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关注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叛逆 不是书呆子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2-23 11:09:11 | 来源: 参考消息网 |
参考消息网12月23日报道 美媒称,2015年九月,哈佛大学一则新闻引起了中国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31岁的尹希成为了该校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教授。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2月23日报道,秋末初冬的哈佛大学落叶缤纷,别有一番韵味。尽管寒意阵阵,校园里依旧热闹不减。不过,有一位华人却绕开人群,匆匆走近物理系办公室。
他就是尹希。9岁就读于北京八中少儿班;12岁参加高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7岁来到美国哈佛大学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弦论和量子场论;2008年,哈佛大学破格允许尹希毕业后在本校担任助教、副教授;2015年九月,31岁的他正式晋升成为正教授。
尹希的晋升也刷新了此前庄小威学姐保持的纪录,成为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教授。这也使他一度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称尹希为“神童”“天才”,而尹希却不以为然。
他说:“我觉得神童这个词对我来说非常怪异。称一个人为神童,这个人好像跟其他人都不一样,觉得你是一个在马戏团表演的角色。”
父母不应干预子女未来
“实际上,受到媒体的很多关注,对我来说反而感觉很不好,”尹希说。“因为很多家长会看,说我怎样怎样,说他的孩子也要像我一样做。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应该做他想做的事情。”
那尹希是如何评价现在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帮子女规划未来,甚至逼迫子女做不想做的事情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呢?
“我觉得在中国的家长很多时候这样培养子女,为的是想把子女培养成家长所希望的样子,而不是把子女培养成他们个人想要成为的样子。个人的想法和个人的成长应该更多的去引导,而不是让他们一定要做家长小时候想做而之后没有做成的事情,”尹希说。
尹希的父亲经常带他到实验室做一些实验。对他的兴趣做引导。
他说:“实际上,我当时比较有兴趣的是他大学时候的一个量子力学的课本。虽然实际上当时并不是看得很懂,但我对当时课本里的薛定谔方程还有各种波函数都非常有兴趣。”
他说:“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学习的秘诀。最重要的东西是我对这个学科本身有兴趣。任何人如果有兴趣,你觉得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都会专注的学。如果你没有兴趣的话,感觉是被逼着学这个东西,这是很不成功的事情。而且我一直在生活中是比较有叛逆感的。所以,如果我的父母一定要我学什么,我会非常不想学哪个。”
留学哈佛 留校任职
就是这种“任性”使尹希吸引了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弦论领军人物安德鲁·施特罗明格的注意,并欣然同意作他的博士导师。施特罗明格教授曾在中国工作过,大学期间也学习过汉语。
他说:“尹希来哈佛的时间比较年轻,只有16-17岁,可是我很快发现他的能力了不得,他很快开始告诉我我不知道的知识,关于理论物理。”
“他很刻苦,也很聪明,记忆力超强。但只有这三点是不够的,”施特罗明格教授评价道。“他也非常大胆,创新。他不太介意别人在一些物理问题上的评价和想法。他会自己尝试解决,独立思考。”
“我觉得他的学术风格是永远都找最难的题目去研究,”尹希博士班的学生邵书珩说。“我觉得他是非常专注的、耐心的、抽丝剥茧的,把一个题目由大化小,把每个细节一步一步做出来以后,每次都是在这个研究project(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你就突然发现有一丝曙光,最后一切都work out(解决)了。”
亚历克斯·卢普萨斯卡是哈佛大学物理系研究生。他说:“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尹希是听了他的一堂课。我那时是个资历较浅的研究生,感觉尹希上课时有点儿令人生畏,因为他讲课速度太快了。”
“你知道,我在08年的时候刚成为助理教授之后开始上课,试图把最多的东西放到最短的时间讲完,”尹希回忆道。“当时的课讲的非常得难,也非常得快,甚至有同学觉得完全跟不上,然后哭着进了系主任办公室抱怨。系主任找我谈话,说你不能这样讲课。后来我发现,如果我讲得越慢,学生越喜欢。所以我尽量少花时间备课,因为如果我备课时间太多的话,就对这些东西太熟悉,就会讲得很快。”
邵书珩说:“我最印象深的是他讲课非常清楚。一旦你能够跟上那个速度,你会觉得他每一个重点,每一个细节都会提到。这个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还在学习某个领域的时候,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该注意、该知道的细节都包含进去。”
身在物理系 并非“书呆子”
整日埋头于符号与公式的海洋里,尹希是否也像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里的物理学家谢尔顿, Sheldon那样“书呆子气”?在与尹希平日的接触中,他的同事和学生都不这样认为。
卢普萨斯卡说:“尹希玩‘脸书’,也有智能手机,也是一身学校的运动装备。我觉得他虽然在一个历来被称为‘书呆子’领域里,但他本人一点儿也没有给人那种书呆子的刻板印象。”
他补充说:“他(尹希) 非常认真,对自己做的事情精益求精。但他同时也很风趣,让人很喜欢和他在一起,跟他聊天。”
邵书珩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我觉得他是非常专注的人,而且非常享受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当中。不管是物理、还是数学、还是下班会从事的各式各样的运动或是休闲活动。”
生活叛逆的运动达人
“虽然现在已经30多岁了,但是我还是一直有这种年轻时候的叛逆感,”尹希说:“我不喜欢做别人都做过的事情,我最有兴趣的都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东西。”
