。刷银联卡人民币可直接购买,不必换汇。
以香港排名前三的某保险公司的一款重疾保险产品看,该险种保障范围有52种,还对17项疾病预赔,加起来有69种,保费比内地优惠30%—40%。最主要的是它的分红保单现金价值高,投保年龄是出生15天到65岁。缴费首10年内附赠35%保额,相当于保费更加便宜,还对等6种疾病增加20%额外保额。
香港的保险是全球理赔。在香港购买,无论投保者是旅游还是留学到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疾病而住院,都可以理赔。这家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告诉北青报记者,该公司指定的医院名单是用简体字列出的,除了协和医院、301医院、北京医院等三甲医院外,还包括很多口腔、骨科等专科医院均在认可之列。内地投保人报案理赔,理赔过程中投保人不用亲赴香港,只需邮寄认可医院的诊断书、医疗费发票等凭证即可。
门槛
必须本人亲自到香港保险公司录像签约
香港保险业“严进宽出”,严是指对于像重大疾病险这种健康险类的产品,只对满足一定条件的人销售,能否购买需详细咨询;宽则是说赔付程序简单、理赔快。
香港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冯小姐表示,“我可以接受内地人士的咨询和预约,但是购买保险则必须来香港才行。”按照香港的法律规定,内地访客签订保险合同必须亲自到公司,持身份证明进行录像等第三方认证的证据保存,还需要确认对保险条款细节了解的环节。
香港保单有一个“不可争议”条款,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作废”。“简单来说,保险公司以投保人隐瞒、漏报、误告等理由予以抗辩的期限是两年,超过两年保险公司便不得以此为由拒付赔偿金。”
风险
一旦发生纠纷适用香港法律
在香港签订保单会按照香港法律规定来执行,涉及法律适用问题,包括纠纷解决,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体系不同,内地客户需要适应;一旦发生理赔纠纷,投保人就可能遭遇境外诉讼,会付出高额成本和诸多不便。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在官网上明确表示,并未被法律授权处理投保人与保险企业的纠纷,只会尽力调解。承诺的受理投诉周期为10天之内给予回复。
还有一个非政府机构的自律机构——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专责执行自律监管计划,向保单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费渠道,协调索偿纠纷。该机构承诺的调解周期为4-6个月。
中国大陆投保人到消协投诉、到保监局投诉,一般7个工作日就会有反馈,相对而言,香港相关机构的处理时效要远远不及。
此外,超过80万港币保费纠纷的保单就要通过司法程序裁决。一旦出险理赔时适用香港法律,如果发生理赔纠纷,内地客户必须亲赴香港,而且要请香港律师,由香港法庭审理,这些都可能增加理赔成本。文/本报记者 蔺丽爽
财经观察
保费流失趋势应被重视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主任胡波认为,虽然与中国大陆寿险每年1万亿保费规模相比,内地访客到香港购买的保单规模不足3%,可能还没让内地保险公司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但这个保费流失的趋势应该得到重视。内地保险产品与香港产品相比的吸引力不足有很多原因。有价格管制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内地保险公司创新的意识和压力不足。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声音,大陆的保险行业为什么定价偏高、保障范围又没有香港大,因为大陆的保险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而香港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胡波不赞成这种“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如果监管部门因此而偏袒保险公司一点,是没什么道理的。市场的开放会逼着中国内地保险公司的改革,否则中高端的客户就会慢慢流失。此外,如果未来人民币有贬值预期的话,跑到香港买保险的客户还会增加。
胡波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其中一个必然因素就是会扩大开放。国家在几个地方搞自贸区,一个动机就是希望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倒逼我国内部改革。特别是在深圳,出了很多的文件,希望推进深圳和香港保险业的互联互通。其中一条就是“产品互认”,即香港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在深圳的市场认可它的合法地位。如果保险产品互认得到推进的话,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没有公司,也得到大陆的认可,这将对大陆的保险公司形成特别大的压力。
当年第一家引入的境外金融机构是保险公司,第一家国有的金融企业到境外上市的也是保险,保险行业曾是中国金融业走向开放的排头兵。如今,在银行、证券、跨境资本流动等金融领域的其他方面,开放的力度都在增强。过去保险行业是金融业对外开放走在最靠前的,现在已被大幅反超。
胡波说:“我个人认为,应对的方法是,要坚定地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引入外部的竞争压力,来逼着内地保险企业进一步创新。增进保险业繁荣的解决方案还是开放和创新。”(文/记者 蔺丽爽)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