除了工作,这位年轻的物理系教授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
“我比较喜欢运动。在有几年的时间,我花很多时间跑步,有些时候甚至并不是运动的本身,而是我需要在工作之外,有一个能够把我的精力集中放在上面的东西。所以我当时把跑马拉松,提高我的成绩当作我工作之外最重要的目标,”尹希说。“我30岁之后,当时脚也有伤,觉得跑步很难再提高了,所以我就改变做其他的运动,比如攀岩。”
之所以喜欢攀岩,是因为他“想做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东西”。
他说:“我觉得我从小就非常善于在有压力的环境下工作。我甚至会觉得大学之后,考试,如果抢时间做题,非常难的考试,我反而觉得很刺激。实际上在某些程度就和攀岩一样。所谓那种lead climbing(先锋攀登),你会往上爬的时候,绳子在你的下面,你如果掉的话就会掉很多,会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这时候,你需要相信你自己的能力。我很喜欢在这种有压力的环境下做成东西。”
亚历克斯·卢普萨斯卡是哈佛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听过尹希的课,也与尹希一同共事。谈到尹希的攀岩水平,卢普萨斯卡赞不绝口:“他能只用一只胳膊就把自己整个人拉上去,简直不可思议。不过他也给我了一些指点,人挺好的。他有个小女儿,叫美美(音译)。他们一起去攀岩。我也跟着他们去了几次,他都帮助我。”
“家的感觉”很重要
尹希的女儿今年七岁,由妻子全职照顾。
他说:“我和妻子是在网络的dating website(约会网站)认识的。03年之后,我们谈了一个月,发邮件之后,我就飞去看她。她在Kentucky(肯塔基州),住在离Cincinnati(辛辛那提)很近的地方。”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考虑去交友网站征友?
尹希回答:“首先,我在那个时候在社交上很拘束,我觉得在网络上更加能够和人沟通,所以就这样。”
尹希不仅在物理方面有所建树,还在绘画方面略有所长。
“可能5-6岁或者7-8岁的时候,我母亲一直让我学绘画,当时我非常反感。但后来发现,画画还是有好处,”他说。“因为在我03年的时候,刚刚遇到我现在的妻子的时候,我就给她画了一张画,圣诞节给她做了一个礼物。所以说,我这个小的时候学的技能,过了20多年之后就用上了。”
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尹希说:“我父母的关系自从在我上小学的关系就非常不好,基本上在我上中学之后我的父母就属于半离婚状态。实际上我经常喜欢在学校待着,不想回家,因为回到家里就觉得父母不在一起很没意思。见到我的妻子之后,我觉得她对我来说就是给我一个新的家庭这种感觉,我觉得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
尹希说,他的父亲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妻子和女儿。
“我父亲在03年之后去世了。而且就是我从来美国之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一次见到我的父亲,”他说。“所以,这是我觉得可能是最遗憾的事情。”
尹希平时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呢?
他说:“我并不会教育她,因为教育她是送她去学校的目的。我主要只是晚上在睡觉前陪她读书,有时候陪她去玩,带她去外面爬山,攀岩,这些平时有兴趣的东西。”
中美教育各有千秋
在美国高等学府执教、学习多年,尹希和他的学生也对中美教育有了不同的认识。
尹希说:“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在美国教育非常普遍,在中国教育缺乏的是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想学东西的机会,能够发展自己的这种创造力。但中国教育有它的好处,一般的人在大学,至少是学理科的方面,基本功比较扎实。在美国很多学生基本功很糙。”
邵书珩是尹希博士班的学生。他说:“一般而言,我去过的几个美国学校跟哈佛,它们比较注意公共空间的安排。譬如说,哈佛的理论物理中心,你可以看到很多沙发,很多黑板,很多地方大家能够坐下来,喝杯咖啡,跟我们的同事聊聊天,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物理想法。”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哈佛大学最想要的呢?
尹希说:“你需要有一个能够显示自己强项的地方,如果你没有这样特别强的方面,就在竞争上没有什么优势。”
尹西的博士导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施特罗明格说:“哈佛不是特别要一种的学生,它要很多不一样的学生,跟很多不同的兴趣,很多不同的能力。”
尹希说:“我在研究生的时候会做他们的助教, 我会发现这里的本科生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的人,而不是一个单调的做某个学科的人。”
而施特罗明格教授教授认为,一心想来哈佛读书并不好。
他说:“我认为最好思考一下你想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你能怎样为这个世界做贡献,世界上有什么新事物你想去探索。这些才是重要的事情。而去什么学校真的是次要的。”
尹希补充说:“人的成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并不是你的职位有多重要,也不是你能挣多少钱,生命中这都是不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做你想做的东西,生活上能很开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做既所爱才能更好地发挥所长,这大概是尹希等人最想传递的信息吧。
新闻推荐
- 多维度数据见证变化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内生动力2025-01-10
- 灾难无情,同胞有爱!这一刻,14亿中华儿女的心始终相连2025-01-10
- 沈阳市举办在沈台港澳同胞迎新春联谊活动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419件 办结涉台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陆市场红利助力首家两岸合资寿险公司20年来业绩斐然2025-01-10
- “蛇”来运转·杭台两岸年货节盛大启幕2025-01-10